A | A | A

第123章 参苗繁茂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狩猎1983:东北兴安岭之巅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4B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狩猎1983:东北兴安岭之巅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

春雪初融参园忙,华伟率众扩基地。

科学种植结硕果,参苗茁壮长势喜。

莫道山野无新法,智慧耕耘出奇迹。

参王见证产业兴,绿水青山变金山。

一九八七年三月十八,春雪初融。

郑华伟踩着泥泞的山路,带着狩猎队和合作社的社员们向参王谷进发。

小晨阳骑在父亲脖子上,小手抓着郑华伟的耳朵,咿咿呀呀地唱着自编的"山歌"。

"就是这儿。"郑华伟在一处向阳的山坡停下,展开规划图,"今年咱们要把参园扩大三倍,分成育苗区、培育区和野生保护区。"

众人分工协作:魏云增带人清理灌木;马龙负责搬运腐殖土;郑华伟则亲自检查去年播下的参籽发芽情况。

当他拨开一层枯叶,露出几株嫩绿的三花苗时,忍不住欢呼起来:"出苗了!"

"我看看!"陈教授带来的研究生小刘挤过来,小心翼翼地测量苗距,"发芽率达到六成,比实验室数据还好!"

最让人惊喜的是参王谷的变化。

那株百年参王依然健壮,周围竟自然萌发了二十多株小参苗,俨然形成了一个小型生态系统。

"不可思议!"专程赶来的陈教授推了推眼镜,"这说明人参在原生环境中有极强的自然繁殖能力。"

郑华伟借机提出了新想法:"教授,我想搞个'参籽回播计划'——每年采集成熟参籽,回播到适合的山林里。"

"妙啊!"陈教授拍案叫绝,"这样既保护了野生资源,又能逐步扩大种群!"

中午休息时,郑华伟用枯枝生起篝火,烤了几块带来的粘豆包。

小晨阳吃得满脸黑灰,活像只小花猫。陈教授趁机给孩子做了个简单体检,结果令人吃惊:这小家伙的身高体重远超同龄标准,心肺功能尤其出色。

"山里的孩子就是不一样!"陈教授感叹道,"这肺活量,将来当个运动员都绰绰有余。"

下午的劳作更加热火朝天。郑华伟设计了一种"阶梯式参床"——依山势开凿,每层宽一米,中间留出排水沟。这样既保持了水土,又方便管理。

"看好了,"他示范着播种技巧,"参籽要浅埋,上面盖松针,既保温又透气。"

老王头也没闲着,带着几个老人制作防护围栏。他们用榛子条和藤蔓编成网,既不妨碍通风采光,又能防野兔啃苗。

日头西斜时,参园扩建初具规模:五亩育苗区、十亩培育区,外加二十亩的野生保护区。郑华伟在最高处立了块木牌,上面写着"兴安岭野山参培育基地",落款是合作社全体社员。

回家路上,小晨阳己经在父亲背上睡着了。郑华伟走得很稳,生怕颠醒儿子。魏云增在旁边汇报:"广州的林经理来电报了,说要预定五十斤五年参。"

"告诉他,最多三十斤,"郑华伟早有盘算,"咱们要细水长流。"

三月二十,县里派来了技术指导组。领队的农技员看了郑华伟的参园,连连称赞:"比国营参场还规范!"他们带来了新型的遮阳网和微量元素肥料,还教会社员们使用pH试纸测土壤酸碱度。

最让郑华伟高兴的是,县里决定把桦树屯列为"特种经济作物示范基地",每年拨专项经费支持参园建设。

"还有个好消息,"李部长私下告诉他,"省电视台要来采访你的参园!"

郑华伟却有些发愁:"参苗刚种下,没啥看头啊..."

"傻小子!"老王头烟袋锅敲得啪啪响,"参王不就是现成的看点?"

采访定在西月初五。郑华伟提前带着队员清理山路,在参王谷搭建了简易观景台,还特意做了几块介绍牌,详细说明野山参的生长习性和保护意义。

采访当天,全屯老少都换上了新衣裳。小晨阳更是被打扮得像年画娃娃,红肚兜、虎头鞋,还戴上了那串珍珠手串。记者一见就乐了,镜头对着他拍个不停。

"观众朋友们,我现在就在著名的参王谷..."漂亮的女主持人站在参王前讲解,"这种'林下仿野生'种植模式,既保护了生态,又创造了经济价值..."

郑华伟本来紧张得手心冒汗,但一讲起参园就滔滔不绝。他从参籽采集说到土壤改良,从病虫害防治讲到可持续利用,把记者都听呆了。

"郑队长,"主持人惊讶地问,"您这些知识是从哪学来的?"

"一半跟老辈人学,一半自己摸索。"郑华伟憨厚地笑笑,没提上辈子积累的经验。

节目播出后,参园一下子火了。先是县里各公社组团来参观,接着省里的科研单位也派人来考察。最夸张的是,有个日本客商看了电视,专程跑来要投资一百万建加工厂!

"不行,"郑华伟想都没想就拒绝了,"参园是合作社的,不能让外资插手。"

但他也不是完全闭门造车。西月中旬,他带着魏云增和马龙去了趟吉林,参观著名的"人参之乡"。回来后立刻引进了几项新技术:松针覆盖保墒、蜜蜂授粉增产,还有最关键的"轮作休耕"法。

"参地不能连种,"他在社员大会上强调,"种三年要休两年,让地力恢复。"

五月初,参园迎来了第一波参观热潮。郑华伟灵机一动,推出了"认养参苗"活动:城里人花五十块钱就能认养一株参苗,合作社负责日常管理,五年后按市价回收或交付成品参。

"这能行吗?"魏云增将信将疑。

结果出乎意料,短短一周就有两百多人认养,筹得资金一万多元!郑华伟用这笔钱买了批优质参籽,又添置了喷灌设备。

五月底,参园里的参苗长势喜人。三花苗己经抽出了复叶,两年苗的茎秆有筷子粗,就连去年播的籽也冒出了嫩芽。郑华伟每天都要去转一圈,像照顾孩子一样细心查看每片参田。

小晨阳也爱上了参园,经常闹着要跟去。郑华伟就抱着他,一株一株地认:"这是爹爹的宝贝,等晨阳长大了,都交给你管..."

远处传来边防军的熄灯号,悠长的号声中,郑华伟望着郁郁葱葱的参园。上辈子他只知道向山林索取,如今重活一次,终于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。这重生后的日子,真是比最醇的高粱酒还醉人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4B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狩猎1983:东北兴安岭之巅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4B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