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历翻到了十二月。北风呼啸,气温骤降。靠山屯迎来了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。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,一夜之间将田野、道路、屋顶染成一片银白。
高考的日子,终于定下来了!12月10日、11日两天!全国统一!
准考证也发了下来!一张薄薄的、印着红字的纸片,却重若千钧!上面写着姓名、考点(县一中)、考场号、座位号。林峰、刘工科、王援朝…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它贴身收好,如同捧着稀世珍宝。
考点在县城,距离靠山屯三十多里地。大雪封路,交通成了大问题!
“咋办?这大雪天!咋去县城?” 刘工科看着窗外白茫茫一片,忧心忡忡。
“走路去?” 王援朝裹紧了棉袄,“三十多里…雪这么深…走到啥时候?”
“拖拉机也开不了啊!” 赵铁锤摇头,“路都埋了!”
张铁柱得知情况,立刻召集队委会。
“娃子们的高考!是大事!耽误不得!” 张铁柱斩钉截铁,“队里想办法!送他们去!”
“咋送?牲口拉爬犁?” 田老汉提议。
“爬犁慢!还不稳!” 赵老倔摇头。
“组织人扫雪开路!” 张铁柱一拍桌子,“用马拉!多套几匹马!拉大车!铺上干草!盖上棉被!再派几个壮劳力护送!一定要安全送到县城!”
命令一下,全屯动员!男劳力们扛着铁锹、扫帚,顶着寒风,从屯口开始,一路向县城方向扫雪开路!风雪中,人影晃动,铁锹铲雪声、吆喝声此起彼伏,硬是在厚厚的积雪中,开辟出一条狭窄的通道!
赵铁锤带着柱子、铁蛋,套上队里最健壮的三匹马(两匹拉车,一匹备用),将队里唯一的大胶轮车(拉粮用的)车厢铺上厚厚的干草,再盖上几床破棉被。一个简易的“雪地战车”准备就绪!
12月9日,天还没亮。靠山屯的知青们就集合在屯口。林峰、刘工科、王援朝、李卫红…一共六人(靠山屯报名成功的)。人人裹着厚厚的棉袄棉裤(最厚的),戴着狗皮帽子,围着围巾,只露出两只眼睛。怀里揣着准考证、钢笔、墨水(小瓶)、干粮(窝头、咸菜)、水壶。
张铁柱、赵铁锤、田老汉和两个年轻社员(负责赶车和护送)早己等候在车前。
“娃子们!” 张铁柱声音洪亮,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“上车!坐稳了!别冻着!铁锤!路上慢点!稳当点!安全第一!”
“放心吧!爹!” 赵铁锤挥着鞭子。
“林峰!你们几个!好好考!给咱靠山屯争光!” 张铁柱用力拍了拍林峰的肩膀。
“谢谢张队长!谢谢大家!” 林峰代表大家深深鞠了一躬。其他知青也纷纷道谢,声音哽咽。
车厢里,大家挤坐在一起,用棉被裹紧身体。马儿喷着白气,拉着沉重的大车,缓缓驶上刚刚扫出的雪路。车轮碾过积雪,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。寒风卷着雪沫,从车厢缝隙钻进来,刺骨的冷。
路,异常难行。扫出的路很窄,雪还在下。遇到陡坡,马儿拉不动,大家就得下车推。深一脚浅一脚,积雪没过小腿肚。手冻僵了,脸冻麻了,但没有人抱怨。心中那团火,支撑着他们前行。
三十多里路,走了整整大半天!下午时分,终于抵达县城。县城里也覆盖着厚厚的积雪,但街道上行人匆匆,气氛明显不同。到处可见背着书包、提着网兜的考生,脸上带着同样的紧张和期待。
“到了!县一中!” 赵铁锤勒住马。
“谢谢铁锤哥!谢谢大家!” 知青们跳下车,活动着冻僵的身体。
“快!找地方住下!暖暖身子!” 赵铁锤叮嘱,“明天好好考!我们在屯里等你们好消息!”
“嗯!” 众人用力点头。
林峰带着大家,在考点附近找到一家简陋的国营旅社(大通铺)。放下行李,简单吃了点干粮(窝头就咸菜),便立刻拿出书本,做最后的温习。旅社里,其他房间也传来低低的背书声。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前的寂静与凝重。
窗外,风雪依旧。靠山屯的考生们,在异乡的寒夜里,为明天的命运之战,做着最后的准备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QSG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