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羽的“国学”构想,如同一场思想领域的革命风暴,迅速席卷了整个大楚。
废除“焚书令”的诏令,传遍天下,无数藏匿于民间、险些失传的古籍,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咸阳。皇家藏书阁的规模,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着,其藏书量,很快便超越了秦朝的鼎盛时期。
而比藏书阁更引人瞩目的,是“大楚皇家书院”的正式成立。
书院的地址,就选在了咸阳城南,一处风景秀丽的前朝皇家园林。项羽亲自为书院题写了匾额,并任命张良为首任“山长”,范增、萧何、叔孙通等人,皆为副山长或客座祭酒。
同时,一道求贤令,从咸阳发出,向天下所有身怀绝学的学者、大儒、名士,发出了邀请。不论出身,不论流派,只要在某一领域有独到建树,皆可入皇家书院,参与《大楚经义》的编撰,并享受国家最优厚的俸禄和待遇。
一时间,天下士子,闻风而动。
那些在秦朝暴政下,东躲西藏、朝不保夕的学者们,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。他们纷纷背起行囊,整理好残破的典籍,从西面八方,向着咸阳,这个新的文化圣地,汇集而来。
儒家的伏生、鲁地的浮丘伯,法家的故秦博士,甚至还有一些隐居的、信奉黄老之学的道家高人,都接受了邀请。
皇家书院,很快便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、百家争鸣的盛况。
但这种争鸣,不再是战国时期那种为了各自政治利益而互相攻訐的争鸣。而是在一个统一的、由国家主导的平台上,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——构建“国学”——而进行的学术辩论和思想融合。
张良,这位曾经的纵横家和谋略家,此刻,却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位学问大家的高超手腕。
他没有强行去统一思想,而是设立了不同的“学宫”。儒家、法家、道家、兵家、墨家……各大学派,都有自己的研究场所和课题。
他鼓励不同学派之间,举行定期的“大辩论会”。每一次辩论,都由他或范增亲自主持,题目则围绕着治国的实际问题展开。
比如,“郡县制与分封制,孰优孰劣?”
“德治与法治,应以何为本?”
“富国与强兵,何者为先?”
辩论会上,各派学者,引经据典,唇枪舌剑,争得面红耳赤。但每一次辩论之后,张良都会进行总结,将各派思想中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,一一记录下来,作为编撰《大楚经义》的素材。
渐渐地,一种新的风气,在书院中形成。
学者们不再固守门户之见,而是开始互相学习,互相借鉴。儒生们开始研究法家的制度设计,法家们也开始思考儒家的教化功能。就连一向被视为“奇技淫巧”的墨家,也因为其在工程、器械方面的实用价值,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。
思想的融合,在一种激烈而又有序的氛围中,悄然进行着。
而项羽,则以另一种方式,表达了他对这座书院的重视。
在书院正式开学的那一天,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。
他亲自带着年仅八岁的太子——项天,来到了书院。
在所有学者的注视下,项羽牵着太子的手,走到了大儒伏生的面前,竟对着这位九旬老人,行了一个标准的弟子礼。
“朕,今日将太子托付于诸位先生。”项羽的声音,诚恳而郑重,“朕,不求他将来能有多高的文采,只求他能在此地,明事理,知兴替,懂人心。学问,是其次。做人,是第一。”
“朕希望,他在这里,没有太子的身份,只有一个学生的身份。与所有宗室子弟、功臣之后,一同学习,一同成长。若他顽劣,不听教诲,诸位先生,可打,可骂,一切,皆按书院的规矩来办!”
说完,他又转身,对着自己的儿子,严肃地说道:“天儿,从今天起,他们就是你的老师。你要像尊敬朕一样,尊敬他们。听到了吗?”
太子项天,虽然年幼,却颇有乃父之风,他对着伏生、张良等一众学者,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:“学生项天,拜见各位老师。”
这一幕,深深地撼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。
天子,竟将自己的储君,以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份,交由书院教导。这本身,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姿态!
这表明了皇帝对文治、对教育、对知识的最高尊重!
伏生老泪纵横,他颤抖着双手,扶起项羽,激动地说道:“陛下……陛下能有此心,乃天下士子之幸,亦是天下万民之幸啊!老臣,必当竭尽所能,教导太子!”
张良看着这一幕,心中也是感慨万千。
他知道,项羽的这一步棋,走得实在是太高明了。
将太子送入书院,不仅是“尊师重道”的表率,更是对那些被送来咸阳的、各路诸侯功臣的子嗣们的一种安抚和捆绑。
让未来的君主,和未来的臣子们,从小一同学习,一同成长。这种“同学之谊”,将是未来大楚帝国,最稳固的政治纽带之一。
它将潜移默化地,将所有不同出身的二代们,都熔炼进一个以“大楚”为核心的共同体之中。
这,是比任何制度、任何法律,都更高明的“软控制”。
从这一天起,皇家书院,不仅是大楚的思想中心,更成为了帝国的“人才摇篮”和“政治熔炉”。
无数未来的宰相、将军、封疆大吏,都将从这里走出。
而他们,都将有一个共同的身份——大楚皇家书院的学生。以及,一位共同的、曾经的同窗——当今天子,项天。
一个全新的、以文化和教育为纽带的统治根基,正在被项羽,用一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方式,悄然奠定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UZO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