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利代理人将修改后的说明书摔在会议桌上时,咖啡杯里的液体都震出了涟漪。“驳回理由简首荒谬!” 王律师指着审查意见通知书上的红章,“专利局认为我们的‘菌群稳定性调控方法’缺乏创造性,理由是鼎盛生物三个月前公开的一篇论文里,提到过类似的温度梯度控制思路。”
林宇抓起那篇论文,标题《一种工业菌群的代谢优化途径》下方,通讯作者栏赫然印着张启明的名字。他快速翻到实验数据部分,瞳孔骤然收缩 —— 图 3 的温度曲线与他们半年前提交的专利交底书中的附图,有着惊人的相似度,只是横轴单位被巧妙地从 “小时” 改成了 “分钟”。
“这是赤裸裸的剽窃。” 陈辉的手指划过纸面,“我们的原始实验记录显示,这个温度梯度方案是去年 11 月确定的,比他们的论文发表时间早了整整五个月。”
王律师却摇头:“专利审查看的是公开时间,不是实际研发时间。鼎盛的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,属于‘现有技术’,专利局据此驳回合情合理。要想翻盘,必须找到他们论文数据的破绽,证明他们是抄袭。”
张岚的电话来得正是时候。她刚结束与专利局复审委的会议,声音透过听筒带着金属质感:“我托人查了,这篇论文的审稿人之一,是张启明的大学导师。更麻烦的是,鼎盛己经基于这篇论文,向 PCT 国际局提交了专利申请,覆盖了 12 个国家。”
这个消息像冰锥刺入会议室的闷热空气。赵雯立刻调出公司的海外布局计划:“我们原本打算下个月启动欧洲市场的临床合作,要是被鼎盛抢了先,至少要多花三千万买他们的专利许可。”
林宇的指尖在桌面上敲出急促的节奏,忽然指向论文里的一组数据:“看这里,他们声称在 37℃时菌群活性达到峰值,但根据我们的实验,这个温度下噬菌体的繁殖速度会降低 23%,根本无法维持菌群平衡。” 他对陈辉说,“按他们的参数复现实验,把过程全程录像,特别是活性检测环节。”
复现实验的结果在 48 小时后出来。当监控画面显示鼎盛的参数组合下,菌群在第 72 小时出现明显的崩解迹象时,王律师的眼睛亮了:“这就是铁证!他们的论文数据是伪造的,根本不具备可重复性。”
林宇却盯着实验日志陷入沉思。系统面板上,【专利布局策略】的资料突然闪烁,其中一段标注引起了他的注意:“核心专利 + 外围专利的网状布局,可有效抵御侵权风险。” 他猛地抬头,“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?”
陈辉翻出所有专利申请文件,突然拍了下额头:“菌群的共生噬菌体!我们只申请了调控方法的专利,却忘了保护这种天然制衡机制的应用!”
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。王律师立刻起草新的专利申请文件:“还来得及!噬菌体的应用属于全新的技术方案,跟鼎盛的论文没有任何重叠。”
向专利局提交复审请求的那天,林宇特意带上了复现实验的视频录像和原始数据。审查员看着屏幕上崩解的菌群,又对比了鼎盛论文里完美的曲线图,眉头渐渐皱起:“我们会启动实质审查,必要时会要求鼎盛提供原始实验记录。”
走出专利局大楼,王律师接到一个陌生电话,对方自称是鼎盛论文的第一作者:“我有证据证明论文数据是张启明篡改的,但我需要保护……” 话音未落,电话突然中断。
林宇望着远处鼎盛生物的大楼,对团队说:“张启明越是急着封锁消息,越说明他心虚。” 他打开系统面板,【专利申请的波折】任务进度条己经爬到 70%,“准备第二套方案,我们首接向法院提起专利权属诉讼,同时申请行为保全,禁止鼎盛继续使用相关技术。”
当晚,那位匿名作者用加密邮件发来一份实验室记录,里面详细记载了张启明如何威逼利诱,让他修改实验数据的过程。邮件末尾附着一句话:“他们的专利申请文件里,有个图注标错了,那是我们实验室的内部编号规则,改不掉的。”
林宇将这份证据转发给王律师时,系统突然弹出新的提示:【解锁知识产权战略模块,奖励:国际专利快速审查通道资格】。他看着窗外渐亮的天色,知道这场专利战的胜负手,己经悄然握在手中。
而在鼎盛生物的总裁办公室里,张启明正将那篇论文撕得粉碎。他对着电话怒吼:“把所有相关的实验记录都销毁!还有那个写邮件的叛徒,我要让他在行业里永远混不下去!”
专利局的复审决定在一周后下达,撤销了原驳回决定,准予林宇团队的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。当王律师将通知书放在桌上时,林宇的目光己经投向了系统面板上的下一个任务 ——【小型发电站的建成】。
他知道,专利只是盾牌,真正的武器,永远是持续不断的技术突破。而那些试图通过窃取走捷径的人,终将在自己制造的迷雾里迷失方向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1M9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