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86章 学府纳百川(建兴二十九年秋,公元251年秋)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3YL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万国格物院的成功,如同树立起一座知识的灯塔,其光芒开始穿透语言和文化的隔阂,吸引着旧大陆无数渴望智慧的灵魂。诸葛亮深知,真正的“王化”与“同合”,绝非仅靠武力征服和经济利诱所能达成,思想的浸润、人才的培养才是根基所在。在他的大力推动下,一项更为宏大、更具深远意义的文化战略开始实施——扩建洛阳太学,使其成为真正的“纳百川”之世界性学府。

原有的太学规模被极大扩充,在洛阳南郊划出大片土地,兴建起一片风格各异却又和谐统一的建筑群,并正式更名为“大汉洛阳太学”,下设诸院:·

经学院:核心依旧,讲授儒家经典、诸子百家,但注入了“经世致用”的新解,强调与格物致知相结合。

格物院:理论与应用并重,下设算学、天文、地理、机械、化工、农学、医学等分科,是太学中最炙手可热的地

律学院:专门研究、讲授《新汉律》及其在各族的应用,培养精通法律的治理人才。

译经院:职能并入太学,规模扩大,成为研究、翻译、整合域外典籍的核心。

新设“西夷馆”:这是重中之重。专门为来自帝国疆域内外的非汉族学子设立,提供系统的汉语言文化教育,并根据其背景和兴趣,分流至各专业学院深造。·

政策颁布之后,由各都护府选拔、或由部落头人派遣、甚至自发前来求学的异族青年才俊,开始络绎不绝地涌向洛阳。

来自安西之地的粟特、波斯贵族子弟,对格物院的机械、算学惊叹不己;

来自高原的吐蕃、羌人青年,在医学院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,在农学院研究如何将新作物引入故乡;

来自南洋诸岛的部落王子,痴迷于航海术和天文导航;

甚至还有几位通过拜占庭渠道悄悄而来的希腊学者和罗马贵族青年(以私人身份),他们被格物院的精密仪器和太学海纳百川的气度所震撼,沉迷于东方哲学与科技的融合;

来自天竺的僧侣和学者,则在译经院与汉家学者激烈辩论着佛法与儒道思想的异同;

太学之内,一时之间胡汉语交织,各种服饰混杂,思想碰撞的火花无处不在。辩论是常态,有时在讲堂,有时在宿舍,有时在饭堂。为了一个数学公式,一个哲学概念,一个技术难题,不同文明背景的学子可以争得面红耳赤,然后又一起钻进图书馆或实验室寻找答案。

诸葛亮时常会微服前往太学,漫步于学子之间,倾听他们的争论,有时甚至会亲自参与答疑解惑。他对所有学子一视同仁,只问才学,不分胡汉。他曾对学官言:“此地当有争鸣,然需导之以理,束之以礼。胡汉之别,终将消融于共求真理之道上。彼等学成,无论归于故土,或效命于朝,皆将为传播汉家文明、融合万邦智慧之桥梁。”

效果是显著而深远的。这些异族精英在洛阳学习的经历,极大地增进了他们对汉文化的认同与向往。他们中的许多人毕业后,有的进入帝国官僚体系(尤其在各都护府担任要职),有的回到家乡成为部落的中坚力量,积极推广汉式农业、医疗、律法,成为帝国统治的坚定拥护者和文化融合的催化剂。即便是那些回到故国的学子,也成为了亲汉势力的代表。

“学府纳百川”的策略,如同在知识的层面构建了一条条坚韧的纽带,将帝国广阔的疆域和多元的民族,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。它输出的不仅是知识和技术,更是一种基于文明优越性和开放包容性的向心力。帝国的文化软实力,通过这座最高的学府,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,滋养着“新汉”的认同感,为这个前所未有的多民族大帝国,奠定着最为持久和稳固的精神根基。

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最新章节随便看!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3YL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3YL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