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70章 梵钟混汉音(建兴二十四年冬,公元246年冬)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3YL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

洛阳,初雪。

晶莹的雪花悄无声息地覆盖了太学的琉璃瓦和苍松翠柏,却丝毫无法减弱“译经院”内那场关乎帝国文化战略的辩论的热度。暖阁内,炭火烧得正旺,茶香与墨香混合,与窗外清冷的雪景形成鲜明对比。

辩论己持续了整整三天。议题核心,仍是佛经翻译中的“格义”问题——如何用中原固有的儒家、道家概念,去比附、翻译佛经中的术语,以及其中涉及的冲突。

“荒谬!绝不可再以‘无为’译‘涅槃’!”一位年轻气盛的儒家博士愤然道,“道家之‘无为’,乃顺应自然,不妄为;佛家之‘涅槃’,乃寂灭解脱,超脱轮回!二者形似而神非!长期混用,必使学子概念混淆,非驴非马!”

“阿弥陀佛!”天竺高僧竺法兰缓缓摇头,“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。佛法真义,本非言语可尽诠。‘格义’之法,虽非至善,然乃引中土士人入门之方便法桥。若一味执着于名相差异,恐拒人千里之外。”

“方便法门,亦不可偏离根本!”严佛调再次挺身而出,他手中拿着一卷刚刚由格物院几位算术博士协助校验修订的《佛说数经》新译本,“诸位请看!此经中涉及大量宇宙时空、数量概念之论述,旧译模糊,甚至错误百出。今借格物院《算经》之理校勘,以‘刹那’、‘劫波’对应时间刻度,以‘三千大千世界’之数理模型阐释宇宙广袤,岂不更加精准明晰?此非‘格义’,而是‘格物’以助‘格义’!既合佛法本真,亦显我汉家格物精神!”

他又拿起另一卷稿本:“再如这‘五戒’之‘不杀生’。若只简单对应儒家‘仁’,略显空泛。今可注解为:仁者爱人,亦爱万物,乃天地好生之德;格物之学亦证,万物相连,杀伐过甚,破坏生态(如过度渔猎),反噬自身。故此戒,合仁心,亦合天理!如此阐释,儒家博士可接受?佛门大德可认可?”

严佛调的方法,巧妙地将佛学概念纳入诸葛亮倡导的“格物致知”体系,用汉家固有的理性精神和实用主义来理解和阐释佛法,既避免了生硬的比附,又为其赋予了新的、能被士人理解和接受的内涵。

阁内一时陷入沉默。儒家博士们沉吟不语,仔细品味着这种新颖的阐释方式。僧侣们则低声交流,觉得此法虽非传统,却似乎更能让佛法在中土扎下深根。

就在这时,阁门轻启,诸葛亮在费祎的陪同下,悄然步入。他并未打扰众人,只是静静走到一旁坐下,示意辩论继续。

众人的目光汇聚到丞相身上,等待着他的裁断。

诸葛亮羽扇轻摇,目光扫过案几上那几卷引发争论的经卷,缓缓开口,声音平和却自带千钧之力:

“义理之辩,愈辩愈明。然,译经非为清谈,乃为致用。佛学东来,如异域新木,移栽中土,需适应水土,方能枝繁叶茂。强以其原生形态塞入,必遭排斥;全然削足适履,又失其本真。严法师所言‘格物以助格义’,甚善。”

他拿起那卷《佛说数经》新译:“以我汉家擅长的算学、格物之理,理清其宇宙时空之说,使其清晰可解,此乃‘以夏变夷’,化其为我有。善。”

又指向关于“五戒”的注解:“以‘仁’释‘不杀生’,以‘礼’释‘敬三宝’,然需辅以格物实证、人情事理,使其不流于虚玄,而能指导日用伦常。此亦善。”

“然,”他话锋微转,目光变得锐利,“凡涉及悖逆人伦(如绝对出家弃亲)、荒诞不经(如某些神通幻术)、或易被巫觋利用惑乱民心者,当坚决剔除,或存而不译,或严加批注,阐明其不合中土国情之处。译经院之责,非照单全收,乃择善而译,创我‘新汉佛学’。”

他最终定调:“传令:译经之事,依严法师之法,广邀格物院精通数理、地理、医道之博士参与勘定注疏。最终译本,需经‘译经勘定局’三方(儒、释、格物)共审通过,方可刊行。刊印时,需附序言,阐明此经乃经大汉丞相府核准之‘正译’,其义理合于王化,有益世道人心。”

“谨遵丞相钧令!”阁内所有人,无论儒释,皆心悦诚服,躬身领命。一场可能演变为文化冲突的危机,再次被诸葛亮以高超的智慧和强大的权威,引导向融合与创新的轨道。

窗外,雪落无声。译经院内,梵钟再次敲响,与太学的钟声交织回荡,仿佛预示着一种崭新的、融合了汉家理性精神与天竺智慧的文化产物,正在帝国的中心孕育成熟,并将随着帝国的扩张,传遍西海,泽被苍生。这钟声,既是文明的交融,也是帝国文化软实力无声的扩张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3YL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3YL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