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品站淘来的“宝贝”堆在打谷场角落,像一堆等待点化的顽石。东风小组的“研发中心”就设在打谷场边的草棚下。这里通风,光线好,离干活的地方也近。
刘工科摩拳擦掌,拿出他珍藏的绘图工具(一支HB铅笔,一把三角板,一个破圆规),准备大展身手。他根据林峰描述的构想,结合自己学过的机械原理,开始绘制“靠山屯1号”脱粒机的详细设计图。
他画得很认真,很细致。滚筒的首径、长度、钉齿的排列密度、角度;凹板筛的弧度、筛孔大小;木架的结构、尺寸;传动系统的齿轮比、皮带轮首径…力求精确到毫米。他甚至画出了轴承的剖面图(虽然他们只有锈死的旧轴承)。
图纸画好,刘工科得意地拿给林峰看:“林峰!你看!怎么样?够专业吧?按这个做,肯定没问题!”
林峰接过图纸,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。图纸确实很漂亮,很“专业”。但问题恰恰在于太“专业”了!
“刘援朝,” 林峰指着图纸上的齿轮传动部分,“这个三级变速齿轮箱…我们上哪找这么多合适的齿轮?就算找到了,怎么加工?怎么保证啮合精度?还有这个滚珠轴承…我们只有一个锈死的,尺寸还不一定对…”
他又指着木架结构:“这些榫卯结构,要求精度很高。屯里的木匠(田老汉)能做得出来吗?还有这些铁件连接,需要焊接或者精密钻孔…我们只有一把破手锯和几把锉刀…”
刘工科脸上的得意渐渐凝固了。他光顾着追求图纸的完美和理论的精确,完全忽略了现实的加工能力和材料限制!他画的,根本就是一个无法实现的“空中楼阁”!
“那…那怎么办?” 刘工科有些沮丧,“总不能…瞎做吧?”
“不是瞎做。” 林峰摇摇头,“是要‘土法上马’!用我们现有的材料、工具和手艺,做出一个能用的东西!哪怕粗糙点,效率低点,只要比人抡连枷强就行!”
他拿起铅笔,在刘工科图纸的背面,重新画了起来。这一次,他简化了结构:
取消复杂的齿轮箱,改为最简单的单级皮带传动(用废品站淘来的橡胶带和皮带轮)。
轴承首接用硬木车制轴套代替(抹猪油润滑)。
木架结构简化,用粗木方加铁件(废铁皮打孔)螺栓连接(没有螺栓就用铁钉加铁丝捆扎)。
拍打齿用废品站的圆钢截断、磨尖(或者首接用硬木棍)。
凹板筛用厚铁皮敲打弯曲成型,筛孔用钉子凿出来。
图纸变得粗糙、简陋,充满了“凑合”的痕迹。但每一个部件,都指向了现实可获取的材料和可实现的加工方式。
赵老倔叼着烟袋锅凑过来看了看,撇撇嘴:“这还像个样子!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干啥?能用就行!”
田老汉也点点头:“木头架子俺能弄!铁皮…敲敲打打也凑合!”
刘工科看着林峰那张“土得掉渣”的图纸,又看看自己那张精美的“废纸”,脸有点红。他明白了,在靠山屯,理想必须向现实低头。
“好!就按这个做!” 刘工科收起自己的图纸,拿起林峰的草图,“我来负责算尺寸!保证能装起来!”
“赵大爷,” 林峰对赵老倔说,“木架和轴套车制,就靠您和田大爷了!木料用柞木,结实!”
“行!” 赵老倔磕了磕烟灰,“包在俺身上!”
“田大爷,” 林峰又对田老汉说,“铁皮敲打、凹板筛弯曲,还有钉齿打磨,您多费心!”
“中!中!” 田老汉憨厚地应道。
“刘援朝,” 林峰最后看向刘工科,“你负责所有尺寸的计算和记录,还有传动部分的设计优化。”
“没问题!” 刘工科重重点头。
东风小组的第一次“技术攻关”,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,找到了正确的方向。他们不再追求完美,而是追求“能用”。简陋的草棚下,锯木声、敲打声、锉刀摩擦声开始响起。一场属于靠山屯的“土法工业革命”,拉开了序幕。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重生1970我的学习空间有点逗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QSG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