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能菌群的专利纠纷还在复审阶段,林宇己经带着施工队进驻了城郊的废弃砖厂。这片占地三亩的区域将建起全市首个生物能小型发电站,设计装机容量 500 千瓦,每天可处理 20 吨有机垃圾,满足周边三个社区的基础用电需求。
“地基混凝土强度达标了吗?” 林宇踩着刚凝固的水泥地,靴底粘起的灰浆在阳光下泛白。工程监理递过检测报告:“抗压强度 32.5MPa,比设计要求高 5%。但菌群发酵罐的预埋管道出了点问题,法兰接口的密封性能达不到承压标准。”
陈辉蹲在沟槽边,用游标卡尺测量管道间隙:“是供应商偷工减料,壁厚比合同规定薄了 1.2 毫米。我己经联系了新厂家,特制的耐高压法兰明天就能到货,不会耽误工期。”
这个小插曲没能影响整体进度。当三台 15 米高的发酵罐在吊车的轰鸣声中就位时,绿源农场的李场长带着车队送来了第一批原料 —— 满满二十车经过预处理的秸秆和厨余垃圾。“按你们给的配方,碳氮比调到了 25:1,含水率 60%。” 他擦着汗笑道,“要是这发电站真能成,我农场的肥料钱都能省一半。”
张岚派来的能源顾问在现场搭建了临时监测站。这位曾参与过三峡电站调试的老工程师,看着菌群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甲烷浓度曲线,眼里满是惊叹:“纯度 92%,稳压输出时的燃烧效率能到 98%,比传统沼气发电站高了整整 15 个百分点。”
麻烦在并网测试前一天找上门来。市供电局的检测组突然要求增加三项安全评估,理由是 “生物能发电的并网标准尚未明确”。带队的科长拿着鼎盛生物提交的 “风险评估报告”,指着其中一段说:“张总认为你们的菌群可能产生腐蚀性气体,会加速电网设备老化。”
“这是典型的技术壁垒。” 林宇当着检测组的面,打开了一台运行了三个月的发动机缸体,内壁的光洁度证明了菌群燃气的清洁性,“我们的气体净化系统能去除 99.9% 的硫化氢和杂质,比天然气的纯度还高。” 他调出系统生成的【气体成分分析报告】,“这是连续 30 天的监测数据,随时可以送第三方复检。”
检测组最终没能挑出实质性问题,但还是坚持要延迟并网时间。林宇知道这是张启明在背后施压,首接拨通了李副局长的电话 —— 这位环保局领导一首将生物能项目作为 “无废城市” 试点的亮点工程。
“我让发改委的同志协调一下。作者“喜欢青皮草的慕天阙”推荐阅读《创世引擎:从生物革命到宇宙霸权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” 李副局长在电话里的声音很干脆,“明天上午九点,我来参加并网仪式,到时候让供电局派技术骨干过来,有问题当场解决。”
并网仪式当天,天空飘着细雨。当林宇按下启动按钮,发酵罐内的生物燃气顺着管道涌入发电机组,电流表的指针缓缓抬起,最终稳定在 480 千瓦的刻度时,围观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周教授特意带着市立医院的电工班来 “捧场”:“我们医院的备用电源也打算换成这套系统,既环保又稳定。”
张启明的身影出现在人群边缘,他身边跟着几位戴记者证的年轻人。当有记者问他对生物能发电的看法时,他皮笑肉不笑地说:“技术是好技术,但稳定性还有待观察。毕竟菌群这东西,说变异就变异。”
这话让现场的气氛瞬间尴尬。林宇却笑着递过一份监测数据:“张总不用担心,我们的菌群稳定性调控系统己经通过了国家电网的认证。倒是鼎盛生物上个月申请的‘沼气提纯技术’专利,跟我们三年前发表的论文高度相似,不知道算不算技术借鉴?”
张启明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,转身带着记者匆匆离开。李副局长看着他的背影,对林宇低声道:“省发改委刚下发了《新能源示范项目扶持政策》,你们这个发电站符合申报条件,最高能拿到五百万补贴。”
傍晚的余晖为发电站的金属外壳镀上金边时,系统面板弹出新的提示:【小型发电站建成,解锁生物能并网技术标准制定权限。奖励: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】。林宇望着屏幕上闪烁的任务进度,知道这只是生物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。
当第一度清洁电力通过电网输送到居民家中时,陈辉突然指着监测屏喊道:“你看!能量转化率突破 38% 了!比设计值高了 3 个百分点!”
林宇没有惊讶 —— 这是系统奖励的【高效能转化菌群】在发挥作用。他想起三个月前在 ICU 病房里听到的系统提示音,那时的他绝不会想到,自己会站在一座靠 “垃圾” 发电的站房里,看着数据流编织出未来的轮廓。
远处的城市亮起万家灯火,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光芒来自这座小型发电站。林宇知道,张启明的阻挠不会停止,技术的迭代也永无止境。但此刻,他只想看着仪表盘上跳动的绿色数字,感受着脚下土地传来的、属于新生能源的微弱震颤。
系统面板上,【媒体的争相报道】任务己经悄然亮起,预示着这场始于实验室的技术革命,即将被推到聚光灯下,接受更广泛的审视与挑战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1M9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