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晓阳的断奶之战,是在1991年初夏打响的。那场啼哭仿佛能掀翻林家小院的瓦片,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,哭得嗓子劈了叉,小脸涨得通红,汗水浸透了外婆周秀琴手缝的细棉布小褂。她像一头被激怒的小兽,挥舞着藕节似的小胳膊,狠狠推开周淑芬硬塞过来的盛着米糊的搪瓷小勺,米糊糊溅得周淑芬一脸一身。
“作孽啊!”周秀琴心疼地拍着腿,“淑芬啊,要不……再喂几天?”她看着女儿眼下的乌青,那是三班倒的疲惫和这几夜被晓阳魔音灌耳熬出来的。
周淑芬用袖子抹了把脸上的糊糊,看着怀里哭得首打嗝、却依旧倔强地扭开头不肯就范的女儿,那股子纺织女工特有的韧劲也上来了。她把碗重重往桌上一顿,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沙哑:“妈,不行!长痛不如短痛!她这股子拧劲儿随谁?我看就是随建国!认准了的事,九头牛都拉不回!”她重新舀起一勺,语气斩钉截铁,“林晓阳!这糊糊,你今天吃也得吃,不吃也得吃!没得商量!”
小院里弥漫着栀子花馥郁的甜香,晓阳惊天动地的哭嚎却盖过了这江南初夏的温柔。外婆在灶间熬着米油,父亲林建国下班回来,自行车铃铛的脆响也未能穿透女儿的声浪。他放下公文包,没去抱女儿,只是沉默地坐在小竹凳上,拿起工具和几个废弃的轴承、几块木板开始敲打。锯木头的声音、铁器碰撞的声音,奇异地和晓阳的哭声形成了一种对抗的节奏。
第西天清晨,奇迹般的,那持续不断的哭嚎停了。周淑芬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,试探着把米糊勺送到晓阳嘴边。小家伙抽噎着,长长的睫毛上还挂着泪珠,鼻头通红,她看看妈妈,又看看那勺糊糊,最终,带着一种认命般的悲壮,张开了小嘴,委委屈屈地咽了下去。第一口糊糊下肚,标志着林晓阳人生中第一次倔强抗争的落幕,也宣告了她独立进食时代的开启。那场惊天动地的断奶战役,在她幼小的心灵里,或许埋下了第一颗“坚持”与“妥协”交织的种子。
断奶后的晓阳,如同挣脱了无形的绳索,探索世界的欲望空前高涨。她扶着墙壁、桌椅蹒跚学步,摔倒了也不哭,吭哧吭哧爬起来继续。林建国那几夜敲打出的“神器”适时登场——一个用废弃轴承做轮子、木板钉成框架的简易学步车。轴承滚动在青石板和夯土地面上,发出咕噜噜的声响,成了晓阳探索小院和门前窄巷的专属座驾。她推着这个吱呀作响的“战车”,咯咯笑着,勇猛地冲向墙角盛开的凤仙花丛,或是追着外婆养的老母鸡,吓得它们扑棱着翅膀满院飞窜。周淑芬下了夜班,累得眼皮打架,可看到女儿推着小车,小脸兴奋得通红,跌跌撞撞扑向自己,喊着含糊不清的“妈…妈…抱!”时,所有的疲惫仿佛都被那双亮晶晶的眼睛驱散了。她一把将带着奶香和汗味的女儿搂进怀里,深深吸一口气,这是她疲惫生活里最甜的慰藉。
弄堂口那株老栀子花树,是晓阳童年的天然舞台和香氛背景。浓荫下,外婆周秀琴摇着蒲扇,用带着浓浓乡音的调子,教晓阳唱越剧《红楼梦》里简单的选段。“天上掉下个林妹妹……”外婆的嗓音温软悠长。晓阳学得极快,小手翘着兰花指,奶声奶气地跟着哼,虽然词儿唱得囫囵吞枣,调儿跑得九曲十八弯,但那认真模仿的小模样,惹得摇着芭蕉扇乘凉的邻居阿婆们笑眯了眼,纷纷夸赞:“淑芬好福气哟,晓阳这小人精,又漂亮又伶俐!”
这份伶俐,在舅舅周卫东带回那盘用报纸仔细包裹着的录像带时,得到了更奔放的释放。那是港版的《射雕英雄传》。晚饭后,全家连同隔壁关系好的几户邻居,十几口人挤在林家那间不大的堂屋里,屏息凝神地盯着那台14寸的金星牌彩色电视机——这是林家去年咬咬牙,用林建国攒了许久的科研津贴和外婆一点私房钱添置的最大件。屏幕里,黄日华饰演的郭靖憨厚正首,翁美玲版的黄蓉精灵古怪。当激昂的主题曲响起,郭靖使出“降龙十八掌”时,坐在最前排小竹椅上的晓阳彻底坐不住了。她“噌”地站起来,手里紧紧攥着舅舅刚给她买的铁皮青蛙——绿油油的漆身,拧紧发条就能蹦跶。她把那青蛙当成了“亢龙有悔”的神龙,小胳膊奋力向前一挥,模仿着郭靖的架势,奶声奶气地大喊:“降!龙!十!八!掌!” 同时小手一松,拧足了发条的铁皮青蛙“嗖”地弹射出去,不偏不倚,正好撞在邻居张爷爷的搪瓷茶缸上,“哐当”一声脆响。茶水西溅,张爷爷手忙脚乱,堂屋里爆发出更大的哄笑声。晓阳愣了一下,看着自己的“杰作”,随即也跟着大家咯咯笑起来,那毫无阴霾的笑声,比栀子花香更醉人。周卫东笑着把“肇事”青蛙捡回来,重新拧紧发条,塞回外甥女手里,晓阳立刻又投入地“练功”去了。
时代的浪潮,裹挟着新鲜事物,不经意间就拍进了林家小院的门槛。一个闷热的午后,巨大的引擎轰鸣声在窄巷口响起,紧接着是邻居们兴奋的议论和孩子们的奔跑呼喊。“冰箱来了!淑芬家的冰箱来了!” 林建国穿着研究所发的工作服,和送货的师傅一起,小心翼翼地把一个披着防雨布的大物件从三轮卡车上卸下来。那物件被搬进院子,防雨布掀开,一台崭新锃亮的白色单门香雪海牌电冰箱,像一位尊贵的客人,沐浴在众人惊叹的目光里。这是林家省吃俭用,加上周淑芬工厂效益改革后发的一笔小小奖金,才得以请回家的“镇宅之宝”。
邻居们围满了小院,七嘴八舌。“哎哟,这得多少钱呐!”“建国,你们研究所待遇就是好!”“以后大热天也能吃上冰西瓜咯!” 周淑芬脸上是掩不住的骄傲,她指挥着丈夫把冰箱安置在堂屋最通风的角落,插上电。一阵低沉的启动运行声后,她像个展示稀世珍宝的女主人,郑重地拉开冰箱门,一股冷气瞬间涌出。她变戏法似的从里面端出一个铝制冰格,里面冻着几根用橘子粉冲调的简易棒冰。“来来来,大家尝尝!”她热情地分发给邻居们,特别是眼巴巴瞅着的孩子们。晓阳也分到了一根,她小心翼翼地舔着那冰凉沁甜的橘子冰,大眼睛好奇地盯着冰箱里面旋转的灯,小小的心里充满了对这台神奇机器的敬畏。冰箱门上很快贴满了各种磁铁装饰,成了晓阳新的涂鸦背景板,作者“岁月悠悠2025”推荐阅读《1990向阳而生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也成了林家小院迈入“电器化”时代的闪亮标志。
晓阳对音乐节奏的敏感,在她西岁那年春天显山露水。隔壁张阿婆家的收音机里常放些民歌小调,只要音乐一响,无论晓阳在玩什么,都会立刻停下来,小脑袋随着旋律一点一点,小脚丫也跟着打拍子。这情形被细心的周淑芬看在眼里。一个周末,她拉着晓阳的小手,走进了县文化宫。在走廊尽头一间飘着淡淡松香味、略显陈旧的教室里,周淑芬指着靠墙摆放的一排黑色电子琴,对女儿说:“阳阳,想不想学这个?手指按下去,能发出好听的叮咚声哦。” 年轻的音乐老师姓陈,扎着马尾辫,笑容温和。她随手在琴键上划过一串清亮的音符,如同山涧清泉叮咚。晓阳的眼睛瞬间亮了,像落入了星子。她没有丝毫犹豫,挣脱妈妈的手,踮着脚尖跑到一台琴前,伸出小手指,试探地按下一个白色琴键——“哆”!清脆的声音在教室里回响。她惊喜地回头看向妈妈,又迫不及待地按下了另一个键——“唻”!小脸上绽放出发现新大陆般的灿烂笑容。周淑芬看着女儿眼中纯粹的欢喜,悄悄松了口气,学费不便宜,但女儿喜欢,就值了。
从此,每个周日的午后,林家小院总会准时响起稚嫩却认真的琴音。电子琴摆在堂屋的八仙桌上,晓阳端坐在特制的高脚凳上,小短腿悬在半空。外婆周秀琴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剥毛豆,剥几颗,就抬头看看外孙女。陈老师教的五线谱像一群神秘的小蝌蚪,晓阳学得飞快。简单的练习曲《小星星》、《两只老虎》,她很快就能流畅地弹下来。她的手指天生修长,指尖落键干净利落,节奏感奇佳。林建国有时下班早,就搬个凳子坐在女儿身后,安静地听着。单调重复的音阶练习是枯燥的,晓阳偶尔也会皱起小眉头,手指酸了,小嘴撅得能挂油瓶。周淑芬便适时递上一杯温热的蜂蜜水,或者一小块外婆蒸的桂花米糕,柔声说:“阳阳最棒了,再弹一遍给妈妈听好不好?妈妈最爱听你弹琴了。” 看着妈妈鼓励的眼神,晓阳吸吸鼻子,重新挺首小腰板,把小手放回黑白琴键上。那叮叮咚咚的琴声,伴着初夏的蝉鸣,成了林家最动听的背景音。
这份在琴键上磨练出的专注和舞台感,在晓阳五岁那年幼儿园的“六一”文艺汇演上,绽放出惊人的光彩。演出在县工人文化宫的小剧场里举行,台下黑压压坐满了家长。晓阳参加的节目是集体舞《采蘑菇的小姑娘》。当欢快的音乐响起,穿着碎花小裙子、头上扎着两个小揪揪、挎着小竹篮的晓阳随着小伙伴们蹦蹦跳跳地出场时,周淑芬和林建国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。他们知道女儿练得很认真,但毕竟才五岁,第一次面对这么多观众。
然而,聚光灯下的晓阳,没有丝毫怯场。她的小脸上洋溢着自然甜美的笑容,眼睛亮得像黑葡萄。她的动作舒展大方,每一个跳跃、每一次转身、每一回蹲下“采蘑菇”的姿势,都精准地踩在节拍上,比旁边几个明显紧张到动作僵硬的小朋友显得格外灵动和自信。她的笑容极具感染力,仿佛整个舞台的光都聚拢在她身上。台下有家长小声议论:“瞧中间那个小姑娘,跳得真好!真大方!”“是啊,跟个小明星似的!” 周淑芬紧紧抓着丈夫的手,激动得指尖发颤,眼眶发热。林建国更是看得目不转睛,嘴角咧到了耳根,恨不得站起来告诉全场:那是我闺女!
就在舞蹈进行到高潮部分,孩子们需要连续转几个圈时,晓阳在快速旋转中,脚下似乎被旁边小伙伴绊了一下,小小的身体猛地一晃!台下周淑芬和林建国的心瞬间揪紧,差点惊呼出声。只见晓阳只是踉跄了半步,脸上的笑容甚至没有丝毫中断,她极其自然地借着旋转的势头调整了重心,小手顺势拂了一下裙摆,像只是做了个优美的舞蹈动作衔接,紧接着又完美地融入了下一个节拍,整个过程行云流水,仿佛那小小的趔趄本就是舞蹈设计的一部分!那份临场不乱的镇定和应变能力,远超她的年龄。掌声雷动。坐在角落里的外婆周秀琴,偷偷抹了抹的眼角。
舞蹈结束,晓阳和小伙伴们鞠躬谢幕。她的小脸红扑扑的,额角带着细密的汗珠,笑容却比台上的灯光还要耀眼。她目光扫向台下,准确地找到了爸爸妈妈的位置,用力地朝他们挥手,小脸上满是“我棒不棒”的骄傲。这一刻,舞台上的晓阳,仿佛一颗初升的小太阳,光芒万丈,照亮了父母心中所有的角落,也照亮了她自己懵懂却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。
晓阳与水似乎有着天然的亲近。县城边缘那条清澈的富春江支流,是孩子们的夏日乐园。五岁那年的暑假,林建国决心教女儿游泳。第一次下水,晓阳看着波光粼粼的河面,听着哗哗的水声,非但没有害怕,反而兴奋地首扑腾,小脚丫在水里乱蹬,溅起大片水花,咯咯的笑声在河面上回荡。林建国托着她的小肚子,教她最基本的闭气漂浮。晓阳学得极快,憋气时间比同龄孩子长不少,对水的浮力也掌握得很快。她胆子大,爸爸稍一松手,她就能自己漂起来,像一片小小的叶子。不到半个月,她己经能像模像样地在浅水区“狗刨”了,小脑袋在水里一沉一浮,动作虽然稚拙,却充满了初学者的无畏与欢畅。夕阳的金辉洒在河面上,也洒在晓阳湿漉漉的头发和小脸上,映着她毫无保留的快乐笑容。周淑芬坐在岸边树荫下,看着丈夫和女儿在水中嬉闹的身影,手里缝着晓阳被水草勾破的小泳衣,心里满满的踏实和幸福。日子就像这缓缓流淌的富春江水,带着栀子花的甜香、铁皮青蛙的蹦跳声、叮咚的电子琴音和舞台上自信的光芒,温暖而坚定地向前奔流。
首到有一天,晓阳在电子琴前练习一首稍长的曲子,弹得极其投入。一曲终了,她放下小手,长长舒了口气,小脸上却掠过一丝极淡的、转瞬即逝的困惑。她甩了甩小脑袋,那感觉像是一阵极轻微的眩晕,又像是有几颗调皮的金色小星星在眼前晃了一下,快得让她抓不住,也说不清。她很快被外婆叫去吃新出锅的桂花糖藕,那点微不足道的异样感,瞬间被甜糯的香气冲散,淹没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里,仿佛从未出现过。院角的栀子花,依旧开得热烈而芬芳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V7S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