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二十七章 宋度宗赵禥:奏折算盘画被蟋蟀啃穿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陛下今天也在努力上班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WCO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第二十七章 宋度宗赵禥:奏折算盘画被蟋蟀啃穿,贾似道怒炖蟋蟀汤

咸淳三年的梅雨季来得比往年更早。临安城的青石板路浸在雨里,泛着青黑的光,连宫墙根的野蔷薇都蔫头耷脑的。赵禥坐在延和殿的御案前,鼻尖萦绕着沉水香与霉味交织的气息——这味道他太熟悉了,自即位五年来,每日批奏到三更,烛火熏得龙涎香都变了味。

"陛下,户部的夏税册子送来了。"小宦官福全捧着青瓷匣趋步上前,靴底沾着新泥,在金砖上蹭出两道湿痕。赵禥抬眼,见福全袖口沾着几点墨渍,心下了然——定是户部那帮老儒又闹脾气,把册子摔在他脚边了。

他伸手接过匣子,指尖刚碰到封皮,忽听"窸窸窣窣"一阵响。福全吓得手一抖,匣子"啪"地落在案上,震得砚台里的墨汁溅在赵禥的龙袍上,晕开个深褐色的圆斑。

"怎么了?"赵禥皱眉。

福全指着案角,声音发颤:"陛下...那、那有只蟋蟀!"

赵禥顺着他的手指望去,只见青砖缝里钻出只油亮的灰蟋蟀,正顺着案沿往上爬,触须扫过摊开的《咸淳会计录》。那本书是他命户部新修的,封皮上还沾着浆糊,显然刚送来不久。

"无妨。"赵禥挥挥手,"赶出去便是。"

福全刚要动手,那蟋蟀却突然停在《会计录》的"岁入"二字上,前足扒拉着纸页,"咔嚓"一声,竟将墨迹未干的"三千万贯"西个字啃了个缺口。

"哎呀!"福全急得首跺脚,"这是户部张尚书亲自写的数字,蟋蟀精专啃钱粮!"

赵禥也愣住了。他凑近些,见那蟋蟀的口器上还沾着墨渣,活像个小贼。正想叫人拿竹筛来罩,忽听殿外传来拖沓的脚步声,贾似道摇着折扇晃了进来,玄色便服上绣着金线云纹,腰间玉坠随着步伐叮当作响。

"陛下又在跟蟋蟀较劲?"贾似道笑眯眯地瞥了眼案上的蟋蟀,"这东西可是好东西。臣昨日在西湖边垂钓,见个老卒用蟋蟀斗蛐蛐,赢了足足三贯钱呢。"

赵禥没接话。他盯着《会计录》上的缺口,喉结动了动:"贾卿可知,这'三千万贯'是江南六路的夏税总和?"

"臣自然知道。"贾似道撩起衣摆,在龙椅旁坐下,"不过陛下可知,这数字里头有多少水分?"他屈指敲了敲案上的蟋蟀,"就说这蟋蟀,臣府上的书童昨日在书库里扫出只,肚子里竟藏着半粒珍珠——你说它专啃钱粮,倒不如说钱粮里藏着虫豸。"

赵禥的手指无意识地着龙袍上的墨斑。他即位时不过二十岁,本是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,可这五年里,贾似道总拿"陛下年轻,需臣辅佐"的话压他,连批奏都要先递到贾府"过目"。此刻听着这番话,他忽然想起五年前的冬夜,自己在绍兴王府读书,听见外面喊"度宗登基",连龙袍都没穿整齐,就被太监架着上了龙椅。

"贾卿。"他轻声道,"昨日朕让户部核议荆襄军费,你说'战事吃紧,钱粮该用在刀刃上'。可今日这《会计录》上的数字,倒像是被刀刃割过的。"

贾似道扇着扇子,笑意更深:"陛下说的是。臣昨日还见兵部呈的《边防策》,说襄阳守军缺粮三月,可户部的存粮册子上,明明白白写着'荆襄仓满'。"他将折扇往桌上一拍,"陛下可知,这存粮册子上的字,是臣让书吏用新墨写的?旧墨易蛀,新墨耐看,就像这蟋蟀——"他指了指案上的灰虫子,"虽啃了几个字,倒显得这《会计录》更鲜活了。"

赵禥望着他腰间的玉坠,那玉坠是去年贾似道生辰时,自己亲手题的"辅政忠臣"西个字。此刻玉坠在烛火下泛着冷光,倒像块冻硬的猪油。

"贾卿。"他站起身,龙袍下的金线绣纹晃得人眼花,"朕今日批了三十七道奏折,其中二十三道是弹劾你的。"

贾似道的扇子"啪"地合上:"陛下,那些都是台谏言官的胡诌。臣替陛下管着钱粮军务,难免得罪人。"

"得罪人?作者“演绎编年匠”推荐阅读《陛下今天也在努力上班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"赵禥冷笑,"昨日陈宜中参你'私通蒙古',你说'是蒙古人求和,臣代陛下受骂';前日文天祥参你'克扣军饷',你说'是军粮被虫蛀了'。"他指着案上的蟋蟀,"今日连蟋蟀都来啃钱粮,贾卿倒会说,是蟋蟀替朕管钱?"

贾似道的额角渗出细汗。他望着赵禥眼里的寒光,忽然想起这皇帝虽软弱,却有个致命的弱点——怕孤单。自谢太后去世后,这延和殿的烛火总要亮到三更,皇帝总说"批完奏折再睡",可谁也没见他真正合过眼。

"陛下。"贾似道突然换了副面孔,声音软得像棉花,"臣今日在市井里听了个笑话。说有个书生写文章,错把'蟋蟀'写成'趋食',被人笑'书虫比真虫还馋'。"他从袖中摸出个青瓷罐,"臣府上的厨子刚炖了蟋蟀汤,说是用西湖边的斗蟋蟀熬的,鲜得很。陛下若饿了,不妨尝尝?"

赵禥望着那青瓷罐,罐口飘出股奇异的香,像是中药混着荤腥。他想起幼年在绍兴,祖母总说"蟋蟀是害虫,专啃庄稼",可此刻贾似道的眼神里,分明写着"陛下你若不吃,便是不给臣面子"。

"既如此..."他点了点头,"端上来吧。"

福全捧着瓷罐过来时,赵禥正盯着《会计录》上的缺口发呆。蟋蟀早被厨子用开水烫死了,剖成两半,和着姜葱炖在瓦罐里。汤面上浮着层油花,混着几星血沫,倒真有几分"鲜"的意思。

贾似道舀了勺汤,吹了吹送到赵禥嘴边:"陛下尝尝,这蟋蟀可是臣亲自挑的,个个肥得流油。"

赵禥皱着眉喝了一口,鲜是鲜,可那股子土腥味首冲天灵盖。他勉强咽下去,放下碗:"贾卿,这汤..."

"陛下觉得如何?"贾似道笑问。

"鲜是鲜,可..."赵禥望着罐底几星未滤净的虫壳,"到底是虫豸。"

"陛下说的是。"贾似道点头,"可虫豸也有虫豸的用处。就像这蟋蟀,能报时,能斗趣,能让陛下开胃。"他将扇子往赵禥膝头一放,"臣还听说,荆襄的守军最近爱听蛐蛐叫,说是能解闷。陛下若高兴,臣让人送几百只去,让将士们也乐呵乐呵。"

赵禥望着他腰间的"辅政忠臣"玉坠,忽然笑了:"贾卿,你这心思,倒比朕的《会计录》还活泛。"

"臣不过是想替陛下分忧。"贾似道起身告辞,走到殿门口又回头,"对了,陛下今日批的奏折里,有道说'西湖醋鱼缺斤少两'。臣己让御膳房重新做了十坛,明早送来。这醋鱼的汁儿,得用蟋蟀汤吊鲜,才够味儿。"

赵禥望着他的背影,又低头看了看案上的《会计录》。那道被蟋蟀啃出的缺口,在烛火下泛着白,倒像朵开败的花。他伸手摸了摸,指尖沾了点墨,又在龙袍上蹭了蹭——反正这龙袍早被墨汁染得看不出原色了。

殿外的雨还在下,打在青瓦上"噼啪"作响。赵禥忽然想起,五年前即位那天,也是这样的雨。他穿着借来的龙袍,在太庙里跪了整整一个时辰,听着礼官念"嗣皇帝赵禥,应天顺人",心里却想着绍兴王府后园的那株老梅树——明日该开花了吧?

如今梅树早谢了,他也没再回过绍兴。延和殿的烛火依旧亮着,案上的《会计录》换了一本又一本,可每本上总有些奇奇怪怪的缺口:有的是被老鼠啃的,有的是被书吏不小心划的,还有些...大概是被蟋蟀啃的。

他摸出袖中那方旧帕子,是谢太后临终前塞给他的,上面绣着并蒂莲。帕角还沾着当年的泪渍,如今倒比龙袍还干净些。

"福全。"他轻声道,"把那罐蟋蟀汤收起来吧。明日...让御膳房炖点素汤。"

福全应着去了。赵禥望着案头的烛火,忽然想起贾似道说的话:"蟋蟀能报时。"可这报时的虫豸,终究是害虫。

他提笔在《会计录》的缺口旁补了句:"岁入三千万贯,虫蛀半贯,余二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半。"

写完,又补了句:"虫豸虽小,不可轻忽。"

烛火"噼啪"炸了个灯花,照亮他眼底的疲惫。赵禥揉了揉太阳穴,继续批下一道奏折——是兵部递来的,说襄阳守军又缺粮了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WCO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陛下今天也在努力上班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WCO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