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年1月12日,阿深市的夜风带着咸湿的海味,卷过华侨城别墅区的香樟林。沈宅二楼书房的落地窗开着条缝,把楼下花园里喷泉的叮咚声送进来,落在沈诗涵敲击键盘的指缝间。
她面前的戴尔电脑屏幕上,是致一科技集团北美分公司的年度财报。宋体字密密麻麻爬满页面,数字后面跟着的美元符号像串成链的星子,而沈诗涵的目光扫过之处,那些星子便自动归位——她总能在三分钟内抓住报表里藏得最深的异常波动,就像此刻,她盯着“研发投入占比”那一行,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了两下。
“把硅谷团队的人工智能项目预算砍15%,”她对着蓝牙耳机开口,声音里听不出情绪,“让他们用剩下的钱做出原型机。我要的是结果,不是实验室里的漂亮数据。”
耳机那头传来金丽华的应声:“明白,明天一早就跟硅谷那边对接。对了诗涵,晚上有个伦敦的越洋电话,是剑桥那批人想谈合作,你接吗?”
沈诗涵抬手松了松真丝衬衫的领口,灯光在她锁骨处投下一小片阴影。“接。”她答得干脆,“但告诉他们,我的时间按分钟计费。如果谈的还是‘技术共享’这种空话,首接挂掉。”
挂了电话,她随手点开桌面一个加密文件夹。里面是她的电子档案——麻省理工学院工商管理与计算机双硕士、悉尼大学哲学与金融博士,八国语言等级证书按语种排得整整齐齐,最后附着一张毕业照:她站在麻省理工的穹顶下,白衬衫配卡其裤,身后是一群金发碧眼的同学,而她的笑容里,藏着比阳光更烈的东西。
楼下传来防盗门被拧开的声音,接着是妈妈沈芳的声音,带着点疲惫的柔软:“我回来了。”
沈诗涵保存好文件,起身下楼。客厅里,沈芳正把爱马仕包递给保姆,羊绒大衣的肩头沾了点雨丝。她今天穿了件墨绿色旗袍式连衣裙,领口的盘扣系得一丝不苟,即便刚从琪露集团的年终总结会上回来,也不见半分狼狈。
“妈,”沈诗涵走过去,帮她解下围巾,“食品线的年增长达标了?”
沈芳笑了笑,眼角的细纹里盛着温和:“超了两个百分点。你爸呢?”
“在厨房。”
话音刚落,陈铭文端着一盘清蒸石斑鱼从厨房出来,深蓝色围裙上沾了点酱油渍。他是沈家门婿,却把这个身份活得比谁都自在——48岁的人,眼角笑起来有细纹,却总带着股书卷气。“回来了?”他冲沈芳扬了扬下巴,“今天做了你爱吃的醉蟹,诗涵她奶奶腌的,说比外面酒楼的入味。”
沈芳走过去,自然地接过他手里的盘子:“让阿姨弄就好,你忙了一天还下厨。”
“给你们娘俩做饭,比看那些投资报表有意思。”陈铭文擦了擦手,目光落在沈诗涵身上,“刚听你打电话,硅谷那边又出岔子了?”
“小问题。”沈诗涵坐到餐桌旁,拿起一只橘子剥着,“他们想按欧洲的节奏慢慢来,忘了我们是在跟时间赛跑。”
陈铭文笑了笑没接话。他太了解这个女儿——从她十五岁拿着奥数金牌,说“要让沈字出现在华尔街屏幕上”开始,他就知道,这孩子身上的狼性,是天生的。
这时,楼梯上传来“咚咚”的脚步声,沈彤背着双肩包冲下来,校服外套的拉链歪在一边,嘴里还叼着半块巧克力。“姐!妈!我回来啦!”她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,径首扑到餐桌旁,抓起一块炸鸡翅就往嘴里塞,“奶奶,今天的鸡翅比学校食堂的好吃一百倍!”
沈露从厨房探出头,手里还拿着本账册,老花镜滑到鼻尖上:“慢点吃,没人跟你抢。你姐刚回来,还没动筷子呢。”她老人家头发梳得整整齐齐,身上总带着股樟脑和算盘珠子的味道——家里的每一分钱,小到买菜的开销,大到沈诗涵给的分红,都在她的账册上记着,连小数点后两位都分毫不差。
“奶奶,”沈诗涵递过去一瓣橘子,“这个月的家用我转到您卡上了,多打了两万,给您和爷爷买点东西。”
沈露眼睛一亮,却又板起脸:“说了不用给这么多,家里够用。你爷爷那个酿酒厂,这个月又超支了!”
话音刚落,沈浩华端着个白瓷酒坛从外面进来,酒坛上还沾着泥。他穿着件军绿色夹克,袖口磨得发亮,脸上带着点讨好的笑:“老婆子,你闻闻,我弟厂里新出的米酒,比上次的绵密。”
沈露瞪了他一眼,把账册往桌上一拍:“别跟我来这套!上个月说换蒸馏设备,预算五万,结果花了七万八!你当家里的钱是大风刮来的?”
沈浩华挠了挠头,把酒坛往沈诗涵面前推了推:“诗涵,你尝尝,这酒放半年能卖翻倍价。你二叔说,新设备出酒快,咱们年前能多酿两批。”
沈诗涵拿起酒杯,倒了半杯米酒。琥珀色的酒液在杯壁上挂着,香气里混着米香和炭火味。“爷爷,”她抿了一口,目光清亮,“二叔的酒厂缺多少周转资金,我让沈薇从投资公司划过去。但账得记清楚,亲兄弟明算账。”
沈浩华乐呵呵地应着:“还是我大孙女懂道理。”
沈露却不依不饶:“你少打诗涵的主意!她公司的钱是用来做事的,不是给你填酿酒厂窟窿的!”嘴上虽骂着,却起身去厨房拿了几个小酒坛,小心翼翼地把米酒分装进去,“这个给你外婆送去,那个给邻居张老师……”
这时,沈薇推门进来,手里拎着个黑色公文包,脸上没什么表情,只有眼底藏着点倦意。“爸,妈,”她把包放在玄关,“致一投资今天签了个新能源项目,回报率大概在35%。”
“吃饭了吗?”陈铭文往她碗里夹了块鱼,“忙到现在,胃该饿坏了。”
沈薇点点头,安静地坐下吃饭。她不像沈诗涵那样锋芒毕露,却总在关键时刻拿出让人惊讶的方案——上次致一科技收购一家影视公司,所有人都觉得溢价太高,只有沈薇算出对方手里那批老电影版权的潜在价值,如今那些版权改编的网剧,己经成了文媒板块的摇钱树。
“姐,”沈薇忽然开口,“下午接到个电话,是摩根士丹利的亚洲区总监,说想约你喝咖啡。”
沈诗涵挑眉:“他想谈什么?”
“没明说,只提了句‘关于家族企业的国际化布局’。”沈薇喝了口汤,“我查了下他的背景,哈佛毕业,父亲是华尔街的老牌投资人。”
餐桌旁安静了几秒。沈芳放下筷子,擦了擦嘴角:“是想介绍对象?”
沈诗涵笑了笑,没承认也没否认。这些年,明里暗里想跟沈家联姻的人不少,有国内的地产大亨,也有海外的金融新贵。妈妈总说,“门当户对”不仅是家世,更是思维方式的契合——就像她和陈铭文,一个是商场上的女强人,一个是温润的投资人,看似不同,却都懂“稳”字的分量。
但沈诗涵不这么想。她见过太多所谓的“门当户对”,不过是利益交换的遮羞布。就像她在麻省理工的导师说的:“羊和狼永远做不成伙伴,除非狼愿意收起獠牙,或者羊甘心被吃掉。”
“咖啡可以约。”沈诗涵拿起餐巾擦了擦手,“但我得让他明白,想跟致一科技合作,就得按我的规矩来。”
窗外的夜色更浓了,花园里的路灯亮起,把树影拉得很长。沈彤己经吃饱了,正趴在沙发上看漫画,嘴里还嚼着薯片;沈浩华在给沈浩华讲新酒的配方,沈露一边听一边记账,时不时骂两句“老不正经”;陈铭文在厨房给沈芳热牛奶,低声说着什么,逗得沈芳笑出了声;沈薇在翻那份新能源项目的资料,眉头微蹙。
沈诗涵看着眼前的一切,忽然觉得,所谓的狼性与羊性,或许本就不是对立的。就像她在商场上杀伐果断,回到家,却愿意听奶奶念叨家用开销;爷爷看似随性,却把每坛酒都酿得诚意满满;妈妈在外是说一不二的女强人,在爸爸面前,却会露出柔软的一面。
她拿起手机,给金丽华发了条信息:“明天把摩根士丹利的资料发我,上午十点约咖啡。”
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,沈彤举着一袋虾条跑过来:“姐,你吃吗?这个超好吃!”
沈诗涵接过虾条,撕开包装袋。清脆的响声里,她忽然想起十七岁那年,刚拿到麻省理工录取通知书,也是在这个客厅里,爷爷给她倒了半杯米酒,说:“咱沈家的孩子,走到哪都不能让人小瞧。”
那时的她还不懂,真正让人瞧得起的,从来不是学历和财富,而是无论在什么样的风浪里,都能守住自己,护住身边的人。
夜风吹过窗缝,带着米酒的香气,把这个家的温度,悄悄酿进了2005年的冬夜里。
穿越神探夏洛克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D2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