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二十六章 唐睿宗李旦:三让皇位写《禅让操作手册》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陛下今天也在努力上班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WCO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陛下今天也在努力上班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陛下今天也在努力上班最新章节随便看!

第二十六章 唐睿宗李旦:三让皇位写《禅让操作手册》,太平批注"太假重写"

景龙三年的长安秋深了。李旦坐在太极殿后的书斋里,鼻尖萦绕着陈墨与新茶混合的香气。他握着狼毫笔的手顿了顿,望着案头堆着的三卷绢帛——封皮分别写着《第一次禅让手记》《第二次禅让补录》《第三次禅让要略》,墨迹深浅不一,倒像是被反复涂改过的旧账。

"皇兄又在写那些'假大空'的东西?"

窗棂被风推开条缝,太平公主裹着藕荷色斗篷挤进来,发间的金步摇撞得叮当响。她怀里抱着个青瓷食盒,掀开盖子,桂花糕的甜香混着蜜饯的酸气扑了满室:"李隆基托人送的新焙龙团,我给你留了块。"

李旦放下笔,指节着案头那盏缺了口的越窑青瓷盏——那是他当相王时,窦德妃亲手烧的。"阿姊又偷懒?"他笑着指了指食盒,"你昨日在慈恩寺吃斋,说戒糖三月,今日倒带了蜜饯。"

"戒什么糖?"太平扯过锦垫坐下,掰了块桂花糕塞进他嘴里,"是给李重茂准备的。那孩子昨日在我这儿背《孝经》,背到'身体发肤受之父母',突然问'姑姑,若父皇把皇位让给别人,是不是就不算受之父母了?'"

李旦被噎得首咳嗽:"胡...胡说!"

"可不就是胡说?"太平掰着手指头数,"你第一次让位给母后,说是'体天顺人';第二次让位给大哥,说是'兄友弟恭';如今要传位给李隆基,倒说是'为公不为私'。"她蘸了蘸茶盏里的残茶,在案角画了个歪歪扭扭的"禅"字,"可我翻了翻你写的《手记》,里面全是'谨言慎行''克己复礼',活像本《臣子守则》,哪有半分禅让的真心?"

李旦望着案头那三卷绢帛,忽然笑了:"阿姊你当朕是写小说?这《手记》是要传给子孙的。"

"传给子孙?"太平揪住他的袖子晃了晃,"你当他们看不懂?当年你在东宫当太子,写《帝范》给李显,他看了三天就扔在一边,说'兄长写的是圣人言,我只要做个快活人'。如今你写《禅让要略》,李隆基那小子更绝——前日我见他在秘书省翻《贞观政要》,说'禅让?不过是老皇帝怕麻烦,把担子扔给小皇帝罢了'。"

李旦的手指无意识地着袖口的暗纹。那是窦德妃当年绣的并蒂莲,如今针脚己有些松了。"阿姊,你可知道朕为何总写《手记》?"

太平歪头:"为何?"

"因为朕第一次让位时,太害怕了。"李旦望着窗外飘落的梧桐叶,声音轻得像叹息,"载初元年,母后改唐为周,朕在通天宫跪了三天三夜。大臣们递来的劝进表堆成山,可朕不敢签——朕怕签了,就成了对不起李唐的罪人。"

太平的手顿住了。她忽然想起那年腊月,李旦在万象神宫被立为皇帝,冠冕上的玉藻晃得人睁不开眼。可他坐在龙椅上,脊背绷得像张弓,连饮的茶都洒了半盏。

"后来母后让朕监国,朕每日在紫微城批奏到三更。"李旦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哽咽,"有日看到奏报,说并州闹灾,百姓啃树皮。朕想开仓放粮,可母后的女官说'天后说了,灾年要省着用'。朕拿着朱笔,写了又划,划了又写,最后只在奏报上批了'知道了'三个字。"

太平的眼眶也红了:"你那时才二十岁..."

"二十岁。"李旦笑了,"朕在《第一次禅让手记》里写'禅让需谨慎,不可因私废公',可朕心里清楚——朕不是怕废公,是怕担不起'皇帝'这两个字的分量。"

窗外的风卷起几片枯叶,拍在窗纸上。太平忽然伸手替他擦了擦眼角:"你这傻子。当年母后称帝,你若真不想当皇帝,早该学徐敬业起兵了。可你没闹,没反,甚至连句怨言都没说——你这不是懦弱,是守着李唐的根呢。"

李旦望着她鬓间的金步摇,忽然想起武则天临终前说的话:"朕的儿子里,只有旦最像朕。"那时他跪在病榻前,听着女皇用最后的力气说"要护好李唐",喉头像塞了块烧红的炭。

"第二次让位给显哥,更像个笑话。"太平掰着桂花糕,"你明明知道他要废韦后,偏要写《补录》说'兄长有德,当承大统'。结果呢?显哥在房州被关了十西年,回来时连奏折都不会写了。"

李旦苦笑:"朕那时...是想给显哥个机会。"

"机会?"太平戳了戳他的额头,"你给显哥的机会,是让他被韦后捏在手里当傀儡!要不是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,你这时候怕还在写《第三次禅让要略》,说'要让位于有德之人'呢!"

李旦的耳尖发烫:"阿姊!"

"好好好,我不说了。"太平从食盒里掏出坛酒,"喝了这个。当年你在潞州当别驾,我偷带酒给你,你说'等朕当皇帝,要戒酒'。如今当了皇帝,倒比当年还能喝。"

酒是西域的葡萄酒,甜得发腻。李旦喝了口,喉间泛起些辛辣:"阿姊,你可知朕为何坚持写《手记》?"

太平歪头:"为何?"

"因为朕怕忘了。"李旦望着案头的绢帛,"怕忘了第一次让位时,母后拉着朕的手说'旦儿,你要做个好皇帝';怕忘了第二次让位时,显哥跪在朕面前说'西弟,我定不负李唐';怕忘了第三次让位时,隆基抱着朕的腿哭,说'父皇,儿臣定守好这江山'。"

他端起酒盏,与太平碰了碰:"这些话,不能只写在《手记》里。要写在骨头上,刻在心里。"

太平望着他眼里的光,忽然笑了:"你这人啊...明明是个最软心肠的,偏要装成最严肃的皇帝。"她伸手扯了扯他的冕旒,"对了,李隆基那小子让我带话——他说你的《禅让要略》里,漏了条'储君需会骑马射箭'。他说'父皇若真禅让,得先教会我怎么上战场'。"

李旦愣了愣,随即大笑:"这小子!"

"还有啊..."太平从袖中摸出卷绢帛,"我让尚衣局给你做了件新常服。你总说'禅让要朴素',可昨日在承天门,你穿得像个老学究,李隆基首捂嘴笑。"

李旦展开绢帛,是件月白绫子裁的常服,袖口绣着暗纹的云雁——正是他当皇子时常穿的款式。"阿姊,你..."

"别说话。"太平替他系上腰带,"这衣服不是为了好看,是为了让你记得——你曾经也是个鲜衣怒马的少年,不是只会写《手记》的老皇帝。"

殿外的暮鼓敲响了。李旦望着案头的《禅让要略》,忽然提起笔,在末尾添了句:"禅让非虚礼,真心换江山。"

太平凑过来看,笑他:"你这句子,倒比前两卷实在。"

"那是自然。"李旦将《手记》收进檀木匣,"朕要传给隆基的,不是那些空话,是真心。"

太平端起酒盏,与他碰了碰。酒液在盏中晃出细碎的光,映着两人鬓角的白发与黑发,映着案头的旧茶盏与新绢帛,也映着窗外渐浓的秋意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WCO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陛下今天也在努力上班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WCO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