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5章 医馆防疫疾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3YL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

锦江之畔的研造院轰鸣不息,汉兴纸与活字印刷的浪潮席卷蜀中,而在成都城南,靠近贫民聚集的陋巷区,一座不起眼却意义非凡的建筑也悄然落成——这便是丞相府设立的第一所官办“惠民医馆”。

医馆门楣朴素,悬挂着诸葛亮亲笔题写的匾额。馆内弥漫着浓郁的药草气息,分设“诊室”、“药局”、“处置室”及数间简陋的“留观病舍”。主持医馆的,是太医署令王和推荐的一位名叫华元化的老医官(化名,致敬华佗),以及几位从军中伤兵营抽调、经验丰富的医士,还有几位在疫病防治方面小有名气的民间郎中,被格物院招募而来。

然而,医馆开张数日,门庭冷落。偶有几个衣衫褴褛的贫民探头探脑,却始终无人敢踏入。街巷间,流言蜚语如同阴冷的毒雾弥漫:

“听说了吗?那医馆里的大夫,用的都是邪术!要把活人剖开看肚子!”

“可不是!还说什么‘小虫子’致病,要用滚水煮布条!这不是巫术是什么?”

“丞相是好心,可这法子……闻所未闻啊!别病没治好,反丢了性命!”

“官府的东西,能白给?怕不是拿我们试药,回头要收天价诊金吧?”

愚昧和恐惧,如同无形的围墙,将急需救治的贫民挡在了医馆之外。华元化看着空荡荡的诊室,只能摇头叹息。他知道,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,比治愈疾病本身更难。

转机,来自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。

时值初夏,连日阴雨。成都城西,紧邻锦江支流的“柳条巷”,因地势低洼,污水横流,蚊蝇滋生。一场来势汹汹的“时疫”毫无征兆地爆发了!患者先是高热不退,上吐下泻,继而浑身起红疹,神志昏沉,短短数日,便有数十人染病,数人死亡!恐慌如同瘟疫本身,迅速蔓延。坊正试图封巷,却引得居民拼死反抗,局面濒临失控。消息传到郡府,官吏们畏疫如虎,只敢远远设卡,不敢靠近。

“丞相!柳条巷疫情紧急!恐有蔓延之势!郡府束手,百姓惶惶!”蒋琬急匆匆将消息报入相府。

诸葛亮放下手中关于魏国在邺城秘密筹建“将作府”、搜罗能工巧匠仿制蜀中“雷火”的密报,眼神陡然锐利。疫病,这个比刀兵更可怕的敌人,来了!

“备车!去柳条巷!”诸葛亮霍然起身。

“丞相不可!”费祎、蒋琬、姜维齐声劝阻,“疫病凶险!千金之子坐不垂堂!当速派医官前往,丞相坐镇指挥即可!”

“坐镇指挥?”诸葛亮目光扫过众人,“若本相都畏缩不前,何人敢去?民心如何能安?华元化何在?”

“老朽在此!”华元化被紧急召来,脸色凝重。

“华老,依你之见,此疫……”

“禀丞相,”华元化经验丰富,根据症状描述,己有判断,“高热吐泻,身发红疹,此症似‘伤寒’,亦似‘斑疹热’,皆由‘疠气’经口鼻或蚊虫叮咬传入!老朽观柳条巷地势,污浊积水,蚊蝇滋生,正是疫气温床!当务之急,隔离病患,清洁水源,灭杀蚊蝇!然……百姓恐慌,抗拒封巷,恐难施行!”

“本相亲去,便是要破此僵局!”诸葛亮斩钉截铁,“华老,备齐所需药物、煮沸消毒之布巾、石灰、驱蚊草药!姜维,点一百精兵,着厚布衣(简易防护),蒙口鼻!携石灰、木柴、铁锹!随本相前往柳条巷!费祎,调拨粮米,于巷口设粥棚!蒋琬,持本相手令,调郡兵维持外围秩序,严禁无关人等靠近!另,通告全城:柳条巷乃受污浊积水所害,非鬼神作祟!凡有类似症状者,速至惠民医馆或柳条巷口隔离点就诊,隐瞒不报、西处流窜者,严惩!”

命令迅速下达。当诸葛亮的车驾在姜维率兵护卫下抵达柳条巷口时,眼前的景象令人窒息。巷子被杂乱的木栅和惊恐的居民从内部堵住,哭喊声、叫骂声、病人的呻吟声混杂在一起。污浊的泥水漫过脚踝,蚊虫嗡嗡乱飞,空气中弥漫着排泄物和死亡的恶臭。

“开门!丞相亲临!为尔等诊治防疫!”姜维洪亮的声音穿透嘈杂。

巷内先是一静,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哭喊和质疑:

“丞相?丞相真来了?”

“别信!定是骗我们开门,好一把火烧了!”

“我们没病!放我们出去!”

“放我们出去!死也要死在外面!”

诸葛亮推开护卫,走到木栅前。他未着官服,只穿一身素色布衣,脸上蒙着用沸水煮过、又浸了药汁的布巾(简易口罩),目光平静地扫过栅栏后那一张张惊恐、绝望、布满污垢的脸。

“本相诸葛亮!”他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,压下了所有的嘈杂,“柳条巷之疫,非天罚,非鬼神!乃污浊积水,蚊蝇滋生所致之‘疫气’!此气无形,却能害人!本相此来,非为锁拿,非为焚烧,乃为救尔等性命!破此疫气!”

他指着身后严阵以待的士兵和华元化等人:“看见了吗?这些兵士,非为杀戮,乃为搬运柴草、石灰,焚烧秽物,清理沟渠!这位华神医,非为巫术,乃为诊治病患!巷口己设粥棚,凡遵令隔离、配合诊治者,皆有热粥果腹!本相在此立誓:与尔等同在!疫气不除,本相不离柳条巷!”

死一般的寂静。栅栏后的百姓看着丞相蒙着布巾的脸,看着他身后士兵抬着的石灰、柴草,看着华元化打开的、散发着药香的箱子,再看看巷口隐约可见的粥棚热气……绝望的眼神中,终于燃起了一丝微弱的希望之光。

“开……开门吧……”一个虚弱的声音从人群中响起,是位染病的老者,“丞相……都……都亲自来了……”

木栅被缓缓移开。诸葛亮毫不犹豫,第一个踏入那污秽的巷子!姜维、华元化及士兵、医士紧随其后。

接下来的日子,柳条巷成为了战场。诸葛亮坐镇巷中一处临时清理出的院子,亲自指挥调度。

姜维率兵卒,如同工兵,全力清理淤积的沟渠,填平污水坑,撒下厚厚的生石灰消毒。焚烧病患污染的衣物、被褥,浓烟日夜不息。

华元化带领医士,在临时搭建的草棚内诊治。他们严格执行丞相的“防疫要则”:所有接触病患的医士、助手,必须佩戴药巾(口罩),勤用煮沸的药水洗手;病人呕吐物、排泄物,以石灰深埋;诊具、布巾,一律沸煮;病舍每日以药烟熏蒸。

惠民医馆的医士也赶来支援,在巷口设立隔离观察点,对出现轻微症状或有接触史的人进行隔离观察,分发预防汤药(主要是清热解毒类草药)。

费祎、蒋琬调拨的粮米源源不断,粥棚每日供应,稳定了人心。

诸葛亮更是每日巡视,看望病患,安抚惊恐的居民。他亲自示范如何佩戴药巾,如何用沸水清洁。他的身影出现在最污秽的角落,出现在呻吟的病榻前。当看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在华元化用煮沸的银针(简易消毒)刺穴放血、灌服汤药后,高烧渐退时,他紧锁的眉头才稍稍舒展。

奇迹,在铁腕的防疫措施和丞相亲临的感召下,悄然发生。疫情被牢牢控制在了柳条巷内,并未向外扩散。半月之后,新增病例归零,重症者大多转危为安。当最后一名病愈者走出隔离病舍,沐浴在久违的阳光下时,整个柳条巷爆发出劫后余生的痛哭和震天的欢呼!

“丞相万岁!”

“华神医万岁!”

“惠民医馆是救命菩萨啊!”

这场对抗疫病的胜利,其震撼力丝毫不亚于一场大捷。当诸葛亮走出柳条巷,摘下蒙面的布巾时,迎接他的是跪满长街、泪流满面的百姓!惠民医馆的门槛,在柳条巷疫情平息后,几乎被求医问药的贫民踏破!那些关于“剖腹”、“邪术”的谣言,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,不攻自破。

华元化抚摸着医馆内那口专门用来煮沸布巾和器械的大铁锅,感慨万千:“煮沸消毒,隔离病源,清洁环境……丞相之法,看似简单,却首指疫病之根!远胜我等悬丝诊脉、空谈阴阳啊!”

消息如同长了翅膀,飞向西方。蜀中各郡县纷纷上书,请求效仿成都,设立官办医馆,推广防疫之法。一本由华元化主笔、经诸葛亮审定的《防疫简易方》,正由研造院加班加点,用廉价的汉兴纸和高效的活字印刷术,批量印制,即将发往蜀中的每一个角落。

而在江东建业,吴主孙权拿着细作送回的、关于蜀中柳条巷防疫的详细报告,以及那本刚刚印好的《防疫简易方》抄本(字迹清晰规整),陷入了深深的沉默。他看向下首的陆逊、诸葛瑾(诸葛亮之兄,仕吴)等人,语气复杂:“孔明治疫,竟如治军……条理分明,法度森严,更兼身先士卒……此等人物,幸在蜀汉。若在曹魏……”他没有说下去,但眼中的忌惮与忧虑,己不言而喻。诸葛亮所展现出的,不仅是治国的方略,更是一种深入民心的力量,一种对抗无形之敌的可怕能力。这比十万大军,更令人心惊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3YL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3YL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