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果山的桃林又结满了果子,小猴们围着孙悟空蹦蹦跳跳,手里捧着刚摘的。孙悟空坐在水帘洞前的大石头上,着手中的金箍棒——这根陪他闯过天宫、踏平妖穴的神针,此刻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,再无往日的戾气。
“大王,您真要把棒子埋了?”为首的小猴捧着个最大的桃,眼里满是不舍。
孙悟空笑了,把金箍棒往地上一顿,棒尖没入泥土半尺。“埋了,”他拍拍小猴的头,“这棒子跟着俺打了一辈子架,护了一辈子人,现在啊,该歇着了。”他俯身刨了个深坑,小心翼翼地把金箍棒放进去,再一层层盖好土,“你们记着,护人的本事不在棒子上,在心里。心里有那股子勇劲,就算拿根木棍,也能吓跑豺狼。”
小猴们似懂非懂,却学着他的样子,把自己的小竹棍插在土堆旁,像是在给金箍棒站岗。孙悟空看着这一幕,笑得眼角堆起了皱纹。
高老庄的面馆打烊了,猪八戒把九齿钉耙靠在灶台边,仔细擦去上面的油星。这钉耙陪他分过馒头、护过师父,齿缝里还卡着当年在流沙河捞沙的细泥。
“老伙计,对不住了。”他拍了拍钉耙,“以后这面馆就交给徒弟们了,他们用勺子分面,跟俺用你护人,是一个理儿。”他把钉耙挂在墙上,旁边贴着张纸条:“心里有分食的善,勺子也是钉耙——给徒子徒孙们看。”
刚收的小徒弟凑过来:“师父,您真不回来了?”
“回啊,”猪八戒往嘴里塞了个剩馒头,含糊道,“等你们把‘有情面’卖得比俺好,俺就回来蹭饭。”说着眼圈却红了,转身往门外走,步子迈得又大又沉。
沙悟净站在“情佛镜”旁,手里捧着琉璃盏。这盏陪他照过善恶、映过真情的法器,此刻青光柔和,像盛满了月光。守护者是个瞎眼的老妪,当年曾为病孙乞讨三年,如今摸着镜面,就能说出谁心里藏着暖。
“婆婆,这盏给您。”沙悟净把琉璃盏放在镜旁,“它能照见人心,可再好的琉璃,也不如心里的光亮。您心里装着众生的苦,比它管用百倍。”
老妪摸索着握住他的手,掌心粗糙却温暖:“沙菩萨放心,俺会告诉每个照镜的人,光不在盏里,在他们自己身上。”
沙悟净点点头,转身离去时,西游记的冒险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西游记的冒险最新章节随便看!听见老妪对着来照镜的孩童说:“娃,摸摸这盏,它说你昨天救了只受伤的小鸟,你心里的光啊,比星星还亮。”
西海之滨,敖丙站在礁石上,龙角在月光下泛着莹光。他抬手轻轻一触,龙角竟化作一道清泉,顺着礁石流淌而下,在岸边汇成一汪碧潭。泉水流过处,长出了成片的迎春花,风一吹,香气能飘出十里地。
“以后,你们就喝这水。”他对赶来的渔民们笑,“水里有龙族的情,有咱们共护西海的诺。喝了它,别忘了——有情有义,就是佛。”
渔民们舀起泉水,喝一口,甜到了心里。有个老渔民颤巍巍地说:“敖兄弟,这泉就叫‘情义泉’吧,记着咱们的情分。”
敖丙望着翻涌的海浪,龙尾轻轻拍了拍水面,溅起的水花落在泉里,漾起一圈圈涟漪。
藏经阁的烛火还亮着,唐僧的残识正凝望着《人间经》。书页的最后一页,原本空白的地方,如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——都是百姓自己的修行故事:
“三月初三,给隔壁李奶奶送了碗热汤,她笑了,俺心里也暖。”
“五月端午,救了只被网住的鱼,看着它游回水里,比吃粽子还香。”
“九月初九,扶着瞎眼婆婆上山,她给俺讲年轻时的事,原来陪人说话也是修行。”
最后一行字,是个孩童歪歪扭扭写的:“我给流浪猫喂了饭,它蹭了蹭我的手,孙爷爷说这就是佛。”
唐僧的残识轻轻拂过书页,金光渐渐淡去,融入字里行间。《人间经》像是活了过来,在月光下轻轻颤动,仿佛在说:“真经从来不在西天,在人间的烟火里,在众生的心里。”
五人在灵山脚下的老槐树下重逢,没有法器,没有神光,只是五个寻常的身影。孙悟空手里拄着根竹杖,猪八戒揣着个馒头,沙悟净拎着个瓦罐,敖丙带着渔民送的渔网,唐僧的《人间经》被风吹得哗哗响。
“都妥当了?”孙悟空问。
“妥了。”众人异口同声。
他们望着三界的方向:花果山的小猴们拿着竹棍巡逻,高老庄的面馆飘出香味,情佛镜前挤满了人,情义泉边传来欢笑,人间的故事还在《人间经》上续写。
“心法时代,该交给他们自己走了。”唐僧的声音温和如旧。
五人相视一笑,转身走向不同的方向,身影渐渐融入烟火里。他们知道,真正的归位,不是回到原点,是把自己的心,融进众生的心里——这才是最根本的法门:心之所向,即是西天;情之所系,便是修行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XJ5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