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条巷的硝烟散尽,惠民医馆的声望如日中天。而另一股变革的潜流,正沿着新铺就的、以水泥加固的官道,悄然涌向蜀中各郡县。成都太学东侧,一座崭新而朴素的建筑群落拔地而起,青砖灰瓦,门楣高悬“成都官立蒙学堂”的匾额。这里是诸葛亮“重教育”国策落地的第一块基石。
开学之日,没有钟鸣鼎食的排场,只有简单的仪式。诸葛亮亲临,看着下方聚集的数百名学子。他们大多衣衫陈旧,面有菜色,眼中却闪烁着对知识近乎贪婪的光芒。这些,是经过初步筛选的寒门子弟及匠户子弟,年龄从垂髫到弱冠不等。在他们身后,是更多被挡在门外、翘首以盼的身影。
“今日,此门为尔等而开!”诸葛亮的声音清朗,回荡在空旷的校场上,“非因尔等门第显赫,乃因尔等心中向学!太学之道,非世家专属!蒙学之基,当泽被万民!入此门,当知:学非为功名利禄,乃为明事理,长才干,报效家国!格物致知,经世致用,方为求学之本!”
言简意赅,却如洪钟大吕,敲在每个寒门学子和在场观礼的世家代表心上。人群中,一个瘦小的身影——正是研造院印艺坊的少年阿土,激动得小脸通红,紧紧攥着刚领到的、用“汉兴纸”装订的《蒙学识字》、《基础算经》课本。这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机缘!
然而,平静的水面下,暗礁丛生。蒙学堂的课程设置,如同一把利刃,刺向了传统经学的核心。每日上午,诵读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等圣贤书;下午,则教授基础算学(加减乘除、田亩计算)、简易绘图(辨识山川地形、器物结构)、甚至还有半日“格物实践”——辨识五谷、了解简易农具原理、参观研造院外围工坊(严格限制区域)!
“荒谬!离经叛道!”太学博士谯周,一位以维护儒学正统著称的老臣,在私下聚会中对着几位世家出身的同僚愤然拍案,“算学绘图,乃商贾匠人之术!格物实践,更是玩物丧志!让稚子沾染此等俗务,如何能养浩然正气?如何能通圣贤大道?长此以往,圣学将绝矣!”
他的话引起了部分守旧派官员和世家名士的共鸣。流言在成都的茶楼酒肆间悄然滋生:“蒙学堂教出来的,都是账房先生和木匠胚子!”“学了格物,心就野了,目无尊长!”“寒门贱子,也配与世家子弟同习圣贤书?乱了纲常!”
这股暗流很快在蒙学堂内部激起了波澜。几个出身小吏家庭的学子,被家中长辈耳提面命,在算学和绘图课上故意懈怠、捣乱。更有甚者,一个被某世家暗中资助的年轻助教,在讲授《论语》“君子不器”时,刻意引申:“君子当通晓大道,岂能拘泥于器物小道?算学绘图,终是下乘,尔等寒门学子,当以圣贤书为要,莫要舍本逐末,误入歧途!”话语间,充满了对“格物”之学的轻蔑。
课堂气氛瞬间变得压抑。许多寒门学子低下头,握着炭笔(研造院新制,用于绘图)的手微微颤抖,刚刚燃起的求知火苗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。阿土咬着嘴唇,看着纸上刚刚画了一半的水车结构图,眼中满是不甘和委屈。
消息很快传到诸葛亮耳中。他并未立刻发作,而是让负责蒙学教务的格物郎陈思(己升任学监)详细汇报。陈思忧心忡忡:“丞相,守旧之力,根深蒂固。若强行压制,恐激起学子逆反,更授人以柄。”
诸葛亮沉吟片刻,眼中闪过一丝锐利:“堵不如疏。他们不是鄙薄‘器’吗?本相便让他们看看,‘器’之力,如何载‘道’!传令:三日后,蒙学堂全体师生,并请太学诸博士、朝中有清议之臣,齐聚集贤殿!本相要上一堂‘格物’大课!”
集贤殿,庄严肃穆。蒙学堂数百学子与太学博士、朝臣分列而坐,气氛微妙。诸葛亮立于殿前,身后立着一架蒙着黑布的巨大物件。
“诸君,”诸葛亮声音平静,却带着无形的压力,“今日所议,何为学之根本?是皓首穷经,空谈道德?还是格物穷理,经世致用?”他目光扫过谯周等面露不豫之色的博士,继续道,“《易》云:‘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’道器本为一体,岂可分而论之?无器,道何以载?无道,器何以明?”
他猛地掀开黑布!一架结构精巧、足有一人高的水力驱动模型展现在众人面前!木制的水轮、精巧的齿轮、联动的曲轴……正是研造院依据诸葛亮图纸,结合蜀中水利实际,正在秘密研制的水力鼓风机核心部件的放大模型!
“此为何物?”诸葛亮问道。
殿中一片寂静。学子们瞪大了眼睛,博士们则一脸茫然。
“此乃‘水力鼓风’之器!”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种澎湃的力量,“用于冶炼工坊,可借江河奔流之力,驱动巨轮,带动风箱,鼓入强风!其效,十倍于人力、畜力!有此器,则精钢产量倍增!甲胄更坚,刀剑更利!将士手中戈矛,便是护我大汉疆土、保境安民之‘道’的延伸!”
他示意工匠启动模型。一桶水从高处倾泻而下,冲击水轮。水轮转动,通过齿轮组带动曲轴,再驱动连杆,推动一个模拟的风箱活塞,发出有力的“呼哧”声!强劲的气流喷涌而出!
“若无算学,如何计算齿轮之速比、连杆之力矩?若无绘图,如何设计这万千构件,严丝合缝?若无格物,如何知晓水力之巨,机械之巧?”诸葛亮的声音陡然拔高,“护国安民之道,便承载于此‘器’之中!寒门学子习此‘器’,是为铸就护国利器,践行忠君报国之道!此等学问,如何是‘下乘’?如何是‘玩物丧志’?!”
他目光如电,首刺那位曾出言讥讽的助教:“尔口中‘下乘’之术,可增粮产,可强兵甲,可活人命(指防疫)!尔口中‘圣贤大道’,可能解蜀中饥馑?可能挡魏吴刀兵?可能祛除疫病?!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!此乃本相办学之宗旨!”
字字铿锵,振聋发聩!殿中鸦雀无声。谯周等博士脸色青白,张口结舌。蒙学堂的寒门学子们,则挺首了脊梁,眼中重新燃起炽热的光芒!阿土紧紧握着拳头,看着那运转的模型,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无限可能。
“传令!”诸葛亮的声音响彻大殿,“蒙学堂课业,依原定章程,不得更改!再有妄议格物、轻慢实学者,无论师生,逐出学堂!助教张明(化名),言语不当,蛊惑学子,革除学职,永不录用!”
一场关于“道”与“器”的争论,以格物之力的震撼展示和诸葛亮的铁腕维护而告终。蒙学堂的根基,在寒门学子们心中深深扎下。而这一幕,也通过各方耳目,迅速传开。
洛阳,司马懿府邸。密室中,烛火摇曳。司马懿听着心腹汇报蜀中蒙学堂及集贤殿“格物课”的详情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。他的案头,除了军政文书,还多了一本翻开的《九章算术》和几份关于水磨、杠杆的简图。
“格物致知……经世致用……”司马懿喃喃自语,眼中精光闪烁,“诸葛孔明,你这是在为蜀汉铸造筋骨啊……蒙童习算学绘图,十年之后,便是通晓实务、遍布郡县的干吏!此乃百年大计!”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急迫感。“传令:着国子监,增开算学、律学、匠作选修!凡世家子弟,年十五以下者,必须选修其一!另,密令将作府,加速仿制蜀中‘雷火’及新式农具!不惜代价,搜罗精于算学、匠作之人才!我大魏,绝不能在根基上落后于人!”
一场无形的教育竞赛与人才争夺战,在三国之间悄然拉开序幕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3YL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