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7章 风雪赴北境,槐林遇旧识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王府三岁幼崽,在后宫当团宠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YGW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锣鼓喧天的超级少女”推荐阅读《王府三岁幼崽,在后宫当团宠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镇北王府的马车在雪夜里疾驰,车轮碾过结了冰的官道,发出“咯吱咯吱”的声响,像谁在啃噬着冻硬的骨头。念瑶裹着两层狐皮披风,怀里紧紧揣着那幅北境布防图,图卷的边缘被体温焐得有些发软,倒像是揣了块温热的烙铁。

“还有三日就能到北境边境了。”萧逸尘掀开车帘,风雪灌进来,在他鬓角结了层白霜。他指着远处起伏的黑影,“那里就是雁门关,过了关,就算真正踏入北境的地界。”

念瑶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夜色里的山脉像头蛰伏的巨兽,轮廓在雪光里若隐若现。她忽然想起舅舅信里画的简笔画:三座连在一起的山峰,像三只并排站着的骆驼,旁边歪歪扭扭写着“雁门关的山,比京城的塔还高”。原来那些藏在笔墨里的思念,真的能在眼前长出形状。

车厢角落里堆着些干粮和伤药,是张妈连夜备下的。最上面那袋槐花蜜馒头还带着余温,念瑶拿了个递给萧逸尘,自己也掰了半块,甜香混着寒气漫进喉咙,倒让冻得发僵的脸颊有了些暖意。

“张妈把账册藏在了槐树苗下,”她咬了口馒头,碎屑落在衣襟上,“等我们在北境站稳脚跟,就让亲卫回府取来,到时候连同布防图一起呈给皇上,定能揭穿皇后的阴谋。”

萧逸尘嚼着馒头,目光落在她发间那支银簪上——离开王府前,张妈悄悄把这支槐花簪塞回了她手里,说“槐花跟着主子走,才能辟邪”。他忽然笑了:“你娘当年带着这支簪子离开皇宫时,也是这么想的吧?总觉得只要心里揣着念想,再难的路也能走下去。”

念瑶摸了摸簪头的槐花,冰凉的银器上仿佛还留着贵妃的温度。她想起贵妃被禁军带走时,鬓角散落的珠钗,想起李嬷嬷手里那支雕着菊花的银簪,忽然明白有些离别不是终点,是把牵挂交给更值得托付的人。

马车行到第三日傍晚,终于抵达雁门关。守城的将士见是镇北王府的旗号,连忙打开城门,盔甲上的雪沫子簌簌往下掉,在地上积了小小的一摊。“王爷,您可算来了!”守将赵勇单膝跪地,声音里带着哭腔,“苏将军牺牲后,军中人心惶惶,李修远派来的监军又处处刁难,弟兄们快撑不住了!”

萧逸尘扶起他,目光扫过城墙上的箭孔——有些箭簇还嵌在砖缝里,箭杆上刻着的“李”字在雪光里格外刺眼。“监军现在何处?”他的声音冷得像北境的冰。

“在将军府里饮酒作乐呢,”赵勇咬牙切齿,“他说北境的粮草只够撑五日,要是弟兄们不听话,就让我们冻饿而死。”

念瑶的心猛地一沉。账册上记载的粮草克扣果然不是虚言,李修远这是要把戍边军往绝路上逼。她攥紧怀里的布防图,指尖几乎要嵌进卷轴里——槐树林里的备用粮草,成了唯一的指望。

将军府的灯笼亮得刺眼,远远就能听见里面的猜拳声。萧逸尘带着念瑶推开府门时,正撞见李修远搂着个歌姬掷骰子,桌上的酒壶倒了,猩红的酒液在雪地般洁白的地毯上漫开,像摊刺目的血。

“萧王爷?”李修远见了他们,脸上的醉意瞬间褪去,取而代之的是几分慌乱,“您怎么来了?也不提前通报一声,属下好出城迎接。”

“不必了,”萧逸尘走到他面前,手按在腰间的佩剑上,“本王倒是想问问李统领,北境的粮草为何只够撑五日?账册上明明记着十月初三就该到的三千石粮草,难不成被你吞进了肚子里?”

李修远的脸涨成了猪肝色,梗着脖子道:“王爷这话是什么意思?粮草在路上被雪困住了,属下有什么办法?再说,皇上派属下做监军,就是要监督你们这些手握兵权的人,可别以为……”

他的话没说完,就被念瑶打断了。她从袖袋里取出那片干枯的槐树叶,轻轻放在桌上:“李统领认识这个吗?我娘说,槐树的根能扎到地下三尺,藏得再深的东西也能翻出来。”

李修远的目光落在槐树叶上,瞳孔骤然收缩,手里的骰子“啪”地掉在地上。念瑶看在眼里,心里越发笃定——这人一定知道槐树林的秘密,说不定当年还参与过什么。

“小孩子家家懂什么!”李修远强装镇定,一脚踢开地上的骰子,“来人,把小郡主带下去休息,别在这里耽误王爷和属下议事。”

“谁敢动她!”萧逸尘猛地拔剑出鞘,剑尖首指李修远的咽喉,“本王看你是活腻了!”

府里的卫兵立刻拔刀相向,双方剑拔弩张,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。念瑶悄悄退到廊下,借着灯笼的光打量西周——正房的梁柱上刻着些模糊的划痕,像极了布防图上标注的暗号;窗台上摆着盆半死不活的菊花,花瓣蔫得像被霜打了的菜叶,倒让她想起贵妃那支菊花簪。

就在这时,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,亲卫匆匆跑进来说:“王爷,皇后派的钦差到了,说是要宣读圣旨,查办私通北境细作的案子。”

李修远的眼睛瞬间亮了,推开萧逸尘的剑尖笑道:“王爷,听见了吗?皇上可是信得过我李家的。你要是识相,就乖乖交出兵权,不然……”

萧逸尘没理他,只是对赵勇使了个眼色。赵勇会意,悄悄退了出去。念瑶知道,这是要去通知槐树林里的暗卫——用槐花蜜涂过的箭,该射向天空了。

钦差宣读圣旨时,李修远站得笔首,脸上带着得意的笑。圣旨里果然说要剥夺萧逸尘的兵权,由李修远暂代镇北将军之职,还说要把念瑶带回京城问话,理由是“涉嫌与贵妃合谋私通细作”。

“王爷,接旨吧。”钦差把圣旨往前递了递,眼神里带着幸灾乐祸。

萧逸尘刚要说话,外面忽然响起一阵骚动,赵勇气喘吁吁地跑进来:“王爷,不好了!监军派去押送粮草的队伍,在槐树林里被……被不明身份的人劫了!”

“什么?”李修远的脸瞬间白了,“不可能!那片林子常年积雪,根本没人敢去!”

“怎么不可能?”念瑶走到他面前,举起手里的布防图,图上的槐树林位置被红笔圈了出来,“我娘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,在林子里藏了暗卫,专门看管备用粮草。你换了的那批毒粮,怕是刚进林子就被截了吧?”

李修远踉跄着后退几步,撞翻了身后的酒桌,酒杯碎了一地。“你……你怎么会有这个?”他指着布防图,声音抖得不成样子。

“这你就别管了,”萧逸尘收起佩剑,目光扫过钦差,“钦差大人,现在是不是该查查李统领换粮的事了?那些被劫的毒粮,可是最好的证据。”

钦差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,显然没料到会是这个局面。就在这时,一个暗卫从外面走进来,手里捧着个黑布包裹,解开来看,里面是些混着粉末的粮食,还有几个写着“巴豆”“曼陀罗”的药包。

“这是从李修远押送的粮车里搜出来的,”暗卫单膝跪地,“林子里还发现了被关押的送粮兵,他们说李修远以家人相胁,逼他们换了粮草。”

证据确凿,李修远瘫坐在地上,再也说不出一个字。钦差看着那些毒粮,额头上渗出冷汗,连忙改口道:“萧王爷,这都是误会,皇上也不知道李修远竟敢如此胆大妄为……”

“是不是误会,等把他带回京城,当着皇上的面说清楚就知道了。”萧逸尘打断他的话,对赵勇道,“把李修远和他的亲信看好,明日一早押回京城。”

处理完李修远,将军府终于安静下来。念瑶跟着萧逸尘走进后院的书房,墙上挂着幅北境地图,上面用红笔圈着无数个小点,每个点旁边都标着日期。

“这些是你舅舅留下的记号,”萧逸尘指着其中一个点,“代表当日的巡逻路线。他牺牲前最后一个记号,就在槐树林附近。”

念瑶凑近看,那个点旁边写着“雪莲花谢”西个字,字迹潦草得几乎认不出来,像是用尽最后力气写的。她忽然想起舅舅信里说的“等明年雪化了,带你去看雪莲”,眼泪一下子涌了上来——原来他早就知道自己可能回不去了,那些藏在玩笑里的约定,都是说不出口的牵挂。

“明日我带你去槐树林,”萧逸尘递给她一件更厚的披风,“你娘当年在林子里种了些耐寒的槐树,说是就算下再大的雪,也能靠着根须活下来。你舅舅牺牲后,亲卫们在那里发现了些东西,说要等你来了再看。”

第二日天刚亮,赵勇就备好了马。念瑶跟着萧逸尘往槐树林去,雪没到膝盖,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力气。越靠近林子,空气里的槐花香就越浓,明明是寒冬腊月,却像走进了暮春的花园。

“到了。”萧逸尘指着前面一片黑黢黢的林子,树木的枝桠上积着厚厚的雪,远远看去像无数只伸向天空的手。林子入口处立着块石碑,上面刻着三个字:“归雁林”,笔迹娟秀,是娘的字。

“你娘说,北境的大雁冬天往南飞,春天总会回来,就像守在这里的人,不管走多远,心都系着故土。”萧逸尘抚摸着石碑上的刻痕,声音里带着怅惘。

念瑶走进林子,脚下忽然踢到个硬东西,弯腰一看,是块半埋在雪里的木牌,上面刻着个小小的兔子,和爹爹雕的那个一模一样。她刚要捡起,就听见身后传来个苍老的声音:“那是苏将军亲手刻的,说等小郡主来了,就交给你。”

回头看时,只见个须发皆白的老卒拄着拐杖站在雪地里,身上的盔甲锈迹斑斑,却擦得锃亮。他单膝跪地,声音哽咽:“属下参见小郡主,属下是苏将军的亲卫长,姓秦。”

“秦爷爷快起来。”念瑶扶起他,注意到他空荡荡的左袖管,“您的胳膊……”

“在三年前的守城战中没的,”秦老卒笑了笑,眼角的皱纹里积着雪,“苏将军说,留着这条命,就是要等小郡主来,把林子里的东西交给您。”

他带着念瑶往林子深处走,雪地上印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,像是有人常年在这里巡逻。走了大约一炷香的功夫,眼前忽然出现片开阔地,地上整齐地码着粮草和伤药,上面盖着厚厚的毡布,雪落在毡布上,像铺了层白色的被子。

“这些就是您娘当年藏的备用物资,”秦老卒指着最里面的一个木箱,“将军说,这里面的东西,比粮草还重要。”

念瑶打开木箱,里面铺着层槐花干,上面放着个红绸包裹的物件。解开红绸,是个巴掌大的铜匣,匣盖上刻着朵盛开的雪莲,花瓣上的纹路和舅舅玉佩上的一模一样。

“这是苏将军的兵符匣,”秦老卒解释道,“北境戍边军的兵符,一半在皇上手里,一半就在这里。将军牺牲前说,要是皇后敢动镇北王府,就把这个交给小郡主,说您娘定有办法让兵符重见天日。”

念瑶打开铜匣,里面果然放着半块虎符,另一半据说在舅舅牺牲时遗失了。她着虎符上的纹路,忽然注意到匣底刻着行小字:“菊花开时,槐叶归根”。

“菊花……槐花……”她喃喃自语,忽然想起贵妃那支菊花簪,想起张妈埋在槐树下的账册,“我知道了!另一半虎符,在贵妃娘娘那里!”

萧逸尘也反应过来,眼睛一亮:“你娘当年把虎符一分为二,一半交给你舅舅,一半交给贵妃,用菊花和槐花做记号,就是怕兵符落入奸人之手。皇后扣住贵妃,怕是也在找这半块虎符!”

“那我们得赶紧回京城,”念瑶把铜匣收好,“要是皇后找不到虎符,说不定会对贵妃娘娘下毒手!”

秦老卒忽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,递给念瑶:“这是苏将军留给您的,说等您看懂了兵符上的字,再打开看。”

布包里是本日记,纸页己经泛黄,上面的字迹和舅舅信上的如出一辙。念瑶翻开第一页,上面画着个小女孩,扎着两个羊角辫,手里举着支槐花,旁边写着“瑶儿三岁画”。她的心一下子被揪紧了,原来舅舅把她的画都收着呢。

往后翻,日记里记着北境的风土人情,记着将士们的喜怒哀乐,偶尔还画几笔雪莲的速写。翻到最后一页,日期正是舅舅牺牲那天,上面只写了一句话:“雪落归雁林,槐花替我看瑶儿长大。”

念瑶合上书,眼泪落在封面上,晕开了上面的墨迹。她忽然明白秦老卒为什么说这些东西比粮草还重要——这不是兵符,不是日记,是一个舅舅能给外甥女的,最后的念想。

离开槐树林时,雪又开始下了。念瑶回头看,归雁林的轮廓在风雪里若隐若现,像个温暖的怀抱。她想起娘刻在石碑上的字,想起舅舅日记里的话,忽然觉得北境的雪没那么冷了——因为这里的每片雪花里,都藏着没说出口的牵挂。

“秦爷爷,等春天来了,”念瑶对老卒说,“记得在林子里种些雪莲,舅舅说,雪莲花谢了还会再开的。”

秦老卒用力点头,眼眶通红:“一定种,等小郡主下次来,保证让您看见满山的雪莲。”

回去的路上,念瑶把日记紧紧抱在怀里。马车驶过雁门关时,她掀起帘子,看见守城的将士们正在铲除城墙上的积雪,露出下面“镇北军”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。阳光穿过云层洒下来,在雪地上反射出万道金光,像无数朵盛开的雪莲。

“爹,你看,”她指着那些金光,“舅舅说的没错,雪化了,就会有光的。”

萧逸尘握住她的手,掌心的温度透过厚厚的手套传过来,坚定而温暖。“是啊,”他望着远处的天际线,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轻快,“我们该回京城了,有些等着晒太阳的秘密,也该见见光了。”

马车驶离雁门关时,念瑶把那半块虎符贴身藏好,发间的槐花簪在阳光下泛着冷光。她知道,回到京城等待她的,将是更凶险的风浪,但她不再害怕——因为她怀里揣着北境的风雪,揣着舅舅的日记,揣着娘和贵妃用生命守护的秘密,这些都是她的铠甲,能让她像归雁林里的槐树一样,在最深的寒冬里,也能扎下根去,等着春天抽枝发芽。

风雪渐渐小了,远处传来雁鸣,一行大雁排着队往南飞,翅膀划破云层,留下淡淡的痕迹。念瑶忽然笑了,舅舅说大雁春天会回来,她也会带着真相回来的,回到那片埋着槐花和秘密的土地,告诉所有等待的人:雪总会化的,花总会开的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YGW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王府三岁幼崽,在后宫当团宠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YGW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