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6章:战后汉城的烟火气
汉城解放后的第七天,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,景福宫前的广场上己热闹起来。临时搭建的粥棚前排起了长队,百姓们捧着粗瓷碗,脸上带着久违的平和。几个孩子绕着粥棚追逐嬉闹,银铃般的笑声惊飞了檐下的燕子,也驱散了空气中最后一丝硝烟味。
“朝鲜守备军”的巡逻队走过街道,士兵们穿着统一的新军装,帽檐下的眼神明亮而坚定。金哲带领一队士兵,正在检查商户的门板——那些在巷战中被打穿的窟窿,己被百姓们用木板补上,有的还贴着红纸,写上“平安”二字。“李大叔,您这铺子今天能开张了不?”金哲笑着问街角的铁匠铺老板,对方正抡着锤子敲打烧红的铁块,火星溅在他黝黑的脸上,映出满脸的笑意:“能!下午就挂招牌!”
临时政府办事处设在原日军总督府的侧楼,这里曾是殖民统治的心脏,如今墙面上的太阳旗痕迹被石灰涂盖,换上了“民生事务处”的木牌。周明正和几位朝鲜乡绅商议春耕事宜,桌上摊着各县报来的粮种需求清单。“平壤那边送来的稻种得尽快分下去,误了农时,今年的收成就悬了。”周明用铅笔在清单上圈出几个重点县,抬头时正好撞见进来的金哲,“金队长,城北的仓库里还剩些帆布,能不能派些人帮忙运到乡下?农户们要搭育苗棚用。”
“没问题!”金哲爽快应下,转身便去安排。路过走廊时,墙上贴满了百姓们送来的感谢信,有的是用毛笔写的,有的是孩子们画的画,画上歪歪扭扭的小人手里举着红旗,旁边写着“谢谢解放军”。金哲停下脚步,指尖拂过一张画,画上的孩子把“朝鲜守备军”的士兵画成了长着翅膀的天使,忍不住笑了。
午后,汉城的集市重新开了张。摊位上摆满了刚从地里摘下的青菜、河沟里捞的鱼虾,还有小贩推着独轮车叫卖“糖画”,转盘上的图案引得孩子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。一个卖花的老婆婆捧着一束束金达莱,见人就递上一朵:“拿着吧,沾沾喜气。”她的摊子前,放着一张黑白照片,作者“文字的海洋”推荐阅读《民国开局有一个团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是她牺牲在战场上的儿子,照片旁摆着的,正是儿子生前最爱的金达莱。
金哲带着士兵们帮商户搬运货物,汗水浸湿了军装。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跑过来,往他手里塞了一颗糖,奶声奶气地说:“叔叔,甜。”金哲蹲下身,剥开糖纸,把糖放进嘴里,果然甜得心头发暖。小姑娘指着不远处正在修缮的戏台:“妈妈说,晚上要演《春香传》呢,叔叔也来看吗?”
“一定来。”金哲笑着点头。
傍晚,夕阳给汉城镀上了一层金边。修缮后的戏台上,锣鼓声渐渐响起,百姓们搬着小板凳围坐在一起,脸上满是期待。金哲站在人群后,看着台上春香与李梦龙的故事上演,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唤他。转身一看,是周明,手里拿着一份文件:“这是各县报上来的参军名单,你看看。”
金哲接过文件,借着戏台的灯光翻看。名单上的名字密密麻麻,大多是年轻小伙,还有几个姑娘的名字夹在中间。“都是自愿来的,说要跟着咱们守家园。”周明感慨道,“这才是汉城该有的样子啊,有烟火气,有盼头。”
戏台上的唱腔婉转悠扬,台下的掌声此起彼伏。金哲望着眼前这片热闹的景象,又看了看手里的名单,突然觉得,那些在战场上流过的血,受过的伤,都值了。他仿佛能看到,明年的春天,田野里长满了绿油油的稻苗,孩子们在学堂里读书,大人们在田里劳作,再也没有硝烟,再也没有分离。
夜色渐深,戏散了场,百姓们意犹未尽地往家走,一路说着戏里的情节。金哲和周明并肩走在最后,月光洒在他们身上,也洒在汉城的每一条街道、每一户人家的窗棂上。
“明天,该去看看那些育苗棚搭得怎么样了。”金哲说。
“嗯,还要去孤儿院看看,那里的孩子该添新衣服了。”周明应道。
两人相视一笑,脚步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渐行渐远,融入汉城温柔的夜色里。
本章节完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REE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