院士评审中心的会议厅铺着深棕色地毯,吸走了所有多余的声响。郑明远站在演讲台前,量身定制的西装衬得他身形笔挺,PPT 上正展示着 “新冠重症分阶段治疗方案” 的研究历程,照片里的他穿着白大褂站在方舱医院,背景里的 701 基地标志被刻意虚化处理。
“2020 年春天,我在抗疫一线发现……” 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,眼神扫过评审组的十二位院士,在组长李院士身上停留片刻,嘴角勾起抹不易察觉的微笑。投影屏幕上的时间轴清晰地标注着 “2020.3-2022.5”,每个节点都配上了 “原创记录” 的照片,却没人注意到那些照片的光线角度完全一致 —— 显然是后期合成的。
后排突然传来轻微的骚动。苏景辞推开厚重的木门,周老拄着拐杖跟在后面,老人的白大褂下摆还沾着实验室的消毒水味。两人的出现让全场安静下来,郑明远握着激光笔的手突然一抖,红色光点在屏幕上划出道歪斜的弧线,像条受惊的蛇。
“郑教授,方便暂停一下吗?” 苏景辞的声音平静无波,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。他走到控制台前,将 U 盘插入电脑,原本展示郑明远 “研究历程” 的屏幕突然切换,左边是陈岚 2020 年 4 月 15 日的手稿扫描件,右边是郑教授申报材料里的流程图,两条红色的比对线将两者完美重合。
“这张流程图,你能解释为什么和陈岚医生 2020 年的手稿分毫不差吗?” 苏景辞放大画面,连陈岚笔误的 “段” 字长钩都清晰可见,“包括这个多余的墨点,位置角度都完全一致 —— 难道也是你的‘原创’?”
郑明远的额头瞬间渗出冷汗,喉结剧烈滚动:“是…… 是巧合!科研思路撞车很正常!” 他试图夺回控制台,却被周老的拐杖拦住,红木杖底在地毯上顿出沉闷的声响。
“巧合?” 周老的声音带着震怒,从公文包抽出 12 本实验日志,在评审桌上排开,阳光透过百叶窗照在日志右上角的医院存档编号上,“每本都有方舱医院的实时存档编号,编号规则是‘年份 + 月份 + 日期 + 序号’,2020 年 4 月 15 日那本的编号是‘20200415-07’,医院档案室有原始记录可查,你敢说这也是巧合?”
评审组的院士们纷纷传阅日志,李院士的手指在陈岚的红手印上反复,脸色越来越沉。他想起三个月前郑明远送审材料时,自己确实觉得方案 “似曾相识”,却被对方用 “英雄所见略同” 搪塞过去,此刻看着日志上的时间戳,老人的呼吸骤然急促。
“李组长,您觉得呢?” 苏景辞的目光落在评审组组长身上,屏幕上突然弹出郑明远的通话记录 ——2023 年 9 月 17 日,也就是申报材料提交前三天,他与李院士的通话时长高达 47 分钟。
郑明远突然提高声音:“苏景辞!你这是恶意诽谤!我要告你!” 他试图关掉屏幕,却不小心碰倒了激光笔,设备摔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响声,像他此刻摇摇欲坠的伪装。
周老突然指向屏幕:“大家再看这个!” 他点开陈岚的实验日志电子版,每一页都嵌入了医院的电子水印,显示 “己同步至国家医疗档案库”,右下角的同步时间戳比郑明远声称的 “首次记录” 早了整整 27 个月,“国家医疗档案库的同步记录无法篡改,这就是铁证!”
李院士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,发出越来越响的叩击声。郑明远见状不妙,突然换上痛心疾首的表情:“老师,我知道您器重陈医生,但她牺牲后,这个方案是我冒着风险完善的……”
“完善?” 苏景辞按下录音播放键,郑明远得意的声音立刻响彻会议厅:“评审组组长是我师兄,就算有人质疑也没用……” 录音里的打印机声、男人的轻笑、我顶级背景,谁敢动我试试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我顶级背景,谁敢动我试试最新章节随便看!对 “死人不会说话” 的调侃,像把把重锤砸在每个评审委员的心上。
李院士猛地拍响桌子,红木桌面发出痛苦的呻吟:“郑明远!我真是瞎了眼!” 他摘下胸前的院士徽章放在桌上,金属撞击声格外刺耳,“从今天起,你不再是我的师弟!” 老人转向工作人员,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“取消他的评审资格,立刻移交学术委员会调查!”
郑明远的脸在聚光灯下惨白如纸,突然冲向控制台想删除证据,却被保安拦住。他挣扎着嘶吼:“是我先发表的!论文发表时间在她后面又怎样?学术界认的是发表记录!” 这番话让在场的院士们无不皱眉 —— 连最基本的学术都不懂,简首是行业的耻辱。
周老突然从日志里抽出张照片,是陈岚在方舱医院的工作台,桌面上散落着病例和演算纸,角落里的日历显示 2020 年 4 月。“这才是真正的研究者。” 老人的声音带着沉痛,“她的方案救了上百个生命,却没时间整理发表;而你,用偷来的成果装点门面,还敢谈‘学术规范’?”
评审组的王院士突然开口,指着屏幕上的剂量数据:“郑教授说他 2020 年就用了常规剂量,可陈医生的日志里明确记录‘孕妇需用低剂量’,这是基于 37 号病例的实证研究。你连这个关键差异都不知道,还敢说方案是你原创?”
郑明远的防线彻底崩溃,瘫坐在地时,西装裤膝盖处磨出的白痕格外刺眼 —— 那是他常年坐在办公室,很少去临床的证明。苏景辞看着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教授,突然想起母亲日志里的话:“真正的学者,要像实验室的天平,永远保持平衡。”
学术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进来带走郑明远时,他突然挣脱保安,扑向评审桌上的实验日志,手指在陈岚的字迹上反复,像要把那些字抠下来。“为什么…… 为什么她总能比我强……” 男人的呜咽声里带着不甘与绝望,最终被保安架出了会议厅。
李院士站起身,对着周老深深鞠躬:“周老,是我失察。” 他转向苏景辞,目光里带着愧疚,“请代我向陈医生的家人道歉。” 老人拿起话筒,声音传遍全场,“从今天起,评审委员会将建立‘原创追溯机制’,所有申报材料必须提供原始记录链,绝不让学术不端者有可乘之机!”
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,在 12 本实验日志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苏景辞看着周老小心翼翼地将日志收进公文包,老人的手指在封皮上轻轻抚摸,像在安抚逝者的灵魂。他突然明白,这场对峙的意义从来不止于揭穿一个谎言,更是在守护一种信念 —— 对科学的敬畏,对原创的尊重。
离开评审中心时,走廊里的电子屏正在播放新闻:《教育部严查学术不端,建立科研诚信黑名单》。苏景辞的手机收到温清沅发来的照片,小林和同学们在医科大学的公告栏前张贴陈岚的事迹,红色的海报在阳光下格外醒目,上面写着 “致敬真正的科研精神”。
周老突然停下脚步,指着远处的科研楼:“你看,那里的灯光又亮起来了。” 无数扇窗户透出温暖的光,像无数双注视着真理的眼睛。老人的声音里带着释然,“岚丫头要是看到,肯定会说‘科学的归科学’。”
苏景辞抬头望向天空,秋日的阳光清澈明亮,照在评审中心的玻璃幕墙上,反射出耀眼的光芒。他知道,陈岚的名字或许不会出现在院士名单上,但她留下的不仅是救人的方案,更是刻在学术史上的诚信丰碑,永远提醒着后来者: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,唯有脚踏实地,方能行稳致远。
而那些窃取他人成果的人,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,成为警示后人的反面教材。就像周老说的:“学术的殿堂容不得半点虚假,每个脚印都必须刻着真诚与坚守。”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42F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