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章 朱棣的航海真人秀:郑和下西洋vlog配文“找建文帝的第N季”
永乐三年的龙江宝船厂,空气里弥漫着桐油、木屑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亢奋。巨大的宝船骨架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,而船厂督造太监郑和,正对着一张比他身高还长的羊皮海图皱紧眉头。图上是蜿蜒的海岸线与星罗棋布的岛屿,但最显眼的,是朱砂笔密密麻麻画出的巨大问号,旁边蝇头小楷标注着:“疑似遁迹处??” 覆盖范围从占城(越南)一路延伸到天方(阿拉伯),活像一张给地球挠痒痒的涂鸦。
“三保啊,” 朱棣的声音带着海风特有的咸腥气,从郑和背后传来。皇帝一身利落的武弁服,手里把玩着一个镶满宝石的黄金罗盘,罗盘中央不是寻常的指针,而是一个微缩的、穿着僧袍的小人偶——依稀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模样。“此番下西洋,任务重中之重,不用朕多说了吧?”
郑和躬身,眼角余光扫过罗盘上那随着朱棣手指拨弄而滴溜溜乱转的小人偶:“陛下放心,寻访‘佛踪’,宣扬国威,臣等必鞠躬尽瘁,死而后己。” “佛踪”二字,是朝廷内部对寻找建文帝下落的隐晦代称。
“光鞠躬尽瘁可不够。” 朱棣拍拍郑和的肩膀,力道大得让这位七尺宦官都晃了晃,“得讲究方法!动静要大!要让西海都知道,大明天子在找他的好侄儿!” 说着,他变戏法似的掏出一卷明黄的丝帛,“这是朕亲自拟定的《永乐寻人告西海诸国书》,核心就一条:配合调查,踊跃举报!还有这个——” 他又递过一个精巧的檀木匣子,打开一看,里面是几十块打磨光滑、大小一致的玉牌,一面刻着威武的蟠龙,另一面则是空白。
“这是?” 郑和疑惑。
“签名应援牌!” 朱棣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,“每到一国,就让他们的国王啊、苏丹啊,当着你的面,在这牌子上亲手写下‘未见建文’西个大字,盖上他们的国玺!要写得大大的,清清楚楚!回头都带回来,朕要挂在奉天门上搞个‘诸国认证清白展’!” 他仿佛己经看到了那金光闪闪(玉牌在阳光下)、铁证如山(众国王亲笔)的壮观场面。
于是乎,永乐年间这场耗资巨大、影响深远的官方航海行动,在郑和船队扬帆出海的那一刻起,就蒙上了一层极其荒诞的底色——一场由永乐大帝亲自导演、郑和担当执行制片兼主持人的超大型海上寻人首播真人秀。船队旗舰“清和号”的桅杆上,一面巨大的杏黄旗迎风招展,上面的字龙飞凤舞,隔老远就能看清:“大明皇家寻人使团·寻找失踪佛爷特别季(第N季)”。
船队所到之处,场面堪称“宾主尽尬”。
在占城,国王捧着玉牌,对着郑和带来的宫廷画师精心绘制的建文帝僧侣装画像(朱棣亲自监制,力求神似…且略显憔悴),憋红了脸,用生硬的汉语在玉牌上歪歪扭扭写下“未见”。画师还在旁边速写了国王签字时愁眉苦脸的模样,准备作为“履职证明”存档。
在爪哇岛,当地部落酋长见到郑和出示的玉牌和画像,以为是什么神秘的通缉令或是新流行的神明牌位,二话不说,带领族人围着画像跳起了驱邪祈福的原始舞蹈,并坚持要在玉牌上画他们部落的图腾以示“认证清白”。郑和看着那块画满鸟兽图案的玉牌,嘴角微微抽搐。
航行至旧港(今苏门答腊巨港),船队遭遇风暴。滔天巨浪中,宝船剧烈颠簸。正当水手们奋力搏击风浪时,郑和最信任的副手王景弘,竟然死死抱住固定在甲板上的一个巨大铜皮箱子,声嘶力竭地喊:“护住!护住!里面的玉牌和画像不能湿!那是呈给陛下的关键‘弹幕’啊!” 水手们面面相觑,心想王副使怕是吓疯了。
最富戏剧性的莫过于途径锡兰山(今斯里兰卡)。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起初热情接待,但当郑和庄严地递上玉牌和画像,要求他履行“签名打卡”义务时,这位国王看着画像上那个眉清目秀的光头和尚,又看看自己满殿的珠宝和威武的卫队,突然觉得这仪式充满了莫名的讽刺和威胁。他感觉受到了轻视,拒绝签字,甚至暗中策划袭击船队夺宝。结果自然是被郑和以雷霆手段制服,连人带玉牌一股脑打包送回了南京。朱棣看着这块唯一由“战俘”押送回来的玉牌(上面自然还是空白),再看看跪在殿下面如土色的亚烈苦奈儿,非但没怒,反而哈哈大笑,觉得这“负分差评”反而证明了行动的“真实性与必要性”,更坐实了锡兰有鬼(虽然鬼不是建文)。
船队在浩瀚的印度洋上犁开浪花,寻找那个虚无缥缈的“佛踪”。时间一天天过去,玉牌收集了一盒又一盒,各国的“未见证明”堆积如山,唯独没有半点建文帝的确凿消息。巨大的宝船船船舱里,弥漫着一种疲惫和迷茫交织的气氛。
一日,船队停泊在古里港口补给。郑和站在高高的甲板上,望着异域熙攘的码头和远处一望无际的蔚蓝,眉头紧锁。他摊开海图,上面朱砂标记的“?”依旧刺眼。这时,一个负责清理甲板缆绳的年轻水手,哼着跑了调的小曲,随手将一个啃完的、啃得只剩一圈圈麦饼的玩意儿(据说是从波斯商人那里换来的新奇零食,叫“麦圈”)扔进了海里。那麦圈在碧波中沉浮了几下,竟顽强地漂远了。
几天后,在更靠近非洲东海岸的麻林地(今肯尼亚马林迪),船队进行例行的拖网捕捞,补充新鲜食物。当渔网被拖上甲板,各种奇形怪状的鱼虾蟹贝活蹦乱跳时,一个眼尖的水手突然在杂鱼堆里发现了一个异常的东西——一个湿漉漉、被海水泡得微微发胀、但结构依然清晰可辨的麦圈!更令人震惊的是,麦圈的中空部分,竟然卡着一小卷被蜡封得严严实实的油纸!
水手们激动地叫嚷起来。郑和闻讯赶来,亲自在众目睽睽之下,用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剥开蜡封,展开那卷坚韧的油纸。纸上有字,是用极细的毛笔蘸着可能是炭灰混着鱼血写成的蝇头小楷,字迹因海水浸泡有些晕染,但内容却让所有识字的人倒吸一口凉气:
“西叔,别找了。圈太小,海太大,麦饼吃完我就上岸。允炆顿首。另:此圈味道尚可,唯海上易潮软,建议改进工艺密封保存。” (落款处还画了个小小的、模糊的光头笑脸)
那一刻,时间仿佛凝固了。郑和看着这张字条,又看看手里那个湿漉漉、沾着鱼鳞的麦圈,再想想出发前陛下那热切期盼的眼神和满船“未见”的玉牌……一贯沉稳如山的郑公公,脸上的表情精彩纷呈,最终化为一声悠长而复杂的叹息,消散在充满咸腥味的海风里。
他知道,这封信的真伪己经不重要了。重要的是,陛下在南京收到这个“漂流瓶vlog更新”时,脸上的表情一定比他此刻更加“精彩”。他默默地收起字条,将那个意义非凡的麦圈用锦盒装好。船队调转航向,踏上归途。旗舰“清和号”的桅杆上,那面巨大的杏黄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,旗上的大字依旧醒目:“大明皇家寻人使团·寻找失踪佛爷特别季(第N+1季筹备中,敬请期待?)”。
而在遥远的南京紫禁城,朱棣正听着一个自称通晓扶乩请神之术的道士吹嘘如何炼制“养生奇丹”。皇帝陛下心不在焉地把玩着一枚来自锡兰的璀璨宝石,眼光却不时瞟向殿外,仿佛在期待海天相接处,能出现郑和船队归来的帆影。他不知道,他的“寻人真人秀”最劲爆的“弹幕”,正漂在万里归途的某个锦盒里,伴随着一个泡发的麦圈。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陛下今天也在努力上班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WCO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