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了团长的全力支持,修械所的第二个大项目——子弹复装,立刻上马。
整个独立团再次被动员起来。
警卫班的战士们,除了日常的警戒任务,多了一项“寻宝”的工作。
他们走村串户,用团部发的边区票,向老百姓收购一切含铅的东西。
破旧的铅管、打渔用的铅坠、屋顶上防漏水的铅皮……甚至连一些富户人家里废弃的锡制祭器(含铅),都被他们给搜罗了回来。
另一边,一支精干的侦察小队,化装成行商,冒着巨大的风险潜入县城。
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,就是不惜一切代价,从药铺里搞到陈思树点名要的“氯酸钾”和“硫磺”。
而在修械所内部,则是一片热火朝天。
陈思树将引信生产的任务,暂时交给己经能独立操作车床的老张师傅。
他自己则带着赵大山和孙猴子等几个最机灵的学徒,一头扎进“子弹复装线”的建设中。
第一台关键设备,是“弹壳整形压力机”。
陈思树利用那台缴获的螺旋千斤顶,配上一个用硬木和钢板加固的框架,成功地改造出一台小型的、手动的压力机。
最核心的部件,是用来给弹壳整形的“模具”。
这东西对精度的要求极高,内壁的尺寸,必须和全新的子弹壳一模一样。
陈思树亲自上阵,操作着那台土法车床,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,用一块最好的钢料,小心翼翼地镗削、打磨,硬是给他“磨”出一套合格的7.92毫米口径的弹壳整形模具。
当第一枚发黑、变形的7.92毫米毛瑟弹弹壳,被放进压力机,然后在一阵令人牙酸的“嘎吱”声中,被挤压进模具,再取出来时,所有人都发出惊叹。
那枚旧弹壳,仿佛焕发新生,变得圆润、光滑,尺寸也恢复到标准状态。
第二个难关,是底火。
这是整个流程中最危险的环节。
侦察小队成功地从县城带回宝贵的氯酸钾和硫磺。
陈思树把自己关在一个单独的小屋子里,任何人不准靠近。
他用最原始的石臼,小心翼翼地研磨着各种材料。
氯酸钾、硫磺、赤磷(从火柴头上刮下来的)、还有磨得极细的玻璃粉……
他脑海里的模拟器,己经对配方和工艺进行了上万次的安全模拟。
但他依旧不敢有丝毫大意。
最终,一种比糊糊稍微干一点的、灰色的混合物,被他成功地调配出来。
他用一根自制的竹签,将这种敏感的击发药,一点点地、小心翼翼地填入被敲掉了旧底火的弹壳底部,然后用一个小小的铜片盖住,再压实。
一个全新的底火,就这么诞生了。
第三步,是铸造弹头。
收集来的各种铅制品,被扔进一个大铁锅里融化。
铅水被浇筑进陈思树设计的、可以一次铸造十枚弹头的石墨模具(用找到的天然石墨块雕刻而成)里。
冷却后,一枚枚银灰色的、带着毛刺的铅弹头就被取出来。
经过简单的修整,就成了合格的成品。
最后一步,是总装。
整形好的弹壳,被固定在另一台简易的压力机上。
用一个自制的小量勺,精确地舀一勺黑火药倒进去。
然后放上新铸造的铅弹头,摇动压力机的手柄,将弹头稳稳地压入弹壳的开口处,并将其边缘牢牢地包裹住。
当第一发“独立团造”的7.92毫米复装子弹,被陈思树从机器上取下来时,整个修械所都沸腾。
这枚子弹,看起来有些丑陋。
黄铜的弹壳是旧的,上面还带着岁月的痕迹。
银灰色的铅弹头,也远不如原装的铜被甲弹头那么漂亮。
但它,是一枚真真正正的、能打响的子弹!
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在陈思树的指导下,学徒们分工合作,形成一条简陋但高效的流水线。
清洗弹壳、整形、去底火、装新底火、灌火药、铸弹头、总装……
一发发崭新的复装子弹,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。
一周后,当王铁山再次来到修械所时,看到的是摆在桌子上的一百发码得整整齐齐的复装子弹,以及旁边堆成小山一样的铅弹头和整形好的弹壳。
“我的老天爷……”
王铁山拿起一发子弹,作者“爱吃酒鬼牛肉的雨儿”推荐阅读《抗战:从造哑火弹开始崛起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放在手心里翻来覆去地看,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。
“你小子……你小子还真他娘的给老子弄出来了!”
“团长,这只是第一批,工艺还不成熟,必须进行实弹测试。”陈思树说道。
“测试!马上就测试!”王铁山大手一挥,豪气干云,“警卫员!通知各营连长,都给老子滚到后山靶场去!今天,老子要让他们开开眼!”
……
后山靶场。
人山人海。
独立团有头有脸的军官,几乎都到齐了。
他们围在一个临时的射击台前,看着桌上那一百发长相奇特的“新子弹”,一个个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。
“这就是陈所长弄出来的新子弹?能打响吗?”
“听说是用打过的弹壳做的,这玩意儿靠谱吗?别把枪给炸了!”
“看着就悬乎,弹头都是铅做的,跟咱们平时用的不一样啊。”
大部分人,都抱着怀疑的态度。
王铁山看着手下们的表情,也不说话,只是嘿嘿一笑。
他拿起一支保养得最好的中正式步枪,亲自检查了一遍枪膛,然后从桌上拿起五发复装子弹,熟练地压入弹仓。
他拉动枪栓,将第一发子弹顶上膛。
“咔嚓!”
清脆的金属声,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。
王铁山举起枪,瞄准了一百米外的一个人形靶。
所有人的心,都提到了嗓子眼。
“砰!”
一声清脆的枪响,划破靶场的宁静。
王铁山的肩膀微微一震,一股硝烟从枪膛里冒了出来。
成功击发!没有炸膛!
紧接着,报靶员的喊声从远处传来:“报告!命中胸环!”
靶场上,先是死一般的寂静,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!
“打响了!真的打响了!”
“还打中了!一百米啊!”
王铁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
他没有停下,飞快地拉动枪栓,将剩下的西发子弹,一发接一发地射了出去。
“砰!砰!砰!砰!”
枪声连绵不绝,整个过程行云流水,没有丝毫的卡顿。
“报告!五发全部命中!”报靶员的声音里都带着一丝激动。
这下,所有人都被彻底镇住。
这复装子弹,不光能打响,不光不卡壳,这精准度……好像比仓库里那些放好几年的原装货还要好?
“都愣着干什么?”王铁山放下枪,枪管还在冒着热气。
他指着桌上的子弹,对着手下的营连长们吼道:“都给老子上来试试!亲手试试!”
几个营长早就按捺不住了,一窝蜂地冲了上来。
一营长抢过一支三八大盖,二营长拿起一支汉阳造。
他们各自装上口径对应的复装子弹,开始轮流射击。
“砰!砰!砰!”
靶场上,枪声响成了一片。
惊呼声和赞叹声,也此起彼伏。
“我的天!真顺畅啊!比我那珍藏的十发原装子弹还好用!”
“这后坐力感觉都比平时小一点,也更稳!”
“陈所长!您就是俺们的再生父母啊!”
陈思树微笑着解释道:“因为我们每一发子弹的火药量,都是精确控制的,所以弹道性能很稳定,后坐力也一致。不像那些不同兵工厂生产的子弹,装药量有多有少。”
一番话,又让这些只知道打枪的军官们听得云里雾里,但他们看向陈思树的眼神,己经从敬佩,变成彻底的崇拜和敬畏。
王铁山看着眼前这火爆的场面,听着手下们发自内心的赞叹,只觉得浑身舒坦,比打了个大胜仗还高兴。
他走到陈思树身边,用力地拍着他的肩膀,压低声音,用一种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语气说道:
“小子,你给老子听好了!从今天起,修械所的规模,再扩大一倍!人手,我再给你调一个连!材料,整个根据地,你想要什么,就拿什么!”
王铁山死死地盯着陈思树,眼睛里燃烧着前所未有的野心和期望。
“子弹的事,你给老子玩命地造!老子要让独立团的兵,以后打仗,子弹都是论箱往上抬的!”
“老子要让小鬼子知道,什么他娘的,才叫火力覆盖!”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Z27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