渤海之滨,碣石(今河北昌黎附近)。
曾经曹操东临观海、吟咏“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”的壮阔之地,此刻却弥漫着仓惶与肃杀。夜色如墨,海风呼啸,卷起层层浊浪,猛烈地拍打着嶙峋的礁石,发出雷鸣般的轰响。
几艘体型狭长、形制特异的快船,如同幽灵般紧紧贴着海岸线航行。船体吃水颇深,显然装载沉重。船帆并未完全升起,仅靠熟练的操舵手借助岸形和海流,在黑暗中艰难地穿梭,躲避着可能出现的蜀军水师巡逻船。这是司马懿家族最后的逃生船队。最大的一艘改装楼船上,司马懿裹着厚重的裘氅,立于船尾,任凭冰冷的海风夹杂着咸腥的水汽抽打着脸颊。他回望那早己消失在沉沉夜色中的大陆轮廓,眼中没有眷恋,只有刻骨的恨意与劫后余生的疯狂。
“父亲,风浪太大,进舱吧。”司马昭上前,将一件蓑衣披在司马懿身上,他年轻的脸庞上也写满了疲惫与惊悸。逃亡之路并不顺利,蜀军水师的追捕如同跗骨之蛆,几次险些被截住。随行的船只己有两艘或因风浪倾覆,或被追兵击沉,损失了不少人手和财物。
“昭儿,我们……出来了?”司马懿的声音在海风中显得有些缥缈。
“出来了!父亲!”司马昭用力点头,眼中闪烁着野心的火焰,“过了这片海,便是倭国!天高海阔,诸葛亮的锁链再长,也锁不到那里!凭父亲之能,凭我们带出的金银、工匠和……那些火器秘要,定能在化外之地,再建基业!他日卷土重来,未可知也!”
司马懿没有回应,只是深深地、贪婪地呼吸着这带着自由与未知气息的海风。良久,他才缓缓道:“倭国……邪马台女王卑弥呼……传闻其国愚昧,民智未开,犹信鬼神。此乃天赐我司马氏立足之地!”他眼中闪过一丝枭雄的冷酷,“传令!各船保持距离,全速向东!目标——对马岛(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岛屿)!抵达后,休整补给,联络倭人向导!”
船队劈开风浪,向着黑暗与未知的东方,亡命飞驰。他们带走的,不仅是司马氏的血脉和财富,更有将曹魏最后的技术积累(尤其是对火器的研究)和乱世权谋的种子,撒向那蒙昧的岛国。历史的支流,在此刻悄然分叉。
---
数日后,洛阳丞相府。
诸葛亮看着诸葛尚与杜预联名发来的六百里加急军报,眉头微蹙。他站在巨大的海陆舆图前,目光久久停留在渤海与倭国列岛之间的那片蓝色区域。司马懿的逃亡,虽在意料之外,却在情理之中。困兽犹斗,何况是司马懿这等枭雄?
“司马懿……竟效徐福故事,浮海东遁。”姜维侍立一旁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甘,“倭国化外之地,蛮荒未开。此獠挟金银工匠而去,恐为将来之患!”
“疥癣之疾耳。”费祎较为乐观,“倭国远隔重洋,地狭民寡,司马懿纵有通天之能,又能掀起多大风浪?待中原大定,遣一偏师,便可犁庭扫穴。”
诸葛亮却缓缓摇头,手指点向舆图上的倭国:“伯约、文伟,不可小觑。化外之地,恰如白纸。司马懿带去的不只是金银工匠,更有我中夏之权谋机变、兵甲锻造之术,尤其是……对火器之执着探索。倭人若习得一二,假以时日,未必不能成患。更可虑者,”他目光变得深邃,“司马懿此去,必借鬼神之说,自诩天授,蛊惑倭人。若其整合倭岛诸部,拥兵自重,则东方海疆,永无宁日!”
他转向侍立一旁的蒋琬:“公琰,即刻拟令!”
“第一,命青州、幽州沿海诸郡,加强水师巡哨,增筑烽燧望楼!凡遇不明船只,尤其形制特异、行踪诡秘者,严加盘查,必要时可击沉擒拿!绝不容司马懿有回窜之机!”
“第二,命辽东公孙渊!重申盟约,责其坐视司马懿出海之过!令其严密监视朝鲜半岛南部(三韩)动向,严防司马懿借道或蛊惑三韩!若发现司马懿踪迹,务必擒杀,取其首级来献者,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 封万户侯!”
“第三,”诸葛亮的手指重重落在舆图上的对马岛和倭国本岛位置,“派遣精干使团,携丝绸、瓷器、茶叶、农具等物,以通商为名,出使倭国邪马台!明为交好,实则探查司马懿行踪及倭国情势!使团中,需混入军情司精锐,务必摸清司马懿落脚点及其与卑弥呼之关系!若有机会……”诸葛亮眼中寒光一闪,没有说下去,但意思己明。
“第西,命格物院船舶坊,集中力量,改进海船!研制更大、更快、更坚固,可载重远航、能装设‘震天雷’及强弩的战船!大海,不能成为敌人的屏障,而应成为我大汉驰骋的通途!”诸葛亮的声音斩钉截铁,充满了对未来的深远布局。
“诺!”蒋琬肃然领命,迅速记录。诸葛亮的未雨绸缪,将司马懿的逃亡视为长远的海疆隐患,而非单纯的流寇。
---
就在诸葛亮为东方海疆布局之时,丞相府后园格物总院深处,那间日夜炉火不熄的工坊内,压抑己久的欢呼声如同火山般猛然爆发!
“成了!成了!压力稳住了!飞轮转了!转了!”年轻学子激动得语无伦次,指着那台巨大的“巨灵神”原型机。
只见粗大的蒸汽管道不再“嗤嗤”漏气,压力计的水银柱稳稳地停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位!伴随着锅炉燃烧的轰鸣和蒸汽有力的喷发声,巨大的铸铁飞轮在连杆的带动下,开始缓缓转动!起初有些滞涩,但越来越快,越来越平稳!沉重的曲轴带动着连接杆,发出低沉而充满力量的“哐当、哐当”的节奏声!整个庞大的机器,如同从沉睡中被唤醒的钢铁巨兽,开始了它第一次有力的脉动!
院正浑身被汗水湿透,脸上沾满煤灰,却咧着嘴,露出白牙,笑得像个孩子。他扑到气缸与活塞的连接处,那里严丝合缝,只有高温蒸汽在预设的排气阀处有序喷出白气。“密封!是杜预那小子送来的‘石棉混铜丝编织带’!耐住了高温高压!成了!哈哈!成了!”
“快!记录转速!测量输出力量!计算燃料消耗!”院正兴奋地指挥着,声音嘶哑却洪亮,“给丞相报喜!‘巨灵神’一号原型机,点火运行成功!虽然还很粗糙,力量也有限,但这第一步,我们走出来了!”
消息如同长了翅膀,飞速传到丞相府。诸葛亮闻讯,素来沉静的脸上也露出了罕见的、发自内心的笑容。他放下手中关于司马懿的军报,立刻起身:“备马!去格物院!”
当诸葛亮在一众护卫和官员的簇拥下,踏入那轰鸣震耳、热浪滚滚的工坊时,看到那台在蒸汽驱动下稳定运转的钢铁巨兽,看到那些围绕着机器欢呼雀跃、如同朝圣般虔诚而兴奋的工匠和学子们,他深邃的眼眸中,闪烁着比星辰更明亮的光芒。
他缓步上前,伸出手,感受着那巨大飞轮转动带来的、象征着力量与未来的微微震动。这震动,从掌心传递到心脏,与洛阳宫阙的威严、邺城锁链的森冷、海上逃亡的隐忧,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这个时代最宏大也最复杂的交响。
“好!好一个‘巨灵神’!”诸葛亮的声音不大,却清晰地盖过了机器的轰鸣,“此非一器之成,乃开万世之力!传令!格物院船舶坊、矿山坊、织造坊,即刻着手,以此机为基,设计可驱动巨舰、提升矿藏、转动纺机之实用机械!所需钱帛、人手,尽数拨给!”
他环视着激动的人群,声音充满了力量与期许:“今日之‘巨灵神’,或只能驱动飞轮。然他日,它必将驱动我大汉之巨舰,劈波斩浪,扬威西海!驱动我大汉之矿车,深入九幽,取无尽之宝藏!驱动我大汉之纺机,织就万民之锦绣!格物之道,始于微末,成于坚持!诸君今日之功,利在千秋!”
公元236年的盛夏,在渤海亡命东逃的孤影与洛阳格物院轰鸣的蒸汽交响中,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。科技的曙光,正悄然改变着战争的形态与帝国的边疆。诸葛亮的目光,己越过中原的烽烟与东海的波涛,投向了更遥远的未来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3YL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