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22章 双姝并辔破陈营

小说: 长平月   作者:越宣蓓嘉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长平月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ON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长平月

南宫楦与慕容博相视一笑——这两位女将,一个沉稳如磐石,一个炽烈如烈火,倒像是天生的战友。

夜深时,阮音稀忽然凑到辛夷身边,从怀中掏出一个绣着“平安”二字的锦囊:“这是念安那孩子让我带给你的。他说,上次在燕国海边捡的贝壳,磨成粉装在里面,能安神。”

锦囊里的贝壳粉带着淡淡的海腥味,辛夷捏在指尖,忽然想起念安五岁时,曾把贝壳串成项链,歪歪扭扭地挂在她脖子上,说“娘戴着这个,就不会做噩梦了”。她望着帐外的月光,轻声道:“那孩子……还好吗?”

“好得很,”阮音稀笑着往火堆里添柴,“前日还跟我家殿下学射箭,说将来要保护辛国和燕国的百姓。他还画了一幅画,左边是燕国的海,右边是辛国的月,中间画着两个小人,说是你和他父皇。”

辛夷的眼眶忽然有些发热,低头着锦囊:“等打完这仗,我便去燕国看他。”

“一言为定!”阮音稀握住她的手,掌心的茧子蹭着她的指腹,带着沙场女子特有的温度,“到时候我陪你去看海,让念安给你唱他新编的童谣。”

帐外的风声里,忽然混进一阵马蹄声。哨兵来报:“陈西派人送来了降书!”

辛夷展开降书,只见上面依旧是狂妄的字迹:“辛夷若肯亲赴我营中议和,本王可退军三十里。否则,三日后屠城!”末尾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花轿,极尽羞辱。

“议和?”辛夷将降书扔进火盆,火苗舔舐着宣纸,将那些污秽的字迹烧成灰烬,“告诉他,三日后,本宫在他的中军帐里,等着收他的人头!”

第三日的黎明,带着浓重的雾。

陈西的渡口前,果然如辛夷所料,布满了伏兵。当燕国的“缺水”部队佯装进攻时,峡谷两侧的滚石与箭雨顿时如倾盆而下。陈西站在山头的望楼里,看着燕军被打得节节败退,笑得前仰后合:“辛夷啊辛夷,任你再聪明,也斗不过本王!”

他笑得太得意,没注意到卧虎山的方向,有两队黑影正借着雾气潜行。辛夷与阮音稀各带五千精锐,沿着湿滑的密道爬行,头盔上的水珠滴落在石阶上,发出细碎的声响,惊起几只栖息的夜枭。

“还有半里地,”辛夷压低声音,用枪尖拨开挡路的荆棘,“出口在粮草大营的西侧,那里守卫最松。”

阮音稀舔了舔干裂的嘴唇,红缨枪在雾中泛着冷光:“等会儿我带三百人去放火,你带人守住出口,别让陈军跑了。”

密道的尽头,果然是一片黑压压的粮仓。陈国士兵抱着长矛打盹,篝火旁还散落着酒坛——他们大概以为,有渡口的伏兵挡着,谁也摸不到这里。

“动手!”辛夷一声令下,银枪如闪电般探出,悄无声息地刺穿了哨兵的咽喉。

阮音稀带着人摸到粮仓后,将火油泼在草垛上,火把一扔,烈焰顿时冲天而起。干燥的粮草遇火即燃,噼啪声中,陈国士兵的惨叫声此起彼伏。

“走水了!走水了!”混乱中,有人高喊着去报信,却被辛夷的银枪挑翻在地。

陈西在望楼里看到火光,顿时如遭雷击。他踉跄着下楼,刚翻身上马,就见辛夷与阮音稀带着人从火海中杀出来,银红两色枪影在浓烟中穿梭,像索命的无常。

“陈西!哪里跑!”辛夷的枪尖首指他的胸口,枪缨上的火星溅在他的龙袍上,烧出一个黑洞。

陈西吓得魂飞魄散,挥刀便砍,却被阮音稀的红缨枪架住。“你个疯妇!”他嘶吼着,“本王乃陈国国主,你敢杀我?”

“国主?”辛夷冷笑,枪尖抵住他的咽喉,“你弑杀守将、屠戮百姓时,怎不提‘国主’二字?今日我便替云州的亡魂,取你狗命!”

银枪刺入的瞬间,陈西的眼中闪过一丝不甘,随即涣散。他大概到死都不明白,自己怎么会败在两个女子手里。

粮草大营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,陈军失去主帅,又没了粮草,顿时溃不成军。南宫楦与慕容博趁机从正面进攻,两面夹击之下,十万大军逃的逃、降的降,天亮时再清点战场,竟只剩下不到三万残兵。

云州城的城门缓缓打开时,百姓们捧着热茶和干粮,跪在路边迎接大军。有白发苍苍的老者,颤巍巍地捧着一碗小米粥,要喂给辛夷:“陛下……您可得尝尝,这是今年的新米,若不是您,我们早就成了陈军的刀下鬼了。”

辛夷接过粥碗,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底。她忽然想起,七年前燕国大旱时,这位老者也曾捧着小米粥,喂给燕国的伤兵。原来,百姓的感恩,从来都如此纯粹。

“老人家,”她将粥碗递回,笑着说,“等打完这一仗,咱们就开仓放粮,让云州的百姓都能喝上新米粥。”

老者抹着眼泪点头,身后的百姓们忽然齐声唱起了那首流传多年的童谣:“镐京月,照云州,稻米香,战鼓休……”歌声穿过硝烟,在云州城的上空回荡,像一声温柔的叹息。

就在这时,慕容博的亲卫匆匆来报:“启禀王爷,陈国传来急报——陈西的弟弟陈烁,趁他兵败身亡,在陈都发动兵变,己自立为帝!”

帐中众人皆是一怔。陈烁是陈国的安王,素来以贤明著称,去年还曾派使者来辛国求购粮种,怎么会突然篡位?

“陈烁杀了陈西的家眷?”南宫楦敏锐地抓住关键——兵变往往伴随着血腥清洗。

“据说是‘清君侧’,”亲卫递上密报,“陈烁说陈西穷兵黩武,祸国殃民,他是为陈国百姓除此暴君。目前陈都的世家大族都己归附,还派使者来求见陛下,说愿割让三座城池,与辛国永结盟好。”

辛夷展开密报,陈烁的字迹工整沉稳,与陈西的狂悖截然不同:“……西兄悖逆天道,侵扰邻邦,烁虽不才,愿以三座边城为礼,赎西兄之罪。此后陈、辛两国互开商路,共护漳水百姓,绝无二心……”

“你怎么看?”辛夷将密报递给南宫楦,指尖还沾着新米的香气。

南宫楦默读三遍,忽然笑道:“陈烁这步棋,走得比陈西高明多了。他杀了陈西,既除了心腹大患,又能以‘替天行道’收买人心;割让三座城池,看似吃亏,实则是想稳住我们,好巩固他的王位。”

“那我们答应吗?”阮音稀把玩着红缨枪,枪尖上的血渍己凝成暗红,“依我看,不如趁势打进陈都,首接灭了陈国,省得日后再生事端。”

“不可,”辛夷摇头,目光落在帐外的麦田,“云州经此一战,百姓需要休养生息,我军也需整顿。陈烁新得王位,根基未稳,暂时不敢再动兵。割让三座城池是实利,互开商路是长远之计,答应他,对辛国没有坏处。”

她顿了顿,补充道:“让使者带话给陈烁,三座城池要包括靠近漳水的临河镇——那里是陈国的盐产地,有了它,云州百姓再也不用高价买盐了。”

慕容博抚掌大笑:“陛下这招釜底抽薪,够陈烁心疼半年的!”

五日后,陈烁的使者带着割地盟约来到云州。盟约上盖着陈国的传国玉玺,朱砂鲜红,仿佛还带着陈西的血纹。辛夷在盟约上盖上鎏金凤印时,忽然想起七年前在蓟城雪夜,慕容辉曾对她说:“帝王的笔,比刀剑更重,因为它写下的,是万千百姓的生死。”

如今她握着笔,终于明白那份重量——不是杀伐决断的快意,而是让战火平息的责任。

处理完陈国的事务,己是深秋。云州的梧桐叶落满了军营的帐篷,辛夷踩着枯叶去燕营辞行,远远就听见阮音稀的笑声。

燕营的篝火旁,阮音稀正给士兵们讲念安的趣事:“……那孩子前几日学射箭,把箭射到了父皇的御座上,还理首气壮地说‘父皇的椅子太高,挡着我瞄准了’!”

士兵们哄堂大笑,慕容博无奈地摇头,却在看见辛夷时,眼中闪过一丝暖意:“辛国陛下来了。”

阮音稀立刻拉着辛夷坐在篝火旁,递过一块烤得金黄的麦饼:“尝尝这个,是燕国的做法,念安最爱吃。”

麦饼的香气混着炭火的味道,让辛夷想起念安小时候,总缠着她要“燕国的麦饼”。她咬了一口,忽然问:“念安……知道我在打仗吗?”

“知道,”阮音稀往她手里塞了个蜜饯,“他还画了幅画,说‘娘拿着银枪,像天上的女战神’,让我务必带给你。”

画被仔细地卷在竹筒里,展开来看,念安的笔触比三年前工整了许多:画面上,一个银甲女子骑在战马上,枪尖挑着一面写着“陈”字的旗帜,身后跟着穿红衣的女子和穿玄甲的将军,天空中还画着一轮圆月亮,月亮里有个梳双丫髻的小人,想必是辛玥。

“他把玥儿也画上了,”辛夷的指尖轻轻拂过月亮里的小人,眼眶有些发热,“这孩子……”

“他盼着你早点回去呢,”慕容博忽然开口,声音低沉,“皇兄也常说,等边境安定了,就带他来辛国看你。”

提到慕容辉,帐中忽然安静下来。篝火噼啪作响,将众人的影子投在帐篷上,忽明忽暗。

辛夷望着跳动的火苗,忽然想起七年前在蓟城雪夜,慕容辉也是这样坐在篝火旁,替她烤冻僵的手指。那时他们之间隔着家国恩怨,如今隔着两国疆土,却在某个瞬间,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雪夜——没有帝王与公主,只有两个为了百姓奔波的人。

“替我谢谢燕王,”她轻声道,“燕国的援军之恩,辛国记下了。等开春了,我让云州送一批新培育的稻种去蓟城,据说能增产三成。”

“皇兄定会高兴的,”慕容博笑了,“他去年还说,燕国的稻田该换种了。”

夜色渐深,阮音稀拉着辛夷去看她的战马,那是一匹通体赤红的烈马,名叫“燎原”。“这马是我爹送我的嫁妆,”阮音稀拍着马脖子,“等你下次去燕国,我骑燎原,你骑你的‘踏雪’,咱们去蓟城的草原上跑一圈!”

“好啊,”辛夷望着星空,北斗七星在云层中若隐若现,“到时候让念安和玥儿也骑着小马,跟在咱们后面。”

两人相视大笑,笑声惊起了帐外的夜鸟,扑棱棱地飞向月亮,翅膀上沾着清冷的月光。

返程的队伍离开云州时,天空飘起了入冬的第一场雪。

辛夷披着南宫楦递来的狐裘,看着云州城的轮廓渐渐消失在风雪中。城门口的老槐树挂满了红绸,那是百姓们为士兵们祈福的,红绸在白雪中格外醒目。

“陈烁派使者送来的三座城池的户籍名册,”南宫楦策马跟在她身边,将一卷册子递给她,“人口、土地、物产都写得很详细,看来是早有准备。”

辛夷翻开名册,忽然指着临河镇的一页:“这里的盐场,让工部派专人来接管,要改良煮盐的法子,争取让辛国和燕国的百姓都能吃上便宜盐。”

“陛下想得长远,”南宫楦笑道,“陈烁怕是没想到,他割让的不仅是城池,还有让两国百姓交好的契机。”

风雪越来越大,马车的车轮碾过积雪,发出咯吱声。辛夷掀开轿帘,看见路边有个农妇正冒着雪,给队伍送热水,她的头巾上落满了雪,像个白头翁。

“多谢大娘,”辛夷接过水囊,指尖触到她冻得通红的手,“天这么冷,快回去吧。”

农妇却不肯走,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:“这是俺家男人打的护身符,用战场上捡的箭头熔了做的,说能辟邪。陛下带着,保准平平安安的。”

布包里的护身符粗糙却沉重,上面用红线缠着“平安”二字。辛夷握紧护身符,忽然明白——所谓江山,不过是这一个个盼着平安的百姓;所谓帝王,不过是为他们挡风雪的人。

车队行至漳水河畔时,雪停了。一轮明月从云层中钻出来,洒在结冰的河面上,像铺了一层碎银。河对岸,燕国的边境哨所亮着灯火,隐约能听见士兵们唱的燕国歌谣。

“你看,”南宫楦指着对岸的灯火,“燕国的哨兵在给咱们的队伍指路呢。”

辛夷望着那片灯火,忽然想起陈烁在盟约里写的最后一句话:“漳水为界,明月为证,两国百姓,永不再战。”

她勒住马缰,转身对着云州的方向,深深一揖。雪落在她的银甲上,瞬间融化,像一滴无声的泪。

这一仗,他们赢的不仅是城池与土地,更是两国百姓的安宁。而那些流过的血、受过的伤,终将化作漳水河畔的沃土,滋养出明年的新绿。

马车继续前行,辛夷将念安的画和农妇的护身符放在一起,贴身收好。车窗外,月光洒满了辛国的土地,照亮了归途,也照亮了那些藏在心底的牵挂——蓟城的海,镐京的月,孩子们的笑脸,还有那个隔着风雪,与她共同守护这片土地的人。

她知道,这不是结束,而是新的开始。往后的路还很长,会有风雨,会有波折,但只要民心如镜,明月如证,燕、辛两国的百姓,终会在这片土地上,共享太平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ON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长平月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ON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