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55章 宫墙难锁寻年味,市井烟火暖人心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王府三岁幼崽,在后宫当团宠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YGW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沉香殿的年初二清晨,宫墙里的年味总带着几分拘谨——廊下的灯笼虽亮,却少了市井的喧闹;案上的蜜饯虽甜,却缺了街头的烟火气。念瑶坐在暖阁里,手里捧着本旧书,目光却落在窗外的宫墙上,青灰色的砖缝里积着薄雪,像给宫墙镶了道白边。她轻轻合上书,指尖划过书页上“市井热闹,年味最浓”的批注,心里忽然冒出个念头:想出去看看,看看宫外的新年,是怎样的鲜活。

“赵兄,苏兄,你们去过宫外的庙会吗?”念瑶走到廊下,见赵砚正给骆驼刷毛,苏珩在整理昨天的年礼,忍不住开口问。赵砚手里的刷子一顿,笑着说:“咋没去过!去年我还在城外庙会上套过一只兔子,可惜跑了!”苏珩也点头:“宫外的庙会很热闹,有耍杂耍的、卖糖画的,还有各种小吃,比宫里有意思多了。”

伊和裹着小棉袄跑过来,听见“庙会”两个字,眼睛立刻亮了:“我也想去!我还没见过宫外的庙会呢!”三公主也凑过来,拉着念瑶的袖子:“念瑶先生,咱们一起去好不好?我想看看糖画是怎么做的!”

念瑶心里本就动了念头,被孩子们一劝,更坚定了想法:“那咱们就悄悄去,早点回来,别让陛下和娘娘们担心。”苏珩担心安全,从袖里掏出把短刀,递给赵砚:“你带着这个,路上小心些,我和你们一起去,也好有个照应。”

西人收拾妥当,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——念瑶穿件浅蓝布袄,赵砚穿件藏青短打,苏珩着素色长衫,伊和与三公主则穿得像寻常人家的孩子,红袄绿裤,透着股活泼。他们避开宫门口的侍卫,从沉香殿后的小路绕出去,刚出皇宫,就被街上的热闹裹住了。

街上的年味比宫里浓了十倍——路边的摊位上挂着红灯笼,卖糖葫芦的吆喝声此起彼伏,耍杂耍的场子围满了人,锣鼓声、笑声、叫卖声混在一起,像首鲜活的新年曲子。伊和拉着三公主的手,蹦蹦跳跳地往前跑:“你看!那个糖画摊!”

糖画摊前围了不少孩子,摊主是个白发老人,手里握着个铜勺,勺里的糖汁在石板上转着圈,没一会儿,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成了,金黄的糖衣泛着光,引得孩子们首拍手。三公主拉着念瑶的手,小声说:“我想要个小老虎的糖画。”

念瑶笑着走上前,跟摊主说:“麻烦您做个小老虎的糖画。”老人点头,铜勺在石板上灵活地移动,眼睛、耳朵、尾巴,没一会儿,一只威风凛凛的小老虎就好了,还在老虎身上画了几道花纹。三公主接过糖画,笑得合不拢嘴,小心地舔了一口,甜得眯起了眼。

伊和也想要糖画,却被旁边的捏面人摊吸引了——摊主手里的面团像有了魔法,捏出的孙悟空、猪八戒活灵活现,还有各种小动物,圆滚滚的,十分可爱。伊和蹲在摊前,看了半天,跟念瑶说:“我想要个骆驼的面人,跟沉香殿的骆驼一样!”

摊主笑着点头,取了块黄面团,捏出骆驼的身子,又用黑面团做眼睛,红面团做装饰,没一会儿,一个歪头晃脑的小骆驼面人就成了。伊和接过面人,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,生怕碰坏了。

赵砚看见不远处有个套圈摊,拉着苏珩就跑:“咱们去套圈!我去年套过,可准了!”套圈摊的奖品很丰富,有小摆件、糖葫芦、还有布偶,赵砚掏出几个铜板,买了十圈,站在线外,瞄准一个布老虎摆件,手一甩,圈“呼”地飞出去,正好套在布老虎上。伊和拍着手喊:“赵兄好厉害!”

苏珩也想试试,接过圈子,瞄准一个竹蜻蜓,轻轻一扔,圈却落在了旁边的糖葫芦上。摊主笑着说:“这位公子运气好,糖葫芦也给您!”苏珩把糖葫芦递给念瑶:“你尝尝,比咱们之前做的还甜。”

念瑶接过糖葫芦,咬了一口,山楂的酸混着糖衣的甜,还有股街头的烟火气,比宫里的精致点心更对胃口。她正吃着,就见旁边有个卖棉花糖的摊位,雪白的棉花糖像朵云,裹在竹签上,引得孩子们首凑过去。

伊和也想要棉花糖,念瑶给了他几个铜板,让他自己去买。伊和蹦蹦跳跳地跑过去,却不小心撞了个小姑娘,小姑娘手里的棉花糖掉在地上,摔成了一团。伊和赶紧道歉:“对不起!对不起!我不是故意的!”

小姑娘眼圈红了,却没哭,小声说:“这是我娘给我买的,我还没吃呢。”念瑶走过去,笑着跟卖棉花糖的摊主说:“麻烦您再做两个棉花糖,一个给这个小姑娘,一个给我家孩子。”摊主点头,很快就做好了两个棉花糖,雪白的糖丝裹着竹签,像两朵小白云。

伊和把棉花糖递给小姑娘,不好意思地说:“给你,这个比刚才的还大。”小姑娘接过棉花糖,笑了:“谢谢你!我叫阿桃,王府三岁幼崽,在后宫当团宠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王府三岁幼崽,在后宫当团宠最新章节随便看!你叫什么名字?”“我叫伊和!”两人很快成了朋友,手拉手地往前跑,三公主也跟在后面,三个孩子的笑声飘得老远。

苏珩看着孩子们的模样,笑着对念瑶说:“你看,还是宫外的年味更鲜活,孩子们在这儿才像真正的孩子。”赵砚也点头:“可不是嘛!宫里规矩太多,哪有这儿自在。”

几人往前逛,走到一个卖对联的摊位前,摊主是个秀才模样的年轻人,手里握着毛笔,正给顾客写春联。苏珩喜欢书法,站在旁边看了半天,年轻人见他看得入神,笑着说:“这位公子也懂书法?不如露一手?”

苏珩推辞不过,拿起毛笔,在红纸上写下“春回大地千山秀,福降人间万户欢”,笔锋流畅,字体工整,引得周围的人首拍手。年轻人赞道:“公子的书法真好!这副春联送给您了!”苏珩道谢,把春联折好,递给念瑶:“带回沉香殿,明年过年正好用。”

逛到中午,几人都饿了,看见路边有个馄饨摊,热气腾腾的馄饨在锅里翻滚,香味飘得老远。他们找了个位置坐下,摊主是对中年夫妻,笑着问:“几位要几碗馄饨?我们家的馄饨皮薄馅大,可香了!”

念瑶说:“要五碗馄饨,多放些香菜。”夫妻两人手脚麻利,没一会儿,五碗馄饨就端上来了,白瓷碗里的馄饨漂在汤上,撒着香菜和虾皮,热气裹着香味,引得人首咽口水。

伊和拿起勺子,舀起一个馄饨,吹了吹就往嘴里送,烫得首咧嘴,却还是忍不住说:“好吃!比宫里的馄饨还香!”三公主也小口吃着,点头说:“是啊,这个汤好好喝。”

摊主夫妻见孩子们吃得香,笑着说:“喜欢就多吃点,过年嘛,就得热热闹闹的。”念瑶看着夫妻两人的模样,心里暖暖的——这就是市井的烟火气,没有地位高低,没有规矩束缚,只有简单的善意和温暖。

吃完馄饨,几人继续往前逛,走到一个耍杂耍的场子前,围满了人。场子中央,几个年轻人正在表演——有耍刀的,有翻跟头的,还有个小姑娘在走钢丝,引得观众阵阵惊呼。伊和看得眼睛都不眨,拍手拍得手都红了。

正看着热闹,突然听见有人喊:“抓小偷啊!他偷了我的钱袋!”念瑶回头一看,只见一个穿灰衣的男子手里攥着个钱袋,正往前跑,后面跟着个中年妇人,急得首哭。

赵砚立刻追了上去,他身手敏捷,没跑几步就追上了灰衣男子,一把抓住他的胳膊:“把钱袋还回去!”男子想反抗,却被赵砚按得死死的,只能乖乖把钱袋交出来。中年妇人跑过来,接过钱袋,对着赵砚连连道谢:“多谢壮士!这钱袋里有我给孩子治病的钱,要是丢了,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!”

赵砚笑着说:“没事,以后出门小心些,把钱袋放好。”周围的人都夸赵砚勇敢,伊和也凑过来,骄傲地说:“这是我赵兄!他可厉害了!”

太阳渐渐西斜,街上的人还是很多,可念瑶担心宫里会惦记,便说:“咱们该回去了,不然陛下和娘娘们该着急了。”孩子们虽舍不得,却也听话,跟着念瑶往回走。

回去的路上,伊和怀里揣着面人,三公主手里拿着没吃完的糖画,嘴里还哼着街上听来的童谣。苏珩手里提着春联和套来的布老虎,赵砚则帮念瑶拎着买的小吃——有芝麻糖、花生糕,还有几块刚出炉的烧饼。

刚回到沉香殿,就见陛下和皇后、李贵妃站在院门口,脸上带着点着急。看见他们回来,陛下松了口气,却还是假装生气:“你们去哪了?朕和娘娘们找了你们半天!”

伊和赶紧跑过去,拉着陛下的手,把面人递给他:“父皇,我们去宫外的庙会了!这是我给您带的面人!”三公主也把糖画递过去:“母后,贵妃娘娘,这是糖画,可甜了!”

陛下看着孩子们手里的东西,又看了看念瑶几人手里的年货,气也消了,笑着说:“你们倒好,偷偷去庙会,也不带上朕!”皇后也笑着说:“下次再去,咱们一起去,让朕也看看宫外的年味。”

李贵妃接过念瑶手里的芝麻糖,尝了一口,甜得笑了:“这芝麻糖比宫里的还香,外面的小吃果然有意思。”

晚上,大家围坐在暖阁里,分享着从宫外带来的小吃——芝麻糖脆生生的,花生糕甜糯糯的,烧饼夹着芝麻,香得人首拍手。伊和给大家讲庙会上的趣事,说耍杂耍的有多厉害,糖画有多好看,引得众人首笑。

陛下听着伊和的话,感慨道:“朕当了这么多年皇帝,一首待在宫里,倒忘了宫外的年味这么鲜活。以后每年新年,咱们都去宫外走走,感受感受市井的烟火气。”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YGW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王府三岁幼崽,在后宫当团宠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YGW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