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,国家卫健委官网的服务器突然涌入大量访问流量。红色的置顶公告像道惊雷,在学术圈炸开 ——《关于郑明远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通报》几个黑体字下,详细罗列着窃取陈岚研究成果的证据链,从 2019 年的高血压课题到 2022 年的新冠方案,每条都附带原始记录截图,末尾赫然写着:“撤销所有职称,列入科研诚信终身黑名单,永久取消申报资格。”
苏景辞坐在电脑前,看着这条公告在半小时内登上热搜榜首。评论区里,医学生们晒出陈岚的网课截图,抗疫医护人员讲述她在方舱医院的事迹,37 号孕妇的丈夫发来了孩子的近照,配文 “谢谢陈医生给了我女儿生命”。最扎眼的是条匿名评论:“我是郑明远的前同事,他连实验室的离心机都会用错,真不知道怎么评上教授的。”
手机震动时,温清沅发来医科大学官网的截图。首页最醒目的位置挂着封道歉信,红色的校徽旁写着 “向陈岚医生及家属致歉”,承认 “在职称评审和科研监管中存在严重疏漏”,并宣布成立 “陈岚原创保护基金”,由周老担任名誉理事长。信的末尾附着全校师生的联名签名,滚动的名单里,小林的名字后面画了个小小的红心。
“他们把郑明远的办公室改成了‘原创实验室’。” 女孩的消息紧跟着进来,附带的照片里,曾经挂着郑明远获奖证书的墙面,现在贴满了陈岚的实验笔记复印件,最中央是那张方舱医院工作台的照片,日历上的 2020 年 4 月被红笔圈出,“昨天剪彩的时候,周老说‘这里以后只欢迎诚实的研究者’。”
国家医学图书馆的捐赠仪式定在上午十点。苏景辞抱着 12 本实验日志走进馆内时,阳光透过穹顶的玻璃洒在大理石地面上,折射出斑斓的光斑。馆长亲自接过日志,戴着白手套的手指在封皮上轻轻抚摸:“我们会用恒温恒湿的展柜保存,旁边专门设置电子屏,播放陈医生的研究历程。”
温清沅在扉页贴了张手写便签,清秀的字迹在阳光下泛着暖意:“英雄的研究,该被看见。” 女孩的指尖在 “英雄” 两个字上顿了顿,突然想起母亲的话,陈岚生前总说 “医生的笔比手术刀重”,现在看来,这些写满数据的日志,确实比任何奖杯都更有分量。
开馆仪式刚开始,人群里突然传来压抑的哭声。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医生拄着拐杖走到展柜前,指着日志里的分阶段流程图,泪水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:“这是陈岚当年手把手教我的方案。” 老人的声音带着浓重的乡音,“2020 年冬天,我们县医院收治了七个重症患者,都是照着这个图救回来的,现在个个活得好好的……”
他从包里掏出本泛黄的笔记本,里面贴着陈岚当年寄给他的方案复印件,边角用透明胶带粘了又粘。“她说‘张医生,农村患者底子薄,剂量一定要按体重算’,我记了三年,救了一百多个人。” 老医生对着展柜深深鞠躬,白大褂的下摆扫过地面,像在向逝者行最郑重的礼。
现场的气氛突然变得庄重。穿白大褂的医生们排起长队,依次走到展柜前献花,康乃馨和白菊在玻璃柜前堆成小小的花海。有个年轻护士举着手机视频,镜头对着日志里的孕妇病例:“妈,你看,就是这位陈医生的方案救了我们。” 视频那头传来激动的啜泣声,隐约能听到婴儿的笑声。
苏景辞的目光落在电子屏上,陈岚的研究时间轴正缓缓滚动:2020 年 1 月首次提出分阶段构想,3 月在方舱医院验证,4 月优化孕妇剂量,6 月发表论文…… 每个节点都配着原始记录,连修改时划掉的墨迹都清晰可见。屏幕下方的留言区,不断有新的评论弹出:
“原来低剂量激素是这么来的,受教了”
“作为产科医生,终于知道为什么那时候指南突然改了”
“致敬用生命做研究的人”
捐赠仪式进行到一半时,小林带着几位博士生赶来,每人手里拿着份研究报告。“这是我们基于陈医生的方案做的优化,己经发表在《自然》子刊上了。” 男生的声音带着骄傲,报告的致谢部分用加粗字体写着:“谨以此文纪念陈岚医生,本研究所有数据均来自其原始记录。”
周老接过报告时,突然对着全场宣布:“国际医学期刊联盟决定,以陈岚的名字设立‘原创奖’,每年评选一次,专门奖励那些甘于寂寞、坚持诚信的研究者。” 老人的目光扫过展柜里的日志,“第一届的奖杯,就放在这里,和这些日志作伴。”
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,教育部官员通报了后续处理结果:郑明远的所有论文被撤回,涉及的科研经费全部追回;李院士主动申请退出评审组,公开道歉并捐赠个人奖金设立 “学术诚信基金”;全国高校开展 “原创保护月” 活动,重点核查近五年的科研项目。
苏景辞看着手机上的新闻,突然收到条陌生短信,是郑明远的妻子发来的:“对不起,我们把家里所有跟他相关的奖状都烧了,剩下的钱会捐给原创基金。” 附件里是张照片,灰烬里露出半张陈岚的网课截图,是被郑明远藏在书里的。
温清沅的父亲打来电话,说医科大学收到了上千封感谢信,其中有封来自缅甸的华人医生:“陈医生的方案在仰光救了很多人,我们医院把她的日志翻译成缅文,贴在门诊大厅。” 老人的声音带着哽咽,“他们说要给陈医生立铜像,就放在医院门口。”
夕阳西下时,国家医学图书馆的灯光次第亮起。苏景辞站在展柜前,看着玻璃倒影里的自己,突然想起哥哥牺牲那天,母亲说的话:“正义或许会迟到,但真相永远不会缺席。” 现在看来,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法律,更适用于科学 —— 那些被窃取的成果,终将在阳光下重归其主。
离开图书馆时,小林和同学们正在整理陈岚的研究年谱。男生指着 2018 年的条目,那里记录着母亲最早的分阶段构想:“我们打算沿着这个思路做下去,研究适用于儿童的剂量方案。”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,像当年的陈岚一样,对科学充满敬畏与热爱。
苏景辞的手机突然震动,是律协发来的消息,说他被评为 “年度公益律师”,颁奖词里写着 “用法律守护科学的尊严”。他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,远处的科研楼灯火通明,像无数双注视着真理的眼睛。
他知道,陈岚的名字或许不会出现在院士名单上,但这些写满数据的日志,这些被挽救的生命,这些年轻研究者眼中的光,就是对她最好的纪念。就像周老在捐赠仪式上说的:“真正的学术丰碑,从来不是用头衔砌成的,而是用一个个诚实的数据,一个个被治愈的患者,一代代传承的信念,深深扎根在人间。”
夜色渐浓,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展柜里,12 本实验日志在恒温的环境里安静躺着,扉页上的 “英雄的研究,该被看见” 在灯光下泛着温暖的光,像在告诉每个前来参观的人:科学的道路上,唯有真诚与坚守,才能抵达永恒。
作者“袁老头”推荐阅读《我顶级背景,谁敢动我试试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42F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