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5章 田间地头破译光码,病榻之上模拟神经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山沟沟里的黑科技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Q8G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山沟沟里的黑科技

第5章:田间地头破译光码,病榻之上模拟神经

红星生产队笼罩在一种压抑的平静中。酸菜坊大门上贴着县工作组鲜红的封条,像一道刺眼的伤疤。老支书李福贵眉头紧锁,蹲在田埂上,吧嗒吧嗒抽着旱烟,看着远处拖拉机的黑烟在干渴的土地上拖出长长的犁痕。春播抢种是头等大事,但酸菜坊的停滞和悬在头顶的调查,像两块巨石压在他心头。

陈薇被工作组“暂时留在生产队配合调查”,行动受限,不能随意离开,更不能去县医院探望林海。工作组的人隔三差五来“了解情况”,问东问西,翻来覆去就是那些问题:设备来源?菌种成分?病房里的“实验”目的?陈薇的回答始终冷静、简洁、逻辑清晰,咬定是技术研究,为集体副业服务。工作组抓不到实质把柄,但那股无形的压力始终存在。

赵卫东则像打了鸡血,整天在村里晃悠,逢人便说工作组马上就要定案了,林海和陈薇肯定要倒霉,酸菜坊彻底完蛋。他尤其留意陈薇的动向,那双阴鸷的眼睛如同跗骨之蛆,时刻寻找着新的攻击点。

陈薇对此视若无睹。她白天跟着社员下地干活,抢播玉米。粗糙的锄把磨得她掌心起泡,汗水浸透了单薄的衣衫。但她心中,却燃烧着一团比烈日更炽热的火焰——林海的光点密码!

夜深人静,她蜷缩在知青点女宿舍的土炕角落,借着油灯微弱的光,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张贴身藏着的图纸。纸上那些复杂交错的线条、长短不一的间隔、奇特的符号标记,如同天书般晦涩难懂。没有林海的解释,没有系统的辅助,她只能凭借自己扎实的物理功底和超凡的空间想象力,去一点点揣摩、推演。

“频率……振幅……位移……”她低声自语,手指在图纸上缓缓移动,脑海中构建着三维模型。林海在图纸边缘标注的几个关键参数,成了她唯一的线索。她尝试着在脑中模拟:如果某个线条代表光点振动的频率,那么旁边标注的数字可能就是赫兹值?某个符号代表反射镜的角度?另一组线条代表光源的聚焦方式?

她找来一块破旧的木板,用烧焦的树枝在上面画出坐标轴,用小石子代表光点,用细线模拟光束路径……简陋的沙盘推演,成了她破译密码的战场。油灯的火苗跳跃着,映照着她专注到近乎偏执的脸庞。汗水顺着额角滑落,滴在图纸上,晕开一小片墨迹,她也浑然不觉。

“多维成像……更高精度……”她反复咀嚼着这几个词。林海的目标,是让那个简陋的光学杠杆,不仅能显示布朗运动,还能初步模拟出微生物的形态轮廓!这需要更精确的光路控制、更稳定的振动源、更灵敏的反射系统!

“怀表的擒纵系统……频率稳定但振幅太小……需要放大……”她盯着图纸上关于“振动源放大”的标记,眉头紧锁。忽然,她目光扫过墙角堆放的农具——一把废弃的锄头柄!中空、轻便、有一定弹性!

一个大胆的念头闪过!她悄悄起身,拿起锄头柄,用柴刀小心地截取了一小段。又找来一根坚韧的牛筋线(从废弃牛套上拆的),一头固定在锄头柄中段,另一头……她拆下自己那块老怀表的后盖(擒纵系统上次被拆过,精度己受损,但勉强能用),小心地将牛筋线固定在擒纵叉上!

一个简陋的“杠杆放大装置”雏形在她手中成型!怀表擒纵叉的微小振动,通过牛筋线传导,被轻质中空的木柄放大!她轻轻拨动木柄末端,木柄开始以稳定的频率、更大的振幅振动起来!

“成了!”陈薇眼中闪过一丝兴奋!振动源的问题解决了第一步!

接下来是光路。图纸上标注了“双反射镜”和“角度微调”。她翻遍了知青点和柴房,只找到一面小圆镜(上次用过)和一块破水银镜的碎片(边缘有破损)。她小心翼翼地将两块镜子固定在自制的木架(用树枝和麻绳绑成)上,反复调整角度,让光线能依次反射。

连续几个夜晚的摸索、失败、再尝试……油灯熬干了又添。她的眼睛布满血丝,手指被木刺和镜片划破了好几道口子。但图纸上那些冰冷的光点密码,在她手中,正一点点被赋予生命!

终于,在一个后半夜,当她把一小撮泥土(里面混杂着微生物)放在自制的载物台(一块磨平的薄石片)上,调整好角度,让油灯的光线穿过样本,经过双反射镜的引导,投射到墙壁上时——

墙壁上,不再是一片混乱沸腾的光斑!而是隐约出现了几个模糊的、边缘带着细微毛刺的、如同缩小了无数倍的蒲公英般的……光点轮廓!

虽然依旧模糊不清,虽然细节难以分辨,但这不再是随机的布朗运动!而是……形态的初步显现!是微生物轮廓的模拟成像!

“曲霉……孢子……”陈薇的心脏狂跳!她认出来了!和林海在病房里描述的形态特征高度吻合!她成功了!她破译了林海的光点密码!将简陋的光学杠杆,提升到了形态模拟成像的初步阶段!

巨大的喜悦如同电流般席卷全身!她强忍着欢呼的冲动,迅速熄灭油灯,将“新式光学杠杆”小心地拆解、藏好。图纸被她贴身收好,如同最珍贵的战利品。有了这个,她就能更精确地监测环境微生物,指导酸菜坊未来的环境控制!甚至……可以尝试观察菌种活性!改良菌种!

科技的火种,在油灯熄灭后的黑暗中,无声地燃烧得更旺了!

县医院:神经信号的无声战场

县医院病房里,林海的日子同样在煎熬与探索中度过。身体的痛苦从未远离——后背的钝痛、左臂石膏的沉重、尤其是腰部以下那片死寂的虚无感,如同永恒的诅咒,啃噬着他的意志。工作组的人来过一次,例行公事地问了些问题,见他重伤在身,态度还算克制,但那种审视的目光依旧让他如芒在背。

更让他焦灼的是与陈薇的隔绝。王学成带来的消息有限,只知道酸菜坊被封,陈薇被限制行动,赵卫上蹿下跳。他无法想象陈薇承受的压力,更担心她破译光点密码的进展。

他必须做点什么!光点密码只是第一步!他需要更强大的力量!需要……重新站起来的力量!系统的提示——“未来……生物……神经……再生……技术……存在……”——如同黑暗中的灯塔,指引着他。

意识再次沉入那死寂的系统空间。能量槽:0.0001%……依旧微弱得可怜。他尝试呼唤,回应他的只有冰冷的:【能量严重不足……无法响应……深度休眠……】

“生物电……神经信号……”林海回想着上次失败的生物电刺激实验。那点微弱的电流,如同蚍蜉撼树。他需要更精准、更可控的信号!需要模拟神经冲动的电信号模式!

他的目光落在床头柜上那台老旧的晶体管收音机上(上次被陈薇拆过,还没装回去)。收音机……能接收、放大、处理电信号!如果能利用它……

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在他脑中成型——神经信号模拟实验!

他挣扎着挪动轮椅,靠近床头柜。用还能活动的右手,极其艰难地拆开收音机外壳。线路板出来,电容、电阻、线圈、晶体管……在他眼中,这些不再是冰冷的元件,而是可能被利用的“武器”!

他找到了音频放大电路部分。小心地断开喇叭线,将两根细铜丝(从收音机内部拆下的)分别焊接到音频输出端。然后,他将铜丝的另一端,用胶布(问护士要的)分别粘贴在自己左大腿外侧(靠近股神经位置)和右小腿腓肠肌位置(瘫痪区域)的皮肤上!

他在赌!赌音频放大器能产生微弱的、可调节频率和强度的交流电信号!赌这点信号能穿透皮肤,微弱地刺激到皮下神经!哪怕只是引起一丝微弱的肌肉颤动感!也能证明神经通路并未完全断绝!也能为未来的康复提供一线希望!

“频率……强度……”林海回忆着神经电生理的知识。他需要模拟一个简单的、低强度的、类似于神经冲动的方波信号!但收音机不是信号发生器!他只能利用收音机调谐时产生的微弱本底噪声和交流声!

他颤抖着手,拧开了收音机的开关和音量旋钮。

“滋啦……滋啦……”

刺耳的白噪音瞬间响起!

紧接着,一股强烈的、如同针扎般的刺痛感,猛地从粘贴铜丝的皮肤位置传来!电流强度太大了!

“呃!”林海闷哼一声,瞬间关掉了收音机!额头渗出冷汗。失败了!收音机的输出电流太强、太杂乱!根本不是可控的神经信号!

挫败感再次袭来。他看着那台破收音机,眼神充满了不甘。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?

就在这时!

嗡——!

一股极其微弱、但清晰无比的电流脉冲感,如同最纤细的琴弦被拨动,瞬间掠过他的神经末梢!不是来自皮肤!而是来自……意识深处!

【检测……外部……微弱……生物……电干扰……】

【能量……被动……汲取……0.00001%……】

【启动……超低功耗……神经……信号……模拟……推演……】

【目标:受损……坐骨神经束……信号通路……】

【模拟……信号模式:基础方波……频率:10Hz……强度:阈值下……】

【推演……结果:通路……部分……功能性……连接……存在……】

【信号……传导……效率:低于5%……】

【修复……可能性:低……需……高强度……定向……刺激……及……神经……生长因子……】

【警告……能量……耗尽……】

【休眠……维持……】

信息流如同断线的珍珠,断断续续,却带来了石破天惊的结论!

神经通路没有完全断绝!还有部分功能性连接!虽然效率低下,但存在修复的可能!需要高强度定向刺激和神经生长因子!

“生长因子……”林海的心脏狂跳!这个名词他太熟悉了!后世神经修复的关键!但在这个年代……去哪里找?实验室?没有!生物制药?天方夜谭!

他的目光下意识地扫过病房。窗台上,一盆护士留下的、蔫头耷脑的绿萝,叶片边缘微微泛黄。植物……生长素……生物活性物质……

一个源自古老中医、结合后世生物知识的疯狂念头,如同闪电般劈入他的脑海——植物源神经活性萃取!

某些特殊植物(如人参、三七、甚至某些蕨类)的提取物,可能含有促进细胞活性和修复的生物活性成分!虽然效果微弱,远不能与专业的神经生长因子相比,但……也许是目前唯一可能的替代方案!至少可以作为辅助刺激!

他需要验证!需要找到可能的植物!需要萃取方法!需要……再次借助光点密码,将这份“野路子”的救命稻草,传递给陈薇!

他再次抓起铅笔和纸!不顾身体的剧痛和虚弱,疯狂地画了起来!这一次,图纸上不再是光路,而是复杂的分子结构简图(他简化到极致)、植物形态特征速写、以及……一套利用简陋工具(锅煮、过滤、沉淀)进行粗提纯的工艺流程草图!旁边标注着“低毒”、“局部刺激”、“辅助神经活性”等关键词。

每一笔都耗尽他残存的力气。汗水浸透了纸背。后背的伤口因用力而崩裂,渗出丝丝血迹。但他浑然不觉,眼中只有那承载着生命希望的新密码!

“薇……靠你了……”林海在画完最后一笔时,几乎虚脱,喃喃自语。他将图纸小心折好,藏进枕头下,等待着王学成下一次的到来。

田间地头的生物传感器萌芽

红星生产队的玉米地里,陈薇正弯腰间苗。烈日当空,汗水顺着她的下巴滴落在干燥的泥土里。她的心思却不在农活上。破译光点密码的成功,让她对技术的探索欲如同野草般疯长。林海图纸上另一个被标注的“简易生物传感器”概念,牢牢抓住了她的心。

“监测土壤湿度……温度……甚至……肥力?”陈薇看着脚下干裂的泥土和蔫黄的玉米苗,心中忧虑。旱情持续,仅靠那口新井的水,只能勉强保苗。如果能实时知道土壤深处的墒情,精准灌溉,能省下多少水?提高多少效率?

图纸上关于传感器的部分很简略,只有几个关键词:“植物生物电响应”、“电阻变化”、“简易电路”。林海显然受限于当时的精力和工具。

陈薇结合自己的物理知识,开始了推演。植物在缺水时,细胞液浓度升高,导电性会变化?叶片气孔开合也会影响电阻?如果能捕捉到这种微弱的电信号变化……

她利用工间休息,悄悄溜到地头。找来两片薄薄的锌片(从废旧电池上拆的)和铜片(从电线里剥的),用细导线连接起来,接到一个从废品站淘来的、指针都快锈死的旧电流表上。她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一株健康玉米苗根部附近的土壤,以及一株明显缺水的玉米苗根部土壤。

电流表的指针……纹丝不动。信号太微弱了!旧电流表灵敏度太低!

陈薇没有气馁。她想起林海图纸上提到的“放大”。她拆下那个旧电流表,取出里面的线圈和磁铁。又找来一个废弃的舌簧喇叭(从坏了的广播匣子上拆的),拆下里面的线圈。她尝试着将两个线圈串联,自制了一个极其简陋的“电流放大器”。

再次连接!

插入健康玉米苗土壤的电极:指针微微偏转了一个小角度。

插入缺水玉米苗土壤的电极:指针偏转角度……更小!电阻变大了!

虽然变化极其微弱,指针抖动得厉害,但这微小的差异,如同黑夜中的萤火,照亮了陈薇的心!原理可行!植物在干旱胁迫下,根部土壤的电阻特性确实发生了变化!

“湿度……传感器……”陈薇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!虽然粗糙,但这证明了方向!她可以继续改进!用更灵敏的检流计!设计更稳定的电极!甚至……尝试测量叶片电阻变化!

她仿佛看到,未来在广袤的田野上,布设着简易的传感器网络,实时将土壤信息传递回生产队,指导精准灌溉,对抗旱魔!科技的力量,正在这片干渴的土地上,悄然生根!

她小心翼翼地将简陋的“传感器”雏形拆解、藏好,如同守护着最珍贵的幼苗。她不知道,在不远处的田埂后,赵卫东那双阴鸷的眼睛,正透过玉米叶的缝隙,死死地盯着她的一举一动。陈薇那些“鬼鬼祟祟”的动作和对着破电流表“发呆”的样子,被他尽收眼底。一个恶毒的念头,在他心中迅速滋生。

科技的火种在顽强燃烧,但阴影,也从未远离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Q8G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山沟沟里的黑科技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Q8G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