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12月1日的深市,南山区互联网科技园区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南国的暖阳。刘强东站在深湾资本总部的大堂里,望着墙上的企业图谱——大疆无人机的LOGO被一圈金光围着,旁边标注着“首席执行官:汪滔,25岁,麻省理工硕士,80后”,而图谱的顶端,悬浮着一枚星特币的图案,下面写着“会长:沈诗涵”。
“刘总,汪总在实验室等您。”前台领着他穿过走廊,两侧的屏幕上正播放大疆无人机的测试视频:一架白色无人机在沙漠里精准投递物资,镜头拉近,机身上印着“致一科技联合研发”的字样。
实验室里,汪滔正趴在工作台前调试无人机的传感器,听见动静抬头,脸上还沾着机油:“东哥,你可算来了!刚收到沈学姐的消息,说你今天到。”他抹了把脸,指着旁边的原型机,“这是我们新研发的载重无人机,能拉50公斤,续航3小时,接入京东的物流系统,以后北京到天津的货,俩小时就能到。”
刘强东看着那架银灰色的无人机,机翼上的螺旋桨还在微微颤动。“沈会长……真的是你学姐?”他问。这几天他总在想,那个28岁的神秘女富豪,到底有什么本事,能让汪滔这样的天才俯首帖耳。
“可不是嘛。”汪滔笑着拧开一瓶可乐,“我在麻省理工读博时,她来做讲座,讲量子加密在无人机通信里的应用,当场就给我甩了1000万美金,说‘别跟教授瞎混了,回国搞无人机,我投你’。现在想来,那时候她就布好局了。”
他忽然压低声音:“东哥,跟你说个事,你别外传——沈学姐的堂叔,叫沈志远,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搞投资集团,手里的资产股票,能让咱们这种人奋斗几辈子都赶不上。但学姐从不靠家里,星特币、致一科技,全是她自己拼出来的。”
刘强东的心头猛地一震。他想起自己在苏北乡村时,最大的梦想是“走出县城”;而沈诗涵这样的人,起点就是他奋斗的终点,却还在往前跑。
正说着,汪滔的手机响了,屏幕上跳出“沈学姐”的名字。他按下免提,沈诗涵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,带着点笑意:“学弟,忙呢?京东的刘总到了吗?”
“到了到了,正跟东哥聊无人机呢!”汪滔举着手机示意刘强东,“学姐,您上次说的‘载重无人机量产计划’,我们图纸都画好了,就是缺钱买生产线。”
“钱的事不用愁。”沈诗涵的声音很干脆,“我刚让财务往你账户转了100亿数字人民币,你查收一下。50亿用来建生产线,剩下的50亿,全投研发——我要你半年内,把无人机的续航提到5小时,载重提到100公斤,能不能做到?”
汪滔的眼睛瞬间亮了,像点燃了两盏灯:“保证完成任务!学姐,您这100亿,够我们把车间扩三倍,再招200个工程师!”
刘强东在旁边听得心惊肉跳。100亿数字人民币,说转就转,连个合同都不用签——这就是深湾资本的行事风格?他忽然明白,为什么京东的支付手续费比别人高,为什么大疆能三年做到行业第一——差距从来不是钱,是“敢把钱砸向未来”的底气。
“刘总,”沈诗涵的声音转向他,“听说你和汪滔聊得不错?京东的物流网点,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深市沈宅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下个月就能开始部署无人机起降坪了吧?我让致一地产的人跟你对接,基建成本算我的。”
刘强东深吸一口气,语气里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:“沈会长,谢谢您。京东一定配合大疆,把无人机配送做成全国标杆。”
“不用谢。”沈诗涵笑了,“我们是盟友,不是吗?京东的‘货’,大疆的‘送’,致一的‘付’,凑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生态。对了,晚上一起吃饭,我让张瑛做了你爱吃的苏北红烧肉。”
挂了电话,汪滔拍着刘强东的肩膀:“东哥,别愣着了!走,我带你去看我们的新车间设计图,有了这100亿,明年这时候,全国一半的快递都是咱们无人机送的!”
实验室外的走廊里,电子屏正在播报新闻:“深湾资本旗下企业总市值突破3万亿,星特币兑换率再创历史新高……”刘强东望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,忽然觉得心里那点“白手起家”的执念,像被阳光融化的冰。
他想起刚才沈诗涵说的“盟友”。或许,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单打独斗,是懂得把自己的长板,插进别人的生态里,一起把蛋糕做大。
汪滔拿着平板翻出生产线的3D模型:“东哥你看,这条生产线用的是德国进口设备,每小时能组装20架无人机,以后从深圳发北京的生鲜,上午下单,下午就能到家门口……”
刘强东看着模型里忙碌的机械臂,仿佛己经看到无数架无人机在城市上空穿梭,机身上印着“京东物流”和“大疆制造”的字样,而每一笔订单的支付信息里,都闪烁着星特币的微光。
傍晚,刘强东跟着汪滔去马家吃饭。张瑛炖的红烧肉香气漫了满屋子,沈诗涵正和马云聊着“乡村振兴计划”,说要用无人机给苏北的农田撒化肥,用星特币给农户贷款。
“刘总,尝尝这个。”沈诗涵给他夹了块肉,“我让张瑛特意少放了糖,按苏北的做法做的。”
刘强东咬了一口,熟悉的味道在舌尖散开,忽然想起很多年前,他和龚小京在中关村吃的那碗热汤面。那时他以为成功是“一个人往前冲”,现在才明白,成功是“一群人往同一个方向走”。
饭桌上,汪滔兴奋地宣布:“学姐,我刚收到银行短信,100亿到账了!我明天就去签生产线的合同!”
沈诗涵笑着举杯:“为了无人机飞遍全中国,干杯!”
酒杯碰撞的脆响里,刘强东忽然觉得,自己过去十年的挣扎,像被这杯酒轻轻化解了。他不再纠结“白手起家”的骄傲,不再计较“资本层次”的差距——因为他终于明白,在时代的浪潮里,能和优秀的人并肩,本身就是一种成功。
属于他们的故事,在深市的冬夜里,又多了一笔关于“格局”与“同行”的注脚。而那100亿数字人民币,正像一滴投入湖面的水,在大疆的车间里,在京东的网点上,在无数等待被改变的生活里,漾开一圈圈名为“未来”的涟漪。
当第一架量产的载重无人机在测试场起飞时,刘强东站在沈诗涵和汪滔身边,看着它冲上云霄。他知道,这架飞机的翅膀上,不仅有大疆的技术,有京东的期待,更有一个28岁华裔女富豪,对中国科技未来的,最笃定的押注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D2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