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29章 槐花酿出春消息,宫墙深处议红妆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王府三岁幼崽,在后宫当团宠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YGW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王府三岁幼崽,在后宫当团宠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王府三岁幼崽,在后宫当团宠最新章节随便看!

长安的暮春,总带着些黏糊糊的暖意。沉香殿外的“西海花”圃己冒出嫩芽,混在青石板缝隙里的槐花籽发了细叶,竟缠着绿萼梅的新枝往上爬,像两条悄悄牵手的绿藤。

念瑶正对着波斯工匠送来的新镜调整衣襟,镜面上的粉晕映得她耳尖发红。淑妃坐在对面的软榻上,手里捻着枚刚绣好的槐花荷包,金线勾的花瓣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。“再过三日便是上巳节,”她忽然开口,针尖在布面上顿了顿,“宫里要在曲江池畔设宴,邀了些青年才俊,先生也去走走?”

镜中的人影晃了晃。念瑶将鬓边的归雁花重新别好——那是“归雁花”女孩托商队带来的,花瓣用了新的染法,一半是槐花白,一半是晚霞红。“书院的活字工坊刚出了新模,”她避开淑妃的目光,指尖划过案上的《星图补编》,“撒马尔罕的使者还在等回话,怕是走不开。”

淑妃放下荷包,从妆奁里取出支赤金点翠的凤钗。钗头镶着颗鸽血红的宝石,周围缀着细小的珍珠,是当年陛下赏的珍品。“这是贤妃昨日送来的,”她将凤钗往念瑶发间比了比,“说波斯的使者带了位公子,是大食的学者,精通算学与星象,想请先生指点一二。”

话音刚落,殿门就被推开。德妃扶着侍女的手走进来,手里捧着个描金漆盒,盒盖打开,里面是套湖蓝色的苏绣衣裙,上面用银线绣着归雁星图。“听说曲江池的宴会上要赛诗,”她笑得眉眼弯弯,“先生穿这身去,保管压过那些名门闺秀。”

淑妃的目光在衣裙上转了圈。那银线是用西域的蚕丝做的,在日光下能泛出七彩光,是江南织造特意为德妃绣的,全长安只此一件。“姐姐费心了,”她语气依旧温和,却拿起案上的棉布长衫,“先生在书院穿惯了这个,再说……”

“妹妹这就不懂了,”德妃打断她,将衣裙往念瑶怀里送,“那大食学者据说生得俊朗,又懂海外风物,与先生正是相配。再说了,总不能让人家觉得,归雁书院的先生穿得不如宫里的宫女体面。”

贤妃的笑声恰在此时响起。她带着三公主走进来,手里把玩着串东珠手链,珠子圆润,是东海进贡的极品。“听说德妃妹妹送了新衣裳,”她的目光在念瑶身上打了个转,“我也来凑个热闹——前几日吏部尚书家的公子托人来说,想向先生请教《几何原本》的批注,不知先生肯不肯赏脸?”

淑妃放下手里的棉布衫。吏部尚书是朝中重臣,他的公子年少成名,据说一手簪花小楷写得比女子还娟秀。“尚书公子的才学是好,”她慢悠悠地说,“只是听说他连雁门关都没出过,怕是听不懂先生说的红海星象。”

德妃立刻接话:“还是大食学者好,走南闯北见多识广,又懂医理,上次李公公的眼疾,他还帮着太医院出过主意呢。”

贤妃轻轻哼了声:“外邦人再好,终究是外人。哪比得上咱们中原的世家子弟,知书达理,还能护着先生不受委屈。”

念瑶忽然想起归雁书院的百家宴。伊本·归雁用大食文写菜单,赵槐生用汉文标注做法,最后端上桌的,是混着西域香料和中原蜜糖的槐花糕。她从锦袋里掏出张纸条,是威尼斯少年画的《西海婚俗图》,上面用炭笔写着:“红海的新人要交换珊瑚,欧洲的要交换戒指,归雁书院的学子说,最好的聘礼是同看一片星空。”

“二位姐姐请看,”她将图递给贤妃和德妃,“书院的孩子们说,天下的婚事,其实都差不多——不过是两个人想一起种同一片花,读同一本书。”

淑妃眼睛一亮,从妆奁深处取出个旧账本。纸页泛黄,上面是赵承宇年轻时的笔迹,记着归雁楼的收支,其中一页写着:“永乐五年,用三车槐花蜜换了波斯的星图,值。”旁边画着个小小的笑脸。“赵老掌柜昨日托商队带来的,”她指着笑脸,“说这才是最好的‘交换’。”

正说着,太医院院判匆匆进来。手里拿着封西域来的信,信封上盖着归雁书院的槐花印。“是伊本·归雁先生写的,”院判笑得眼角堆起皱纹,“说撒马尔罕的天文台新发现了颗亮星,想请念瑶先生给取个名字,还说……还说他自己取了个汉文名字,叫‘伊和’,取‘西海祥和’之意。”

德妃的脸瞬间亮了。“伊和,”她念着这个名字,指尖在描金漆盒上敲出轻快的节奏,“这名字好,一听就是和和气气的,配先生正好。”

贤妃却摇了摇头:“名字再好也没用,总不能让先生嫁去大食吧?再说了,他懂中原的规矩吗?知道三书六礼吗?”

三公主忽然从袖袋里掏出个布偶。是用归雁书院的棉布做的,一个穿着中原长衫,一个披着西域长袍,手里共捧着本书,书皮上绣着“归雁”二字。“这是先生教我们做的,”小姑娘把布偶放在案上,“说不管穿什么衣裳,只要捧着同一本书,就是一家人。”

殿内一时安静下来。风拂过窗外的花圃,新冒的嫩芽在风中轻轻摇晃,槐花的细藤缠着绿萼梅的新枝,竟分不清谁依着谁。念瑶忽然笑了,从匣子里取出三枚铜模——分别刻着汉文的“和”、大食文的“和解”、拉丁文的“和谐”。“这是书院新铸的,”她将铜模分到三位娘娘手里,“孩子们说,字都能找到亲戚,人为什么不能?”

淑妃拿起汉文的“和”字模,指尖抚过上面的凹痕。“明日曲江池的宴,”她忽然看向念瑶,目光温和如春水,“就穿姐姐们送的新衣裳去吧。不是为了见谁,是让他们看看,归雁书院的先生,既能穿棉布长衫整理典籍,也能戴赤金凤钗谈论星象——就像这铜模,既能印汉文,也能印外文。”

德妃立刻接口:“我让小厨房做些波斯的点心,配着中原的茶,先生带去宴上尝尝。”

贤妃也笑着说:“吏部尚书家的公子和县主府的小姐也会去,听说县主小姐也懂些算学,正好和先生聊聊《周髀算经》。”

暮色漫进沉香殿时,念瑶对着玻璃镜试穿湖蓝色的苏绣衣裙。镜中的人影既熟悉又陌生,银线绣的归雁星在衣摆上闪着光,鬓边的归雁花与赤金凤钗相映,竟有种奇异的和谐。淑妃站在身后,为她系上槐花荷包:“你看这镜中的你,”她忽然叹了口气,“既有书院的清,又有宫墙的艳,就像归雁花,本就该开得这般热闹。”

窗外的“西海花”圃里,最后一缕阳光落在嫩芽上。槐花藤与绿萼梅枝缠得更紧了,仿佛在悄悄说,明天的风,定会带着新的消息。念瑶摸着腰间的荷包,忽然想起赵承宇信里的话:“所谓良缘,不是找个和你一样的人,是找个愿意和你一起,让不同的花在同一片土里开花的人。”

三更的梆子敲响时,她在书院日志上写下:“长安暮春,闻议婚嫁。见凤钗与棉布共存,听中原礼与外邦俗齐论。忽然懂得,最好的红妆,不是金银珠宝,是有人愿与你共拓典籍,同观星象,让槐花与雪莲,在同一页纸上结果。”

笔尖的槐花墨在纸上晕开,像朵小小的云。殿外的风带着新翻泥土的气息,混着槐花的甜,绿萼梅的清,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银线香,在夜色里慢慢酿着。念瑶知道,明日曲江池的宴会上,或许会有惊艳的才俊,或许会有投机的试探,但这些都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她会带着书院的铜模,带着孩子们的布偶,让长安知道,归雁书院的春天,从来不止一种颜色。

就像那株爬满花架的藤本槐,既开得出宫墙里的规矩,也开得出书院外的烂漫;就像她自己,既能在典籍楼里批注《几何原本》,也能在曲江池畔,戴着赤金凤钗,笑着说一句:“不知哪位愿意与我共译波斯的星图?”

夜色渐深,沉香殿的灯还亮着。镜中的人影静静伫立,衣摆上的归雁星仿佛真的在闪烁,与窗外的星空连成一片。或许在某个看不见的角落,有颗新的亮星正在升起,等着被一个叫“念瑶”的女子,赋予一个温暖的名字——就像所有美好的故事,都在等待一个恰好的相遇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YGW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王府三岁幼崽,在后宫当团宠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YGW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