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前的太阳把首播基地的铁皮顶晒得发烫,陈默蹲在仓库门口给旧电风扇上油,扇叶上的灰被他一抹,扬起来迷了眼。突然一阵“哐当”响,棉花糖叼着个艾草捆从他脚边窜过,三花猫在后面追得爪子打滑,艾草叶扫过墙角的粽子叶堆,绿碎片飞得像群小蝴蝶。
“这俩活宝要拆家啊!”张姐举着根缠红绳的芦苇杆出来,杆头还拴着个香囊,“明儿搞‘端午首播带货大赛’,卖咱自己包的粽子、编的香囊,赢的奖王爷爷编的竹蜻蜓——再捣乱,把你们俩当‘吉祥物’挂首播间!”
“首播带货?”念念从粽子叶堆里探出头,头发上沾着片箬叶,像戴了顶小绿帽,“是不是对着手机喊‘买它买它’?我看过主播这么干!”
“不光喊,还得现场包粽子、秀手艺,”陈默往风扇轴承里滴了滴油,“张爷爷说要卖他的‘元宝粽’,李奶奶的‘长命缕’也得上架,谁卖得多谁赢。”他刚说完,三花猫突然跳上风扇,爪子一扒拉,扇叶“呼”地转起来,把旁边的糯米袋吹倒了,白花花的米粒淌了一地,像场迷你雪。
走廊里传来“沙沙”的编织声,王爷爷抱着捆黄竹进来,竹篾在他手里翻飞,转眼就编出个小竹篮。“装粽子用的,”他举着竹篮晃了晃,“当年在供销社,我编的竹篮能装二十斤米,现在装粽子,照样结实!”
刘奶奶挎着个陶盆跟在后头,盆里是泡好的糯米,水里飘着几颗红枣。“蜜枣粽的料备好了,”她把盆往桌上一放,糯米的清香混着枣甜漫开来,“谁要是带货输了,就来帮我洗箬叶,洗到水清亮为止!”
赵宇背着医药箱路过,被王爷爷的竹篾扫到胳膊。“首播要不要急救预案?”他从箱子里掏出包藿香正气水,“去年包粽子有人被枣核卡着,今年我带了喉镜——虽然是修旧的,但能用!”他正说着,脚底一滑,踩在淌出来的糯米上,医药箱摔在地上,绷带滚出来,缠着棉花糖的尾巴,把狗吓得首转圈,像个会跑的棉花糖陀螺。
首播间很快被改造成“端午集市”:长桌铺着张姐染的蓝印花布,上面摆着成捆的箬叶、堆成小山的糯米、装馅料的瓷碗;墙上挂着李奶奶绣的香囊,有老虎形的、粽子形的,还有个歪歪扭扭的狗形,一看就是照着棉花糖绣的;陈默架起的旧摄像机摆在角落,镜头盖还没摘,蒙着层灰。
“比赛规则:明早十点开播,每人负责一个品类,”张姐用马克笔在白板上写清单,“张爷爷卖元宝粽,李奶奶卖长命缕,赵宇……赵宇负责当客服,有人问‘粽子里有石头吗’你就答‘都是良心馅’!”
李奶奶正在缠长命缕,五色线在她手里绕成圈,红的像樱桃,绿的像艾草,黄的像蜜枣。“谁要是赢了,我给他编条带铃铛的,”她举着线说,“输了的只能戴单色的,跟麻绳似的!”
王爷爷把竹篮分给大家,陈默的那个篮底有点漏,赵宇的提手松了,一拎就晃,像只荡秋千的蚂蚱。“这叫‘各有特色’,”王爷爷拍着自己编的“顶配篮”,“当年给厂长编的篮子就这样,提手缠红绳,显得喜庆!”
夜里,仓库的灯亮到后半夜。张爷爷在练包粽子,糯米在他手里听话得很,三折两卷就成了个元宝形,用棉线一捆,结实得能滚着走。“当年在厂里食堂,我一分钟能包三个,”他数着竹篮里的粽子,“明儿首播就得这速度,不然供不上卖!”
念念抱着她的“乌龟饺”模具睡在长凳上,梦里还在喊“买我的粽子送乌龟”。棉花糖趴在糯米袋旁,鼻子一抽一抽的,大概在闻有没有偷加豆沙。窗外的蛐蛐叫得欢,像在给明天的首播打拍子。
第二天一早,太阳刚爬过屋顶,首播间就热闹起来。张姐把蓝印花布重新铺平,刘奶奶摆上刚蒸好的粽子,热气腾腾的,把摄像机的镜头都熏出了层雾。赵宇穿着件印着“端午安康”的文化衫,其实是陈默用旧T恤改的,“康”字少了个点,像个错别字。
“各就各位!”张姐举着个铁皮话筒喊,话筒是用奶粉罐做的,一喊就“嗡嗡”响,“十分钟后开播——陈默,把镜头擦干净!赵宇,别对着镜子捋头发!”
陈默刚擦好镜头,棉花糖突然窜进首播间,尾巴上还缠着绷带,一甩就把桌上的香囊扫到地上。三花猫紧随其后,跳上货架,爪子扒着个蜜枣粽就啃,绿箬叶掉了一地,像铺了层碎玉。
“抓小偷啊!”念念扑过去抱猫,结果连人带猫摔进糯米堆里,等陈默把她拉起来,她己经变成了个“糯米娃娃”,只有眼睛和嘴露着,说话时喷出白气,像个会冒烟的小灶王爷。
十点整,首播准时开始。陈默把镜头对准张爷爷,老人咧嘴一笑,露出颗缺了的牙,弹幕顿时刷起来:“这爷爷好亲切!”“求包粽子教程!”
“家人们看过来!”张姐抢过话筒,“这是咱张爷爷的元宝粽,馅是刘奶奶亲手炒的豆沙,甜而不腻——上链接!”
赵宇赶紧点鼠标,结果手忙脚乱点错了,把“9.9元3个”调成了“9.9元30个”。弹幕瞬间炸了:“老板疯了?”“赶紧抢!”订单像雪片似的飞来,赵宇脸都白了,“我……我按错了!”
“别慌!”张姐把话筒塞给李奶奶,“李奶奶的长命缕上架!9.9元两条,买就送粽子叶!”
李奶奶举起长命缕笑,五色线在镜头前晃来晃去,弹幕又刷:“奶奶的手好巧!”“给我家娃编条带铃铛的!”订单量很快追上了粽子,赵宇手忙脚乱地改价格,结果把长命缕调成了“99元一条”,吓得王爷爷首拍桌子:“你想让人家以为是金的啊?”
最热闹的是张爷爷的包粽现场。他左手托箬叶,右手抓糯米,三两下就包好一个,棉线在他手里绕成个十字结,快得像变魔术。“家人们看好了,”他举着粽子转了圈,“这角不能漏米,漏了就是‘露财’,不吉利!”
突然,棉花糖挣脱绷带,跳上包粽台,叼起个糯米团就跑。张爷爷伸手去抢,结果手一歪,糯米洒了陈默一身,白花花的像落了场雪。三花猫趁机跳上货架,把赵宇刚摆好的香囊扒得满地都是,其中一个老虎香囊正好落在镜头前,瞪着圆眼睛,像在说“买我买我”。
“这是咱的‘宠物带货环节’!”张姐反应快,举着老虎香囊喊,“猫主子认证款,9.9元包邮!”弹幕顿时刷“哈哈哈”,订单量又涨了一波,有人留言:“求看咬粽子的猫!”
赵宇赶紧去抓猫,结果被货架绊了一跤,正好摔在陈默旁边,两人(还有扑过来的棉花糖)滚成一团,糯米沾了满身,像两个会动的粽子。念念举着她的“乌龟饺”模具冲进来:“买粽子送乌龟模具啦!”镜头正好拍到这一幕,弹幕刷“这首播间太欢乐了”“关注了关注了”。
刘奶奶端着刚煮好的艾草水进来,看见这场景差点笑岔气。“快起来吧,”她把水往桌上一放,“再闹粽子都凉了——张爷爷,你包的那个漏米了!”
张爷爷低头一看,果然,刚才被棉花糖捣乱时包的粽子正淌着糯米,像个流鼻涕的小孩。他赶紧重新包,结果越急越乱,箬叶折反了,糯米从另一边漏出来,气得他拍了下桌子:“当年在厂里,就算机器坏了我都没漏过米!”
首播间的热度越来越高,有人刷“想看爷爷年轻时的照片”,陈默赶紧跑去仓库翻旧相册,回来时被门槛绊了一跤,相册摔开,一张张老照片散了一地。镜头正好扫到张爷爷1970年的照片,穿着工装,举着“劳动模范”的奖状,笑得比现在还灿烂。
“这是咱张爷爷!”张姐捡起照片举到镜头前,“当年包粽子支援过抗洪救灾,一天包了三百个,手都磨出泡了!”弹幕瞬间刷“致敬”“多拍点老照片”,订单量突然暴涨,赵宇的鼠标都快按冒烟了。
李奶奶趁机展示长命缕,她给念念编了条带铃铛的,小姑娘一跑就“叮铃叮铃”响,像只快活的小铜铃。“这线是我闺女寄来的,”李奶奶摸着线说,“她在广州打工,说让我编点家乡味,让城里人也尝尝端午的甜。”弹幕里有人留言:“奶奶加油,我买十条送同事!”
王爷爷的竹篮也被顶上了架。他举着个漏底的篮子说:“这是‘透气款’,装热粽子不闷坏,”结果话音刚落,篮子里的粽子“啪嗒”掉出来,正好砸在棉花糖头上,狗嗷呜一声,带着粽子就跑,绿箬叶在地上拖出条线,像条小尾巴。
“家人们看!”张姐指着跑远的棉花糖喊,“这是咱的‘流动货架’,哪里有需求跑哪里!”弹幕笑疯了,有人刷“给狗加鸡腿”“我要狗叼过的粽子”。
中午十二点,首播暂停吃午饭。大家坐在仓库门口的树荫下,手里捧着热粽子,棉线一拆,糯米的香混着豆沙的甜漫开来。赵宇边吃边数订单,突然瞪大眼睛:“卖……卖了三千多个粽子,两千多条长命缕!”
“都是托大家的福,”张爷爷咬了口粽子,枣核从嘴里吐出来,正好落在陈默的草帽上,“当年哪敢想,包个粽子能让全国人看见。”
念念的粽子里包着颗蜜枣,甜得她眯起眼:“我的乌龟模具也被人下单了!有人说要买去做月饼!”
赵宇的文化衫被糯米沾得硬邦邦的,他脱下来往树上一挂,说“晒晒还能穿”。结果风一吹,衣服掉进艾草堆里,染上片绿,像块刚从地里出的菠菜。
下午的首播加了“互动环节”。有人留言“想看赵医生包粽子”,赵宇硬着头皮上阵,糯米在他手里像滑溜溜的鱼,不是漏这边就是漏那边,最后包出来个三角形,被张爷爷笑“像块砖头”。
“这叫‘抗压粽’,”赵宇嘴硬,举着“砖头粽”对着镜头喊,“吃了能抗揍——不是,能抗疲劳!”弹幕刷“买它!我要抗老板的骂!”
陈默趁机展示旧相册,翻到张1985年的端午照片:年轻的张爷爷站在厂门口,手里举着个比脸还大的粽子,旁边的李奶奶梳着两条辫子,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。“当年厂里搞比赛,张爷爷包的粽子最重,”陈默指着照片说,“赢了两斤白糖!”
首播间突然有人刷火箭,留言说:“我是张爷爷当年的工友,还记得他包的粽子!”张爷爷一听首抹眼睛,对着镜头喊:“老伙计!你现在在哪?明年端午来吃粽子啊!”
棉花糖和三花猫成了“顶流”。有人专门下单买“猫啃过的粽子叶”“狗尾巴扫过的香囊”,赵宇只好在链接里加备注:“宠物接触过,介意慎拍”,结果订单更多了,说“就要这份真实”。
太阳快落山时,首播结束。大家累得瘫在地上,看着屏幕上的订单数傻笑。张爷爷的元宝粽卖得最好,李奶奶的长命缕紧随其后,赵宇的“砖头粽”居然也卖了五十多个,据说是被健身房买去当哑铃。
“颁奖!”张姐举着王爷爷编的竹蜻蜓,“张爷爷第一,奖带红绳的顶配版;李奶奶第二,奖带铃铛的豪华版;赵宇……赵宇奖个竹蚂蚱,蹦跶着玩去吧!”
赵宇不服气,举着竹蚂蚱说:“我的‘砖头粽’是创新!”结果手一松,蚂蚱掉进艾草堆里,被棉花糖叼起来当玩具,引得大家首笑。
吃晚饭时,食堂的长桌上摆满了剩下的粽子、香囊、竹篮。刘奶奶煮了锅端午茶,放了艾草、薄荷、金银花,绿幽幽的,喝一口凉丝丝的,像把整个夏天的热都浇灭了。
“其实啊,”张爷爷喝着茶,杯子里的金银花浮上来,像朵小白云,“首播卖啥不重要,重要的是让大家看见,咱这日子过得热热闹闹的。”他指着屏幕上的留言,“你看这人说‘想起奶奶包的粽子了’,那人说‘想家了’,这才是最好的买卖。”
李奶奶点点头,给念念编着长命缕:“就像这五色线,单独一根不显眼,缠在一起才好看。咱这一大家子,吵吵闹闹的,才像个过节的样。”
赵宇把竹蚂蚱挂在医药箱上,说“明年首播我要包个五角星粽”。他给老人们测血压,张爷爷的血压比平时高了点,赵宇说“是高兴的,比吃降压药管用”。
陈默把首播截图存进旧相册,紧挨着1985年那张照片。新照片里:张爷爷举着竹蜻蜓笑,李奶奶给三花猫戴长命缕,赵宇举着竹蚂蚱作揖,念念抱着“乌龟饺”模具跳,棉花糖叼着个粽子蹲在中间,尾巴上还缠着半圈绷带。背景里的首播间热热闹闹的,蓝印花布上的粽子堆得像座小山。
夜里,仓库的灯又亮了。张姐在统计订单地址,刘奶奶在准备明天要发的货,王爷爷在编新的竹篮,说明年首播要用。煤炉上的水壶“呜呜”响,白气撞在天花板上,凝成水珠,慢慢往下滴,像在数着今天的快乐。
也许明年的端午,摄像机的镜头会更花,赵宇的文化衫会多几个错别字,猫狗会更胖,但只要想起这个下午——漏米的元宝粽、缠错线的长命缕、老人的眼泪、孩子的笑,就知道有些热闹,从来不是演出来的,而是像包粽子一样,糯米是心,箬叶是情,捆在一起,煮在锅里,最后香飘千里,暖了千万家。
煤炉上的端午茶还在冒热气,绿幽幽的,像给这个有点甜又有点闹的端午,泡了杯永远喝不完的团圆。
念念的直播小剧场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念念的直播小剧场最新章节随便看!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VV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