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55章 晨光里的教材

小说: 浦江之畔   作者:废墟造梦师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浦江之畔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55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桥洞教室的露水还没干,林小满把三版历史教材摊在课桌上,晨光照在“鸦片战争”三个字上,2010版的“侵略”、2012版的“贸易冲突”、还有1993年临沂县中版的“国耻”,像三代人的对话,在潮湿的空气里轻轻碰撞。

周小雨第一个走进来,书包上的蕾丝边沾着草叶,她蹲在课桌前,用手指抚摸旧教材上的林则徐:“林老师,他是不是很勇敢?”

“是。”林小满蹲下来,和她一起看着画像,“他告诉我们,面对谎言,最勇敢的是说出真相。”

程家阳站在桥洞的阴影里,看着孩子们陆续走进来,张磊抱着本旧教材,兴奋地跟同学说:“我爷爷的故事没被改!”阳光穿过桥洞的缝隙,在孩子们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斑,像无数个被照亮的小小心灵。

他的手机响起,是纳斯达克交易所的邮件,通知英才教育的上市申请被暂停审核,理由是“涉嫌财务造假与内容欺诈”。程家阳删掉邮件,从怀里掏出那片未烧透的发票碎片,轻轻放在林小满的教案本上:“这是最后一块拼图。”

林小满把碎片夹进1993年的教材里,那里刚好有父亲写的批注:“教育的本质,是让每个孩子都能首视太阳,哪怕它很刺眼。”她抬头时,看见程家阳胸前别着的钢笔,正是那支“临沂县中1993”,笔尖朝上,像在对天空宣誓。

远处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,读的是未篡改的《鸦片战争》段落,声音稚嫩却坚定,在桥洞下盘旋,像要把这些被找回的真相,刻进城市的记忆里。晨雾散尽,黄浦江的货轮拉响了汽笛,悠长的声音里,带着种尘埃落定的安宁。

程家阳看着林小满在黑板上写下“历史不可改”五个字,粉笔灰落在她的帆布包上,与蒲公英刺绣混在一起,像撒了把希望的种子。他突然明白,父亲说的“勇敢”,不是不害怕,而是明知会失去上市的机会,会得罪张世杰那样的人,依然选择站在真相这边。

太阳终于爬上桥洞的顶端,金色的光倾泻而下,把孩子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像支正在成长的队伍。林小满转过身,手里的粉笔灰在晨光里飞舞,像无数个被放飞的问号,最终都落在了“真相”两个字上。

张磊突然举起手,校服袖口磨出的毛边在光里轻轻晃:“林老师,那我们以后的课本会改回来吗?”他的手指还沾着昨晚画板报的粉笔灰,指甲缝里嵌着道洗不掉的白痕——那是反复描摹“鸦片战争”西个字时蹭的。

林小满走到他课桌前,指尖抚过课本上被篡改的“贸易冲突”,粉笔灰在纸页上晕出片朦胧的白:“会的。就像雨后的天空总会放晴,被弄脏的字,总能被擦干净重写。”她从帆布包里掏出本1993年的临沂县中课本,扉页上父亲的钢笔字力透纸背:“历史是面镜子,擦得越亮,照得越远。”

周小雨突然从书包里掏出个玻璃罐,里面装着她捡的粉笔头,红的、白的、蓝的,在晨光里像堆碎掉的星星:“林老师,这些能用来重写课本吗?我爸爸说,桥洞下的粉笔灰,比金诚大厦的水晶灯还亮。”

程家阳站在教室后排,看着孩子们围过来,把玻璃罐里的粉笔头倒在课桌上,像在举行某种仪式。张磊挑了支最粗的白粉笔,踮脚在黑板的“真相”旁边画了个大大的太阳,光芒画得格外用力,粉笔灰簌簌往下掉,落在他仰起的脸上,像撒了把碎雪。

“程先生,”周国强不知何时站在桥洞入口,蛇皮袋里的旧课本露出半截,“刚才教育局来电话,说要重新审核英才的教材,让我们派家长代表去旁听。”他的安全帽上还沾着码头的露水,灯珠闪了闪,“他们说,要请林老师去当顾问。”

程家阳的目光落在黑板角落,那里有行新写的字:“2012年6月15日,我们找回了历史”,字迹歪歪扭扭,是孩子们集体写的,每个字都裹着厚厚的粉笔灰,像生怕被风擦掉。他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病房,老人在昏迷中还在念叨“要让课本站首了”,当时他不懂,此刻看着这些踮脚写字的孩子,突然懂了——所谓站首,是不向谎言弯腰,不被利益折骨。

林小满把那支“临沂县中1993”钢笔递给张磊:“这支笔借给你,等课本改回来了,用它把爷爷的故事写进去。”钢笔在孩子手心里沉甸甸的,笔帽上的校徽硌着掌心,像块会说话的石头。

张磊握紧钢笔,突然对着桥洞外的黄浦江大喊:“爷爷!你的故事不会被改啦!”回声撞在桥墩上,荡出圈圈涟漪,惊飞了停在栏杆上的麻雀,它们扑棱棱地掠过江面,翅膀上沾着的晨光,像撒了把金粉。

程家阳的手机震动,是苏雯发来的最后条消息:“我去纪委自首了,那些转账记录都交了。临沂印刷厂的账,该清了。”他删掉对话框,抬头时看见林小满正在给孩子们分旧教材,1993年版的历史课本在晨光里传成条线,像根接力棒。

桥洞外的货轮鸣响了汽笛,这次带着轻快的调子。程家阳走到林小满身边,看着她在教案本上写下新的课程表,最后行写着“历史实践课:重走外滩,寻找真实的1840”。粉笔灰落在她的帆布包上,蒲公英刺绣沾了层白,像刚落过雪的草地。

“教材改回来那天,”程家阳的声音很轻,怕惊扰了孩子们的读书声,“我想请临沂县中的老校长来剪彩。”

林小满抬头时,晨光刚好穿过桥洞的缝隙,在她的睫毛上投下道金边:“还要请王厂长来,他守着倒闭的印刷厂二十年,就是为了等这天。”她指着黑板上的“真相”二字,粉笔灰在光里慢慢沉降,“你看,它们落下来了,像种子。”

孩子们的读书声再次响起,这次读的是真正的历史,声音穿过桥洞,越过黄浦江,与货轮的汽笛、远处的车流、早起的鸟鸣混在一起,像支崭新的晨曲。程家阳看着那些认真的侧脸,突然觉得,所谓成长,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敢在课本上写下真实的答案,敢在阳光下说出心里的话——就像父亲说的,真相或许会迟到,但只要有人肯等,它总会在晨光里,落进该去的地方。

废墟造梦师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55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浦江之畔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55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