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45章 暴雨中的对峙

小说: 浦江之畔   作者:废墟造梦师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浦江之畔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55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废墟造梦师”推荐阅读《浦江之畔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教育局后巷的积水漫过脚踝,混着垃圾桶里淌出的馊水,在青石板上积成片浑浊的沼泽。程家阳站在巷口的老槐树下,西装裤的裤脚己经湿透,紧贴在小腿上,冰凉的触感像条蛇。雨丝被风裹着斜斜地打过来,在他脸上划出细密的凉痕,却冲不散空气中那股熟悉的檀香味——是李副局长身上常喷的那款古龙水,此刻正从巷深处飘来,混着烟味,像道无形的屏障。

“李局,别急着走啊。”程家阳的声音穿过雨幕,撞在斑驳的砖墙上,弹回来时带着回音。他看见李副局长那辆黑色奔驰的尾灯在巷尾闪了下,轮胎碾过积水的声音突然停了,车门打开,个微胖的身影踉跄着下来,手里紧紧攥着个鳄鱼皮公文包,金属搭扣在昏暗的光线下闪得刺眼。

李副局长转过身,脸上的肥肉在雨里颤了颤,发际线后移的头顶沾着水珠,像片刚浇过的菜地。“家阳?你怎么在这儿?”他挤出个笑,眼角的皱纹里积着雨水,“我刚开完会,正要回去呢...你找我有事?”

程家阳往前走了两步,积水在脚下发出咕叽声。他盯着对方手里的公文包,上周在“锦绣江南”会所见过这个包,当时李副局长正从里面掏出份文件,让张世杰在“教育捐赠协议”上签字,旁边放着块劳力士,表盒上的烫金logo还没撕掉——那是张世杰送的“辛苦费”。

“去年饭局上,你亲口跟我说的。”程家阳的声音很沉,像巷里的积水,“你说入学政策三年不变,让我放心加大对教育配套的投资。”他抬起手,指着教育局大楼上“为人民服务”的金色大字,雨水顺着笔画往下淌,像行正在融化的泪,“现在政策变了,金诚集团的楼盘却能例外,这就是你说的‘为人民服务’?”

李副局长的脸色瞬间白了,手里的公文包差点掉进水里。他慌忙掏出块手帕擦汗,明明是梅雨季,却擦得急急忙忙,帕子很快就湿透了,露出里面绣着的“前程似锦”西个字。“家阳,这里面有误会...”他的声音压得很低,像怕被什么人听见,“这次是特殊情况...是市里的试点政策,张总他们...他们跟市里关系硬,我也没办法...”

“特殊情况?”程家阳笑了,笑声在雨巷里撞出碎光,“就是把民工子弟的学位,换成金诚业主的特权?”他想起桥洞下那些皱巴巴的暂住证,想起周小雨作业本上“我想在上海考试”的铅笔字,突然觉得心口发堵,“李局,你也是从临沂农村出来的吧?当年你爸是不是卖了家里的牛,才凑够你上大学的学费?”

李副局长的手抖了下,公文包“啪”地掉在水里,溅起的泥点弄脏了他的鳄鱼皮皮鞋。他弯腰去捡时,程家阳看见包口露出的几张购物卡,卡面上印着“环球购物中心”的标志——是张世杰旗下的产业,每张额度都不低于五万。

“你别跟我提临沂!”李副局长突然拔高声音,脸上的肥肉涨成了猪肝色,“我在上海混了三十年,不是为了回头看那些穷亲戚!”他把公文包抱在怀里,像抱着块救命的浮木,“家阳,大家都是明白人,你程氏集团的楼盘不也享受特殊政策吗?上个月你送我的那幅《松鹤延年》,现在还挂在我书房呢...”

程家阳的后背突然一阵刺痛,十年前的伤疤在雨里像被撒了把盐。他想起父亲当年总说“人可以往上走,但不能忘了脚下的泥”,那时他不懂,现在看着眼前这个被欲望泡得发涨的同乡,突然懂了——有些东西比前途更重要,比如良心,比如那些刻在骨子里的本分。

就在这时,巷口闪过两道刺眼的车灯,轮胎碾过积水的声音像头野兽在逼近。程家阳眯起眼,看见张世杰那辆黑色宾利的格栅在雨里泛着冷光,副驾驶座上的人正对着手机说话,口型像是在说“搞定了”。车没停,尾灯在巷尾划出道猩红的弧线,像道正在愈合的伤口,却留下股浓烈的雪茄味,混着雨水钻进鼻腔。

“李局,”程家阳的声音冷得像冰,“张世杰给你的那套江景房,房产证上写的是你老婆的名字,对吧?”他往前逼近一步,雨水顺着西装领口往下淌,“还有你儿子在英国留学的学费,每个月都是从金诚集团的海外账户转过去的——这些,要不要我帮你列个清单?”

李副局长的腿一软,差点跪在积水里。他抓住程家阳的胳膊,指甲掐进对方的西装面料,布料发出轻微的撕裂声。“家阳,你听我说,这事能挽回...我可以给蒲公英教室的孩子特批几个名额...”他的声音带着哭腔,像条被踩住尾巴的狗,“你想要什么?程氏的新楼盘想拿哪个学区的名额?我都能帮你搞定!”

“不必了。”程家阳甩开他的手,雨水在两人之间拉出道无形的墙,“我要的不是几个名额,是所有孩子都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。”他想起林小满说的“教育不是筛子,是土壤”,此刻看着眼前这片被权力和资本污染的“土壤”,突然觉得有责任把它清理干净。

雨幕里突然走来个单薄的身影。林小满举着录音笔,帆布包上的蒲公英刺绣被雨水打得湿透,贴在背上像块褪色的胎记。她的帆布鞋里灌满了水,每走一步都发出“咕叽”的声响,却走得很稳,像在丈量着什么。

“程先生说得对。”她的声音不大,却穿透了雨声,像颗投入湖面的石子,“李局,刚才你们的对话,我都录下来了。包括张世杰的特殊试点,包括你收的江景房,还有你儿子的留学学费。”她晃了晃手里的录音笔,红灯在雨里闪得坚定,“这些,足够让纪委的同志好好查一阵子了。”

李副局长的脸瞬间变成了青灰色,他张了张嘴,却没发出声音,像只被掐住脖子的鸭子。公文包从怀里滑落,掉在水里,里面的购物卡、现金、还有几张照片漂了出来——其中一张是他和张世杰在会所的合影,两人搂着穿泳装的女人,笑得满脸油光。

闪电突然撕裂云层,惨白的光瞬间照亮了整条后巷。三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,在湿漉漉的砖墙上纠缠成个扭曲的“¥”形,像个巨大的讽刺。李副局长的影子在发抖,像片被风吹动的枯叶;程家阳的影子挺得笔首,后背的伤疤在光线下像条醒目的分界线;林小满的影子举着录音笔,像举着把不肯熄灭的火把,火焰的影子在墙上跳动,仿佛要烧穿那层虚伪的表象。

“把录音删了。”李副局长突然扑向林小满,的身体在雨里像座移动的小山。程家阳眼疾手快,一把拦住他,两人扭打在一起,撞在垃圾桶上,馊水泼了一地,发出刺鼻的气味。

林小满往后退了两步,把录音笔紧紧攥在手心,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。她看着扭打的两人,看着墙上那个丑陋的“¥”形影子,突然想起爸爸教案本里的话:“黑暗最怕的不是光明,是不肯向它低头的人。”

程家阳把李副局长摁在墙上,对方的额头撞在砖缝里,渗出血珠,混着雨水往下淌。“1992年临沂县中的事,你也参与了吧?”程家阳的声音贴着对方的耳朵,像把冰冷的刀,“你帮张世杰伪造了划片数据,换来了教育局的工作——我爸临终前,把当年的证据都留给我了。”

李副局长突然下来,像堆被抽走骨头的肉。他看着程家阳,眼里的恐惧像潮水般涌出来:“你...你都知道了?”

“现在知道,不算晚。”程家阳松开手,雨水冲刷着他脸上的泥点,露出张异常平静的脸。他看向林小满,她正把录音笔的内容往云端备份,屏幕上的进度条缓慢而坚定地爬升着,像条通往真相的路。

巷口传来警笛声,红蓝交替的光透过雨幕照进来,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光斑。李副局长瘫坐在积水里,看着远处越来越近的警车,突然笑了,笑声里带着绝望:“我以为...我以为站得够高,就不用再看那些泥了...”

程家阳没理他。他走到林小满身边,看着她把备份完成的提示截图发给记者和纪委的邮箱。雨还在下,但似乎小了些,风里带着股泥土的腥气,像雨后的田野。

“走吧。”林小满收起手机,帆布包上的蒲公英在风里轻轻晃动,“桥洞下的孩子们还在等我们回去上课。”

程家阳点点头,跟在她身后往巷口走。积水在脚下发出轻快的声响,像首正在奏响的歌。他回头看了眼瘫在地上的李副局长,看了眼墙上那个正在淡去的“¥”形影子,突然觉得后背的伤疤不那么疼了——有些债,终究要还;有些理,终究要争;有些光,终究会穿透最深的黑暗,照进那些最需要它的角落。

警笛声越来越近,红蓝的光在雨里织成张网,网住了那些肮脏的交易,也网住了迟到的正义。而巷外的世界,梅雨季的天空正慢慢裂开道缝,漏出点微弱的光,像个即将醒来的黎明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55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浦江之畔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55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