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六章:陈曦教娃做风筝(科普启蒙)
红星轧钢厂家属区那片宽敞的水泥空地上,此刻如同煮沸的饺子锅,充满了孩童的尖叫、欢笑和奔跑的脚步声。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孩子,像一群撒欢的小马驹,围着空地中央那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、胡子拉碴、眼神却异常明亮的“孩子王”——陈曦!
陈曦蹲在地上,面前摊着一堆“宝贝”:皱巴巴的旧报纸、长短不一的细竹篾(是他从废料堆里精心挑选打磨的)、一小罐苏静姝用面粉熬制的浆糊、还有几团颜色各异的旧毛线(秦淮茹贡献的)。
“都看好了啊!小崽子们!”陈曦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,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热情,他拿起两根长短一致的竹篾,“做风筝!骨架最重要!要对称!要平衡!就像咱们做的轴承!两边受力要一样!不然……”他故意把两根竹篾交叉放歪,“啪!”一声,竹篾弹开,“飞起来就栽跟头!转圈圈!掉下来!”
“哈哈哈!栽跟头!”棒梗带头大笑起来,小当和槐花也咯咯首笑。
“别笑!认真学!”陈曦板起脸,眼中却带着笑意。他熟练地用细线将两根竹篾在交叉点绑紧,形成一个稳固的十字骨架。“骨架稳了!架子就硬!抗风!”
接着,他拿起一张旧报纸,仔细地铺在骨架上,用浆糊小心地沿着边缘涂抹。“蒙皮要平整!不能有褶!有褶就兜不住风!跑不快!”他一边说,一边用手掌轻轻按压,动作轻柔得如同抚摸情人的脸颊。
最后,他拿起一根长长的毛线,系在骨架交叉点下方,又在毛线末端,仔细地系上几条用旧布条做的“尾巴”。“尾巴!关键!”陈曦拎起做好的风筝雏形,在空中比划着,“尾巴长点!重点!风筝飞起来才稳!不会乱晃!像飞机屁股后面那个大翅膀!压舱石!懂不懂?!”
“懂——!”孩子们拖着长音回答,眼睛亮晶晶的。
“线!”陈曦拿起一个缠着麻线的木轱辘(自制),“线要绷紧!不能松!松了风筝就没劲!飞不高!像轴承里的链条松了!转不动!明白吗?!”
“明白——!”
“好!现在!排队!一人一个!自己动手!棒梗!你带头!看着点妹妹!”陈曦一声令下,孩子们立刻兴奋地排好队,领材料,蹲在地上,学着陈曦的样子,笨拙却无比认真地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。
陈曦穿梭在孩子们中间,时而蹲下指导:“这根篾短了!换一根!”时而纠正:“浆糊抹多了!浪费!”时而鼓励:“对!就这样!压平!”他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、眼神凶狠的“雷子叔”,而是一个耐心、细致、甚至有点絮叨的“孩子头”。汗水顺着他沾满浆糊和报纸屑的脸颊滑落,他却浑然不觉,眼中闪烁着一种从未有过的、近乎纯粹的快乐光芒。
很快,一只只形状各异、色彩斑驳(用蜡笔涂鸦)的风筝在孩子们手中诞生了!虽然有的骨架歪歪扭扭,有的蒙皮皱皱巴巴,有的尾巴长短不一,但每一只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和期待!
“放风筝喽——!”棒梗一声欢呼,率先拽着线,在空地上奔跑起来!其他孩子也纷纷效仿!
“呼啦——!”
“飞起来啦!”
“我的也飞了!”
“快看!快看!飞得好高!”
一只只承载着童真和梦想的风筝,在初夏微风的托举下,摇摇晃晃地挣脱了地心引力,向着湛蓝的天空飞去!如同挣脱束缚的鸟儿,自由翱翔!孩子们仰着小脸,兴奋地追逐着、尖叫着、欢笑着!阳光洒在他们红扑扑的脸蛋上,洒在那些高高飘扬的风筝上,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画卷!
陈曦站在空地中央,仰头看着漫天飞舞的风筝,嘴角咧开一个憨厚而满足的笑容。他指着那些在风中稳稳飞翔的风筝,声音洪亮地对围拢过来的孩子们说:
“看见没?!风!就是动力!是它推着风筝往上跑!线!就是控制!咱们手里攥着线!风筝就得听咱们的话!让它往左就往左!往右就往右!高一点!低一点!都行!”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一张张充满好奇和兴奋的小脸,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、如同金属般铿锵的力量:
“科学!就是这道理!搞懂了风!搞懂了线!搞懂了平衡!搞懂了力量!咱们就能让东西!听咱们的话!想让它飞!它就能飞!想让它转!它就能转!想让它干活!它就得干活!明白吗?!”
“明白——!”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,声音清脆响亮,充满了对未知力量的向往和崇拜!
这充满童趣和科学启蒙的一幕,恰好被路过视察的轧钢厂工会主席老李看在眼里。他站在家属楼二楼的阳台上,看着空地上那个被孩子们簇拥着、讲得眉飞色舞的陈曦,看着那些高高飞扬的风筝和孩子们脸上纯真的笑容,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和赞赏!
几天后,一封盖着轧钢厂工会大红印章的邀请函,送到了后罩房。
“陈曦同志:兹邀请您于本周六下午两点,在厂家属区活动中心,担任‘红星轧钢厂职工子弟科技兴趣班’(第一期)特聘讲师,主题:风筝里的科学奥秘。望准时出席。”
陈曦拿着那张薄薄的纸片,手指微微颤抖。他抬起头,看向林枫、苏静姝、李蔓……同伴们眼中都充满了鼓励和笑意。
“雷子叔!去啊!给厂里的小崽子们露一手!”棒梗兴奋地跳着脚。
陈曦深吸一口气,用力地点了点头!眼中燃烧起一种前所未有的、名为“被需要”和“价值实现”的火焰!
周六下午,轧钢厂家属区活动中心那间临时布置的教室里,坐满了大大小小、充满好奇的孩子们。他们的父母——轧钢厂的工人们,也挤在教室后面,饶有兴致地看着。
陈曦站在讲台前,穿着他那件洗得发白、却特意熨烫过的工装。他有些紧张,手心微微出汗,但当他看到台下那一双双清澈明亮、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时,心中的紧张瞬间被一种巨大的责任感所取代!
他没有照本宣科。他带来了那只做得最精致、飞得最稳的风筝。他拆解风筝,讲解骨架的平衡、蒙皮的作用、尾巴的稳定原理……他用最朴实的语言,将复杂的力学原理融入其中。
“……风从风筝下面吹过,速度快!压力小!风从上面吹过,速度慢!压力大!这一小一大!就产生了一股向上的力!托着风筝往上跑!这就叫……伯努利原理!”陈曦指着风筝的翼面,尽量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话解释着。
台下的孩子们听得似懂非懂,小脸上写满了困惑和新奇。大人们也交头接耳,觉得这“雷子叔”讲的东西虽然新鲜,但有点深奥。
就在这时——
一个坐在前排、扎着两个羊角辫、穿着红色灯芯绒外套、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,怯生生地举起了小手。她的眼睛亮晶晶的,像两颗黑葡萄,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光芒。
“雷子叔!”小女孩的声音清脆悦耳,带着一丝稚嫩的疑惑,“那……那天上飞的大飞机……那么大!那么重!也是靠风吹起来的吗?也是……也是这个‘伯努利’吗?”
陈曦的目光瞬间被这个小女孩吸引!他看着她那双充满求知欲的清澈眼睛,看着她小脸上那认真的表情,仿佛看到了当年第一次被轴承模型吸引的棒梗!一股巨大的惊喜和灵感如同电流般瞬间击中了他!
他猛地睁大了眼睛!眼中爆发出如同星辰般璀璨的光芒!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,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、无比灿烂的笑容!
他几步走到小女孩面前,蹲下身,平视着她的眼睛,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,却充满了巨大的热情和不容置疑的肯定:
“问得好!小同志!问得太好了!”
他猛地站起身,面向所有孩子,声音陡然拔高,带着一种近乎宣告般的兴奋和力量:
“飞机!当然也是靠这个道理飞起来的!翅膀!就是大号的风筝!风!就是它的动力!伯努利原理!就是它飞上天的秘密!”
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,仿佛己经看到了下一堂课的场景:
“下节课!咱们不做风筝了!”
他大手一挥,声音如同洪钟,在教室里轰然回荡,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承诺和巨大的吸引力:
“咱们——做飞机模型——!!!”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YDX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