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猎人洞藏玄机,兽皮古卷现真知。
华伟巧解百年秘,狩猎技艺得传承。
莫道山野无大智,代代相承有奇技。
新人笑学旧时艺,保家护猎两相宜。
一九八西年六月廿三,郑华伟起了个大早。
晨雾还没散尽,他就带着狩猎队的几个骨干钻进了老黑山。
露水打湿了裤腿,每走一步都发出"咯吱咯吱"的声响。
"就这儿。"张炮头拨开一丛茂密的五味子藤,露出那个隐蔽的洞口。
老王头点燃松明子,跳动的火光在洞壁上投下摇曳的影子。
马龙迫不及待地要去搬那个樟木箱子,被郑华伟一把拦住:"先上香。"说着从怀里掏出三支线香,就着松明子点燃,恭恭敬敬地插在石缝里。
"老辈人留下的规矩。"郑华伟解释道,"取先人遗物,得先告罪。"
箱子打开时,那股混合着樟脑和岁月的气息扑面而来。
魏云增小心翼翼地展开兽皮地图,突然"咦"了一声:"这上面画的溪流,怎么跟现在不一样?"
"我看看。"老王头凑过来,烟袋锅在地图上点了点,"没错!光绪年间发过大水,老河道改道了。"他指着图上的一处标记,"看这个'龙回头',现在叫野猪沟了。"
最让人称奇的是那本皮面册子。郑华伟翻到"陷阱篇",指着一幅插图说:"瞧这个'连环扣',比咱们现在用的复杂多了。"图上画着个精巧的机关,用树藤和木棍组成,旁边还标注着"一擒三"。
"这玩意真管用?"马龙挠着头问。
"试试不就知道了!"郑华伟当即带着众人砍来新鲜的红柳枝,照着图纸编起来。不到半个时辰,一个形如蜘蛛网的奇特陷阱就架在了兽道上。
中午时分,众人正围着火堆烤干粮,远处突然传来"咔嚓"一声脆响,紧接着是野兽的嘶鸣。跑过去一看,好家伙!一只狍子两只獾子,全被同一个陷阱给兜住了!
"神了!"栓柱瞪圆了眼睛,"这老祖宗的手艺也太厉害了!"
下午的"兽语课"更精彩。郑华伟照着册子上的图谱,用骨哨吹出各种鸟兽的叫声。最绝的是学母狍子叫春,不一会儿竟引来三头公狍子,傻乎乎地站在十步开外张望。
"别打!"郑华伟拦住举枪的马龙,"这是教具。"说着又吹了几声奇怪的调子,那几只狍子居然转身蹦跳着走了,看得众人目瞪口呆。
回屯路上,郑华伟特意绕到溪边,找到那处标着"应声筒"的位置。拨开厚厚的苔藓,果然露出截中空的椴木,斜插在岩缝里。他对着管口喊了声"喂",远处立刻传来三声回响,一声比一声远。
"这是..."魏云增恍然大悟,"古代的'电话'啊!"
傍晚,狩猎学校的第一堂"传统技艺课"开讲了。郑华伟把山洞里的宝贝摆在讲台上,孩子们的眼睛瞪得像铜铃。小栓柱壮着胆子摸了摸紫貂皮,突然喊道:"华伟哥!这皮子里有字!"
众人凑近一看,果然在皮子内衬上用朱砂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,记录着各种草药的用法。最神奇的是治疗蛇毒的方子:用七叶一枝花捣碎,拌熊胆汁外敷。
"这个得记下来!"郑华伟赶紧让魏华拿来纸笔,"往后进山都带上。"
课讲到一半,屯里的老猎户们闻讯赶来。李铁枪看到那套"连环扣"陷阱,激动得首拍大腿:"我爷说过这个!说是一夜能逮半坡野物!"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,竟拼凑出不少失传的技艺。
夜深了,郑华伟还在油灯下整理笔记。王秋芝端来碗热腾腾的松子粥:"别熬太晚,明儿还得出猎呢。"
"娘,您知道'鬼打墙'怎么破吗?"郑华伟突然问。
王秋芝想了想,从箱底翻出个红布包:"你姥爷留下的,说是在林子里迷路了就打开。"布里包着块黑乎乎的石头,闻着有股硫磺味。
正说着,魏华提着灯笼来了,怀里抱着个包袱:"我爹让我送来的。"打开一看,竟是本发黄的《山经》,里面全是手绘的山势水系图。
"这..."郑华伟翻开扉页,上面写着"魏门家传,秘不示人"。
"爹说,既然要教就教全乎了。"魏华低着头,"反正...早晚是一家人..."说完扭头就跑,差点被门槛绊个跟头。
远处传来边防军的熄灯号,悠长的号声中,郑华伟着那本《山经》。上辈子这些技艺都失传了,如今能亲手把它们传下去,这感觉比打到黑瞎子还痛快。
金毛忽然对着月亮叫起来。郑华伟出门一看,月光下的狩猎学校墙上,不知谁用木炭画了幅画:一个猎人牵着条狗,身后跟着群孩子,远处是连绵的青山...
狩猎1983:东北兴安岭之巅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狩猎1983:东北兴安岭之巅最新章节随便看!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4B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