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4章 活字启文明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3YL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最新章节随便看!

“汉兴纸”带来的震撼尚未平息,研造院的另一座工坊——“印艺坊”内,一场更深刻的变革正在孕育。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松烟的气息。坊主墨翟(化名,本为民间雕版巧匠),正对着几块刚刚雕刻好的梨木板,眉头紧锁。

“墨师傅,还是不行吗?”年轻的格物郎陈思(精通算学与设计)凑过来,看着木板上繁复精细的反体阳文,叹了口气。这是他们为印制《新农书》准备的雕版。每一块板,都需要技艺精湛的匠人耗费数日甚至十数日才能完成。一旦刻错一字,整版皆废。若要印制不同书籍,又需重新刻版,耗时耗力,成本高昂。

“唉,陈郎君,”墨翟揉了揉发酸的眼睛,“雕版之术,本就如此。若要刊印典籍,非举国之力、旷日持久不可。丞相欲广印农书、医书、算学启蒙,惠及万民……此等耗费,实难承受啊。”他想起丞相提供的那个匪夷所思的构想——“活字”,心中依旧觉得是天方夜谭。

“不!一定有办法!”陈思眼中闪烁着不服输的光芒。他脑海中回响着丞相的话:“活字之道,贵在‘活’!字乃个体,可分可合。若以胶泥塑单字,火烧令坚。排版时,按文取字,置于铁范,以药(松脂、蜡等)粘固。印毕,加热化药,字可取回再用。如此,则一字可印万书,万书不必重刻!”

原理清晰,但实践起来,困难重重。胶泥字模,烧制时极易变形开裂;排版时字模大小不一,高低不平,难以整齐;药剂的粘合与分离,温度难以掌控……他们己经尝试了数十种胶泥配方,烧废了上千个泥字,依旧无法解决根本问题。

“或许……我们该换种思路?”一个略显怯懦的声音响起。说话的是个叫阿土的少年学徒,原是研造院工地的流民,因心灵手巧被墨翟收为助手。他手里正摆弄着几个用不同材质边角料削成的小方块——有木头,有石片,甚至还有废弃的金属碎片。“墨师傅,陈郎君,泥巴太脆了,一烧就裂,一压就碎。能不能……用别的硬东西刻字?比如……锡?我听打铁的师傅说,锡比较软,好刻,也经烧……”

“锡?”墨翟和陈思同时一愣。他们一首执着于丞相所说的“胶泥”,却忽略了材质的可替代性!锡熔点低,易于熔铸成型,质地相对柔软,易于雕刻,而且不易锈蚀!

“阿土!好小子!”陈思猛地一拍大腿,“快!去找冶炼坊的刘师傅!问他有没有锡料!纯度越高越好!”

希望之火重新燃起!冶炼坊全力配合,提供了纯度较高的锡锭。墨翟带着阿土等几个巧手匠人,开始尝试铸造锡字。他们先制作了数千个大小一致的方形小铜范(字模模具),然后将熔化的锡液小心注入。冷却后,得到了一批大小、厚度几乎完全相同的锡质小方块。

接下来是刻字。这需要极高的耐心和技巧。墨翟亲自操刀,在光滑的锡块平面上,用极细的刻刀,反向雕刻出一个个清晰的字样。这是一个极其枯燥而繁重的工作。刻刀在锡面上划过的沙沙声,日夜不停地在印艺坊内回响。陈思则带着几个算学好的格物郎,根据常用字频,统计需要优先刻制的字数,设计排版方案。

刻好的锡字,被分门别类地存放在特制的字盘格子里,如同一支沉默的金属军队。

关键的排版时刻到了。一块西周带框的铁板(版范)被预热。陈思对照着《新农书》的第一页文稿,念道:“天、地、之、间……”

阿土和几个学徒飞快地在字盘里找到相应的锡字,按照顺序排列在预热的铁板上。墨翟则用一个小刷子,将熔融的松香、蜡和少量牛油混合成的粘合剂(经过无数次试验的最佳配方),均匀地涂抹在字模底部和缝隙之间。

粘合剂迅速冷却凝固,将一排排锡字牢牢固定在铁板上,形成一个平整的印版!虽然边缘还有些毛刺和不平整,但整体效果己远胜之前的泥版!

“上墨!”墨翟的声音带着颤抖。

刷子蘸着新调制的、更细腻的烟墨,均匀地涂刷在锡字凸起的字面上。

铺纸!覆上特制的毛毡!

用光滑的木板用力按压!

当纸张被小心翼翼地揭开时,工坊内一片死寂,随即爆发出震天的狂吼!

纸上,清晰、整齐地印着:“天地之间,农为邦本!”

字迹清晰,墨色均匀!虽不如雕版精细,但完全达到了实用的程度!更重要的是,印完后,只需将铁板放在小火上烘烤片刻,粘合剂融化,锡字便可轻松取下,清洗干净,等待下一次排版!

“活了!字活了!”阿土激动得又蹦又跳。

墨翟捧着那张还带着墨香的纸,老泪纵横:“活字……活字印刷!成了!丞相……成了啊!”

陈思看着那整齐的字行,看着字盘里那些可以随意组合、重复使用的锡字,仿佛看到了一座座无形的知识宝库正在打开大门!文明的传播方式,从这一刻起,被彻底改写!

当第一本由活字印刷、新纸装订的《新农书》样本,连同几块排好的锡字版和字盘,被郑重地送到诸葛亮面前时,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丞相,也久久无言。他抚摸着书册上那清晰的字迹,感受着那前所未有的、高效而充满生机的文化传播力量。

“赐名‘汉兴活字’!”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种历史见证者的庄严,“墨翟、陈思、阿土,及印艺坊所有有功人员,重赏!擢墨翟为‘印艺监’,秩比六百石!陈思擢格物院‘算学博士’!阿土擢为‘活字师’!此术,乃兴国文脉之重器!严加保密!扩大生产!除农书外,即刻筹备印制《防疫简易方》、《蒙学算经》、《新律令摘要》!务求以最快速度,传遍蜀中每一个郡县、乡亭!”

活字印刷与汉兴纸的结合,如同给蜀汉这架机器装上了高速运转的引擎。知识的壁垒被前所未有地打破。廉价的农书、医书、启蒙读物,如同甘霖,开始洒向渴望知识的土地。成都太学的学子们,第一次能够相对轻松地拥有自己的抄本(由印刷书册誊抄)。各地郡县学堂,也陆续收到了成批的启蒙教材。一种名为“知识”的力量,正在蜀中悄然积聚,等待着喷薄而出的时刻。

而遥远的洛阳,魏国太傅府内。司马懿看着细作费尽周折、付出巨大代价才弄到的一本残缺不全、字迹模糊的《新农书》(早期雕版印刷,质量较差),以及关于蜀中“神纸”和“活字术”的零星情报,陷入了长久的沉默。他放下书册,走到窗边,望着阴沉的天空,喃喃自语:“诸葛亮……你究竟在织一张怎样的网?纸张、活字……你想要的,恐怕不仅仅是粮食和刀兵吧?”他感到一种比战场失利更深的寒意,一种对未知变革的深深忌惮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3YL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3YL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