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 78 章:教授的 “院士申报材料”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我顶级背景,谁敢动我试试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42F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医科大学的梧桐道上落满了金黄的叶子,苏景辞踩着脆响的落叶走进图书馆时,手机屏幕还亮着温清沅发来的截图。医科大学官网的院士候选人公示页面上,郑明远教授的名字赫然在列,申报材料的核心成果栏里,“新冠重症分阶段治疗方案” 几个黑体字刺得人眼睛生疼。

“你看这个!” 温清沅的消息紧跟着进来,附带的对比图里,郑教授的方案流程图与陈岚抗疫日记的扫描件几乎重合,连分阶段的时间节点都一模一样。女孩的愤怒透过屏幕传过来:“这明明是陈岚阿姨在方舱医院总结的方案,2020 年就发表在《柳叶刀》上了!郑明远怎么敢首接抄?”

苏景辞找到电子阅览室的空位坐下,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。《柳叶刀》2020 年 6 月的期刊页面弹出来,通讯作者一栏清晰地印着 “陈岚”,单位是 “701 基地临时方舱医院”。论文的摘要部分与郑教授申报材料里的 “核心创新点” 逐字逐句对照,重合度超过百分之九十。

“他甚至懒得改病例数据。” 苏景辞放大郑教授 2022 年发表在《中华医学杂志》上的论文,第 37 号病例的各项指标与母亲日记里的记录完全吻合 —— 体温曲线、血氧饱和度变化、用药剂量调整,连患者出现皮疹的时间都分毫不差。

温清沅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他旁边,屏幕上是陈岚日记的扫描件,2020 年 4 月 17 日那页用红笔标注着:“37 床是位孕 28 周的孕妇,持续高热不退。尝试低剂量甲泼尼龙,既控制了炎症风暴,又避免影响胎儿,今天超声显示胎心正常,总算松了口气。”

而郑教授的论文里,第 37 号患者的治疗方案写着:“采用常规剂量甲泼尼龙,患者症状缓解,胎儿未受影响。” 温清沅的手指重重戳在屏幕上:“这是他没看懂原始记录的漏洞!陈岚阿姨的日记里特意写了‘常规剂量可能导致胎儿唇裂’,所以才冒险调整方案,郑明远根本没理解其中的风险!”

电子阅览室里的气氛骤然变得凝重。旁边几位医学生正在讨论郑教授的申报材料,有人感慨:“郑教授这个方案救了好多人,评院士实至名归。” 另一个声音接话:“听说他当年在方舱医院待了三个月,真是辛苦了。”

苏景辞的目光落在郑教授申报材料的 “研究经历” 栏:“2020 年 2-5 月,在 701 基地方舱医院担任专家组组长。” 而母亲的日记里,那段时间的专家组组长是位姓王的老教授,郑明远只是普通成员,负责整理病例数据 —— 日记里还画过他打瞌睡的速写,旁边写着 “郑医生总说数据太多记不住”。

“我爸说郑明远当年确实在方舱医院,但因为害怕被感染,总找借口躲在办公室。” 温清沅调出父亲的工作记录,2020 年 4 月的考勤表显示,郑明远有 21 天未进入污染区,“陈岚阿姨的方案成型后,他以‘帮忙整理’为由借阅过所有病例记录,后来还回来时少了最后两周的总结。”

苏景辞突然想起母亲的书架上有本破旧的病例汇编,封面上写着 “方舱医院重症病例汇总”,最后几页是手写的补充记录,其中就有 37 号孕妇的详细随访 —— 孩子出生时的 Apgar 评分、一岁时的发育评估,这些后续数据在郑教授的论文里完全缺失,因为他根本没拿到完整的资料。

“他连方案的临床背景都写错了。” 苏景辞对比两篇文章的讨论部分,母亲的论文里提到 “基于海岛潮湿气候调整的激素使用策略”,而郑教授改成了 “适用于北方干燥地区的标准化方案”。“701 基地在海边,那年春天的湿度经常超过 90%,这会影响药物代谢,郑明远显然没注意到这个细节。”

温清沅的父亲突然发来消息,附带一份内部文件 ——2020 年方舱医院的学术会议记录,其中 5 月 12 日的会议纪要写着:“陈岚医生汇报重症分阶段治疗方案,获专家组一致认可,决定在全院推广。郑明远提出数据需进一步验证,建议暂不对外发表。”

“原来他早就盯上这个方案了!” 温清沅的声音带着愤怒,“他故意拖延发表时间,等陈岚阿姨因为过度劳累病倒后,就把方案据为己有!” 女孩的指尖划过屏幕上母亲的照片,陈岚在方舱医院的防护服上写着 “701 陈岚”,脸上的勒痕深得像刀刻。

苏景辞点开郑教授的个人主页,发现他近三年的研究项目都围绕这个治疗方案展开,申请的专利、获得的奖项、指导的研究生论文,全是在此基础上的微小改动。最新的动态是接受采访时说:“这个方案是团队三年心血的结晶,凝聚了我们对抗疫情的决心。”

“必须揭穿他。” 苏景辞将所有证据整理成文件夹,包括《柳叶刀》论文的原始数据、母亲的日记扫描件、方舱医院的会议记录、郑教授论文的漏洞分析,“我母亲当年为了这个方案,在方舱医院连续工作 72 小时,累得晕倒在病房,现在却成了别人评院士的垫脚石。”

温清沅突然想起什么,从云端硬盘调出一段视频 —— 是 2020 年 6 月的表彰大会,陈岚因为提出重症治疗方案获颁 “抗疫先进个人”,领奖台上的她瘦得脱了形,发言时还在咳嗽。台下第一排坐着郑明远,正对着镜头微笑,手里的掌声拍得敷衍。

“我联系了《柳叶刀》的编辑。” 温清沅的指尖在邮件界面上飞舞,“他们说可以出具证明,证实陈岚教授是方案的原创者。还有当年的专家组王教授,我爸说他退休后住在青岛,肯定愿意作证。”

苏景辞的目光落在窗外的银杏树上,金黄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着光,像无数张奖状在风中摇曳。他想起母亲病床上的那本日记,最后一页写着:“方案能救人就好,谁的名字不重要。” 但他知道,这不只是名字的问题,更是对所有为抗疫付出心血的人的尊重。

电子阅览室的公告栏里,贴着郑教授的讲座海报,标题是 “从方舱到院士:我的学术之路”。苏景辞看着海报上郑明远意气风发的笑脸,突然想起哥哥常说的话:“窃取别人的功劳,比犯罪更可耻。”

他将证据发送给省卫健委和医科大学纪委,附件里还附上了三十多位当年方舱医院医护人员的联名信 —— 温清沅的父亲一上午就联系到了这些战友,每个人都愿意为陈岚作证。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,苏景辞仿佛听到无数正义的声音在回响。

夕阳透过阅览室的玻璃窗,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影子。温清沅合上电脑时,发现苏景辞正盯着母亲的论文出神,屏幕上的陈岚穿着白大褂,眼神坚定得像 701 基地的纪念碑。“我们会赢的。” 女孩的声音带着笃定,“就像景明哥的案子一样,真相永远不会被埋没。”

苏景辞点点头,指尖轻轻抚摸屏幕上母亲的名字。他知道,这场战斗不仅是为了母亲的荣誉,更是为了所有默默奉献的人 —— 他们的心血不该被窃取,他们的名字不该被遗忘。

就像方舱医院墙上的标语:“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,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。” 而那些凡人的功绩,永远值得被铭记。

当暮色笼罩医科大学时,举报邮件己经收到了自动回复。苏景辞和温清沅并肩走出图书馆,晚风带着桂花的香气,远处的教学楼上,“实事求是” 西个大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,像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真相之战,点亮了前行的路。
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我顶级背景,谁敢动我试试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42F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我顶级背景,谁敢动我试试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42F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