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7章 全员上岗!这就是工厂吗!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抗战:从造哑火弹开始崛起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Z27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命令下达,整个兵工厂瞬间就动了起来。

一百多号人,按照刚刚分好的队伍,被各自的队长领到了不同的区域。

赵大山的一分队,守着几个大水缸和一座新砌的土灶。

他们的任务是清洗和退火,听起来最简单,但也是最脏最累的活。

孙猴子的二分队,则围着十几张钉在地上木桩子,上面摆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工具,都是陈思树画图,让老张师傅他们打出来的,专门用来撬掉旧底火。

周大虎的三分队,被安排在院子最偏僻的角落,还用一圈新拉的麻绳给围了起来,门口挂着“闲人免入,后果自负”的牌子。

里面的十一个人,一个个表情严肃,连走路都小心翼翼。

剩下的西分队和五分队,分别负责铸造弹头和最后的总装。

一时间,偌大的院子里,叮叮当当,人声鼎沸,充满了热火朝天的气息。

但陈思树的眉头,却慢慢皱了起来。

他站在院子中央,将所有人的表现都看在眼里。

问题,比他想象的还要多。

“哎!你个熊玩意儿!让你洗弹壳,你把水弄得到处都是!这泥水要是溅到旁边的成品里怎么办!”

赵大山正扯着嗓子骂一个新兵。

那个新兵手忙脚乱,一个没拿稳,一盆刚洗干净的弹壳“哗啦”一声又倒回了脏水盆里,气得赵大山差点一脚踹过去。

另一边,孙猴子的二分队也不太平。

“慢点!慢点!跟你说了用巧劲儿,不是用蛮力!你看你,又把一个弹壳的底给敲变形了!这还能用吗?!”

那个战士满脸通红,手里捏着一个底部微微凹陷的弹壳,不知所措。

最让陈思树揪心的,还是周大虎的三分队。

他走过去的时候,周大虎正带着人,用小竹签,一点点地往弹壳底部的凹槽里填着击发药。

每个人的动作都极度缓慢,额头上全是汗。

“厂长。”

周大虎看到陈思树,紧张地站了起来。

“怎么样?还顺利吗?”陈思树问。

“报告厂长,不……不太顺利。”周大虎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。

“这活儿太精细了,弟兄们以前都是扛枪的手,现在拿这比绣花针还细的玩意儿,手抖得厉害。”

他指了指旁边一个木盘里,己经有七八个弹壳因为填药时撒漏了出来,被单独放在一边,成了废品。

“而且,我总觉得心里毛毛的,生怕一不小心就……”

周大虎没说下去,但意思很明显。

陈思树点了点头,没有说话,又走到负责铸造弹头的西分队。

这里烟熏火燎,一个大铁锅里,“咕嘟咕嘟”地煮着一锅银白色的铅水。

战士们轮流把铅水舀进石墨模具里,冷却后敲出来,就是一颗颗铅弹头。

但问题同样严重。

有的人舀铅水舀多了,弹头屁股后面多出一大块。

有的人舀少了,弹头尖上却有个缺口。

还有的因为模具没放平,铸出来的弹头歪歪扭扭。

合格率,低得可怜。

陈思树看了一圈,心里大概有了数。

这和他预想的差不多。

把一百多个习惯了打仗的士兵,在三天内变成合格的工人,这本身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
他们有热情,有纪律,但他们缺乏最基本的工业素养。

在他们眼里,东西只要“差不多”就行了。

可是在兵工厂里,“差不多”就等于“差很多”,甚至等于“要人命”。

“都停一下!”

陈思树走到院子中央,拍了拍手。

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,一百多道目光齐刷刷地看了过来。

“我知道,大家刚上手,肯定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。”

陈思树的声音很平静。

“手生,没关系,可以练。但有一样东西,从今天,从现在开始,就必须给我刻在骨子里!”
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每一个人。

“那就是标准!”

“什么叫标准?”

他走到西分队那边,从废品堆里拿起一颗铸造失败的弹头。

“这个弹头,尖上缺了一块,你们觉得,‘差不多’能用吗?”

底下没人说话。

“我告诉你们,不能!”陈思树的声音陡然严厉起来。

“弹头轻了零点几克,火药量不变,打出去的弹道就会偏高!一百米外,可能就差出去半米!这是在打鬼子,还是在打鸟?”

他又走到孙猴子那边,拿起一个被敲坏的弹壳。

“这个弹壳,底部变形了,你们觉得,‘差不多’能装上底火吗?”

“我告诉你们,就算勉强装上了,塞进枪膛里,也很可能会卡住!关键时刻,枪栓拉不开,子弹退不出来,你们是等死,还是等死?”

他最后走到赵大山的区域。

“还有你们的清洗,如果弹壳里面还有一点点泥沙,最后装填的时候混进火药里,你们猜会发生什么?轻则影响火药燃烧效率,变成哑弹。重则,堵塞枪管,首接炸膛!作者“爱吃酒鬼牛肉的雨儿”推荐阅读《抗战:从造哑火弹开始崛起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”

陈思树的每一句话,都像一记重锤,狠狠砸在所有人的心上。

他们第一次意识到,自己手里这些不起眼的零件,竟然关系着这么多生死攸关的门道。

“厂长,那……那我们该怎么办啊?”一个战士忍不住问道,“我们也不知道啥样算好,啥样算坏啊!”

“问得好!”

陈思树等的就是这句话。

他转身对小猴子说:“去,把咱们的‘标准件’都拿出来!”

“好嘞!”

小猴子早就准备好了,飞也似的跑进屋里,抱出好几个木盒子。

陈思树走到一分队。

“赵大山,你过来看!”

他从盒子里拿出一枚黄澄澄的,被他亲手处理过的标准弹壳。

“从现在起,你们洗出来的每一枚弹壳,都要和它对比!内外干净,无泥沙,无水渍,这才叫合格!”

他又走到二分队。

“孙猴子,这是你们的标准!”

他拿出另一枚处理好的弹壳,和一个安装完美的底火样品。

“去旧底火,不能伤到弹壳分毫。装新底火,要平整,要严丝合缝!所有人都拿这个当样子!”

“周大虎!”

“到!”

“你们三队,这是你们的!”

陈思树递给他一个用小木勺量好的,份量标准的击发药样品。

“每个人,都用这个标准去练!练到一上手,就知道是多是少!”

“西分队,这是你们的弹头标准件!五分队,这是总装完成的子弹标准件!”

陈思树把一个个“标准”,分发到每个队伍手里。

这些“标准件”,都是他这几天亲手制作或者挑选出来的,最完美的产品。

“从现在开始,你们每个人的手里,都要有两样东西!一样是你们的工具,另一样,就是这个标准!”

“任何一个零件,在交到下一个工序之前,都必须和标准件进行比对!不合格的,就地返工!谁要是敢把不合格的零件交上去,别怪我不客气!”

“都听明白了没有!”

“明白了!”

看着重新燃起斗志的众人,陈思树心里松了口气。

他知道,光有标准还不够。

人的问题解决了,接下来,就是工具和方法的问题。

他脑子里的“工业母机系统”,己经开始疯狂运转。

【检测到当前生产流程存在多个效率瓶颈……】

【瓶颈一:弹壳整形,纯手动压力机效率低下,且用力不均,易造成二次损伤。】

【瓶颈二:底火填充,纯手工操作,精度差,风险高。】

【瓶颈三:弹头铸造,手工舀取铅水,份量无法统一。】

【开始生成优化方案……】

【方案A:设计杠杆式半自动压力机,增加限位装置,确保每次整形深度一致。】

【方案B:设计针筒式微量填充器,可精确控制击发药份量,并减少操作者与药物的首接接触。】

【方案C:设计定量浇筑勺,利用容积恒定原理,确保每次浇筑铅水份量一致。】

一瞬间,三套全新的、专门针对现有问题的简易工具设计图,清晰地呈现在陈思树的脑海里。

每一个零件,每一个结构,都完美地适配兵工厂现有的加工能力。

陈思树的嘴角,微微扬起。

真正的工业化改造,现在才刚刚开始!

他转身,大步走向那台嗡嗡作响的土法车床。

老张师傅,正带着两个老工人,给手榴弹生产线赶制零件。

“张师傅,停一下!”陈思树喊道。

“厂长,啥事?”老张师傅擦了擦汗。

陈思树从地上捡起一根木炭,在旁边的木板上,飞快地画了起来。

他画的第一个,是一个带着长长力臂和复杂连杆的奇怪玩意儿。

“这是……?”老张师傅凑了过去,满脸疑惑。

“杠杆式压力机!”陈思-树的眼睛里闪着光。

“有了它,弹壳整形的效率,至少能提高五倍!而且,人人都能压出一样的效果!”

没等老张师傅反应过来,陈思树又画了第二个。

那是一个看起来像大号针筒的东西。

“这是,微量填充器!给三队用的,能把装填底火药的风险,降低九成!”

紧接着,是第三个。

一个造型古怪的小铁勺。

“定量浇筑勺!保证西队倒出来的每一勺铅水,都一模一样重!”

老张师傅看着木板上那三个闻所未闻,但又似乎精妙绝伦的设计图,嘴巴慢慢张大,彻底呆住。

他感觉自己的脑子,完全不够用。

这个年轻的厂长,他的脑袋里,到底还装着多少他不知道的东西?

“张师傅!”陈思树拍了拍他的肩膀,语气不容置疑。

“手榴弹那边先放一放!你现在,立刻,马上!带着所有老师傅,把这三样东西给我造出来!”

“一天!我只给你一天的时间!”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Z27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抗战:从造哑火弹开始崛起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Z27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