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经阁的烛火忽明忽暗,《人间经》摊在紫檀木桌上,书页间浮动着一缕淡淡的金光——那是唐僧的残识所化。而在他对面,一尊身披袈裟的古佛虚影正缓缓凝聚,正是“万法相”化作的金蝉古佛。
“玄奘,你终究还是悟不透。”金蝉古佛的声音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悲悯,仿佛在叹息一个执迷不悟的弟子,“当年女儿国国王以江山相托,你若留步,便是凡俗情种,何来旃檀功德佛之名?你若对那泼猴全无疑心,怎会有紧箍咒的考验?情之一字,从来都是佛途最大的障碍。”
金光中的唐僧残识轻轻笑了,那笑声温润,像山涧清泉流过青石:“古佛此言差矣。若无情,我当年为何要离长安?若心中没有对众生疾苦的牵挂,西行十万八千里,又有何意义?”
金蝉古佛眉头微蹙:“出家人当断尘缘,你对徒弟的护、对众生的怜,皆是执念。”
“执念?”唐僧残识的声音里添了几分柔和的坚定,“我记得路过比丘国,见孩童被挖心,悟空怒而除妖,我虽怕他造杀业,却更怕那些父母白头人送黑头人——这份怕,是情;在凌云渡,八戒怯于脱胎,沙僧默默扶他,我站在岸边等他们,这份等,也是情。”
他抬手轻拂《人间经》,书页立刻哗啦啦翻动起来,无数光点从字里行间飞出,在空中化作一幅幅流动的画面:
黄土路上,一个白发老妪背着病孙,一步一叩首往山神庙去,额头磕出了血也不停,嘴里念叨着“求菩萨保佑我孙儿,我折寿十年换他好”;
市集街角,卖馒头的小贩见乞丐缩在墙根发抖,悄悄把刚出笼的热馒头塞给他,还假装整理担子,不让对方难堪;
五行山下,孙悟空被压五百年,唐僧揭下符咒时,他眼中的狂喜与敬畏,化作一声哽咽的“师父”;
流沙河旁,沙悟净捧着破碎的琉璃盏哭泣,唐僧递给他一个新的瓦钵:“过去的错,用将来的善补,便不算晚。”
这些画面里没有惊天动地的神迹,只有寻常人心里的那点热乎气,却比任何佛光都要明亮。
“你看,”唐僧残识的声音透过光影传来,“老妪的慈、小贩的善、悟空的忠、悟净的悔……这些都是情。我译经,不是为了让众生断情,是为了让他们知道,如何带着这份情,活得更像个人,更像个‘佛’。”
金蝉古佛的虚影开始晃动,身上的金光忽明忽暗,像是被那些“有情故事”灼到了:“胡说!佛是觉悟者,当无喜无悲!”
“无喜无悲,如何觉悟?”唐僧残识反问,“若见孩童落水而无动于衷,见弱女被欺而冷眼旁观,这等觉悟,与顽石何异?我当年在女儿国,若真留了下来,或许成不了佛,但至少守住了一份承诺;可我终究西行,不是为了断情,是因为知道,还有更多人等着经卷渡他们——这份取舍里的牵挂,才是我修行的真意。”
他让那些流动的画面聚成一束金光,轻轻推向金蝉古佛:“古佛你看,这些情,不是佛障,是佛心。就像这经卷,若无人抄写、无人诵读、无人用它来暖己暖人,不过是一堆废纸。佛若无情,又何必普度众生?”
金光触到金蝉古佛虚影的瞬间,那尊看似庄严的佛像突然剧烈震颤起来,身上的裂痕越来越多,仿佛要碎裂一般。它发出一声恼怒的低吼:“一派胡言!情是虚妄!”
“虚妄吗?”唐僧残识的声音依旧温和,“可那老妪的孙儿后来好了,小贩的馒头暖了乞丐的胃,悟空护我一路,从未让我真的落入妖精之手。这些实实在在的好,都是情结的善果啊。”
随着他话音落下,《人间经》上的光点越来越亮,那些“有情故事”像潮水般涌来,层层包裹住金蝉古佛。只听“咔嚓”一声脆响,古佛的虚影终于碎裂开来,化作无数灰点,被光点照亮后,渐渐消散在空气中。
藏经阁里恢复了安静,只有《人间经》还在散发着柔和的光,书页上原本空白的地方,慢慢浮现出一行新字:“情非佛障,是佛途。”
唐僧残识的金光在书页上轻轻流转,像是在微笑。窗外,月光穿过窗棂落在经卷上,与烛火交织成一片温暖的光晕——原来佛的慈悲,从不是冰冷的俯瞰,而是带着对众生的牵挂,陪他们在烟火里慢慢走,慢慢悟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XJ5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