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日的校园总是充斥着各种活动的气息。随着学期过半,一个跨学院的公益创新项目大赛开始了宣传招募。大赛要求团队合作,针对某个社会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,兼具社会价值和创新思维。
周三下午,宣传海报贴满了公告栏。苏晚和林薇路过时,停下脚步看了看。 “听起来挺有意思的诶,”林薇摸着下巴,“要不要组队试试?好像还能加综测分。” 苏晚也有些心动,尤其是看到“创新”和“公益”这两个关键词。她正琢磨着,手机震动了一下,是陈默发来的消息。
「看到公益创新大赛的通知了么?」他问得首接。 苏晚惊讶于这巧合的同步,回复:「正在看!你觉得怎么样?」 陈默:「赛题有一定挑战性,但项目结构清晰,值得尝试。我们组队?」 他甚至没有问“要不要”,而是首接提出了“组队”。这种笃定让苏晚心里微微一甜,立刻回复:「好啊!就我们两个吗?」 陈默:「嗯。初期两人效率更高。如果需要,后期可以视项目情况扩充。」
于是,两人很快在线上完成了报名。第一次项目讨论会,他们约在了图书馆一个可以小声讨论的研讨间。
研讨室里,白板擦得干干净净。陈默己经提前到了,正在平板电脑上整理着初步收集的数据和社会问题清单。他穿着简单的黑色毛衣,神情专注,仿佛即将进行的是一场商业谈判而非脑洞大开的创意讨论。
苏晚在他对面坐下,拿出自己准备的灵感素描本,上面画满了各种天马行空的图案和关键词:流浪动物、社区互助、环保回收、无障碍设计…… “我们先明确方向,”陈默开门见山,将平板转向她,“这是我筛选出的几个目前关注度较高、且相对缺乏创新解决方案的领域,包括社区养老资源错配、废旧衣物回收率低、城市‘口袋公园’利用率不足等。每个领域我都初步列出了痛点数据和现有解决方案的缺陷。” 他的准备永远如此充分、条理清晰。
苏晚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图表和数据,佩服之余,也拿出了自己的素描本:“我也想了几个方向,你看这个怎么样?为流浪猫狗设计可以自动投喂、兼具保暖和定位功能的智能小窝,结合APP领养平台……” 她的想法充满了感性的关怀和艺术化的设计思维。
陈默认真听完,点了点头:“想法很有爱心。但需要评估几个问题:硬件成本控制、电力续航、投放后的维护管理责任归属、以及如何有效对接线下领养渠道避免流于形式。目前看来,执行复杂度较高,大赛周期内验证可行性难度较大。” 他一下子指出了好几个现实的关键问题。
苏晚的热情像是被稍微浇了点冷水,但她知道他说得有道理。“那……这个呢?”她又指向另一个想法,“改造社区的废弃角落,变成可以种菜、休息的小型共享花园?促进邻里交流?” “这个方向更贴近社区,切入点更小。”陈默肯定了一点,但随即又分析道,“但需要协调物业和居民意愿,土地使用权可能存在模糊地带。更适合作为长期社区营造项目,短期比赛难以呈现完整成果。”
接连两个想法都被理性地指出了执行难点,苏晚心里不免有些挫败感。她感觉陈默的思维像一把精密的手术刀,冷静地解剖着她那些浪漫的构想,露出里面骨感的现实。 “那你觉得哪个方向最好?”她放下笔,语气里带上了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小情绪,“好像我的想法都不够‘可行’。”
陈默敏锐地察觉到了她情绪的细微变化。他沉默了几秒,放下平板,目光看向她:“你的想法很好,充满了创造力和共情力,这是解决方案里非常重要的部分。” 他先肯定了她,然后才继续说:“我的工作是帮你一起,为这些好的想法找到最可能落地的那条路。不是在否定你。” 他的语气平静而诚恳,没有丝毫不耐烦或轻视。
苏晚愣了一下,看着他认真的眼睛,心里那点小别扭忽然就消散了。是啊,他只是在用他的方式让事情变得更好。 “对不起,”她小声说,“我有点着急了。” “没关系。”陈默摇摇头,手指在白板上点了点,“我们或许可以找一个结合点。比如,你关注的弱势群体关怀,和我筛选出的高需求领域相结合。”
他引导着:“你刚才提到社区养老,有没有什么具体的、能改善老人生活品质的小点子?不需要宏大,要足够具体。” 苏晚顺着他的思路思考起来:“嗯……很多独居老人吃饭很凑合,社区食堂又可能不合口味或者不方便……能不能做一个……邻里共享厨房之类的?鼓励有空闲时间的居民或者擅长烹饪的老人,为附近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家常菜配送?有点像……美食版的‘顺风车’?”
这个想法脱口而出后,她有些不确定地看着陈默,等待着他的“理性分析”。
陈默没有立刻评价,而是沉思了片刻,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搜索查询着什么。过了一会儿,他抬起头,眼中闪过一丝亮光:“这个切入点很有趣。‘时间银行’和共享经济的概念,应用于社区养老的‘吃饭难’问题。模式轻,重在社区信任和规则构建,技术上通过小程序就能实现基本功能,很适合作为创新试点。” 他一边说,一边开始在白板上飞快地写下关键词:“核心要解决的问题:食品安全监管、酬劳机制(时间币或小额支付)、匹配算法、志愿者激励……”
看着他迅速抓住核心并开始构建框架,苏晚的心情瞬间阴转晴,甚至变得兴奋起来:“对!还可以加入营养建议模块!设计适合老年人口的菜谱分享!” “可以。”陈默点头,“UI和用户体验设计很重要,这部分你负责。” “没问题!”苏晚立刻拿出素描本,开始画初步的界面构思。
接下来的讨论变得异常高效和顺畅。苏晚负责发散创意,提供感性的用户视角和设计灵感;陈默负责收敛聚焦,分析可行性,构建逻辑框架。他们时而争论,时而互补,在白板上写写画画,思维碰撞出激烈的火花。
有时为了一个细节争持不下,比如配送责任划分的问题,苏晚更强调邻里信任,陈默则坚持需要清晰的规则免责条款。两人各执一词,气氛一时有些僵持。 “我觉得过度强调规则会削弱人情味,”苏晚坚持。 “但缺乏规则会导致后续纠纷,反而破坏信任,”陈默理性反驳。
眼看讨论要陷入僵局,陈默忽然停了下来。他深吸一口气,看着苏晚因争论而微微发亮、格外认真的眼睛,语气放缓了下来:“这样,我们先保留分歧。我的方案作为底线保障,你的理念作为倡导方向,在项目描述中同时体现,如何?” 他选择了退让和融合,而不是固执己见。
这个让步让苏晚有些意外,随即心里一暖。她也意识到自己可能过于理想化,点了点头:“好,听你的。规则是基础,人情是目标。” 僵局打破,讨论继续推进。
当他们最终确定下“友邻厨房”这个项目名称和初步方案框架时,窗外的天色己经暗了下来。研讨室的白板被写得密密麻麻,旁边还贴满了苏晚画的灵感便签。
两人看着共同努力的成果,相视一笑,一种共同克服困难、达成目标的成就感和默契感油然而生。 “肚子饿了,”苏晚揉了揉发酸的肩膀,“去吃饭吧?庆祝一下项目初步成型!” “好。”陈默一边整理着拍摄白板照片,一边应道,“想吃什么?” “食堂新开的麻辣香锅!” “可以。”
去食堂的路上,苏晚心情雀跃,还在兴奋地说着项目的细节。陈默安静地听着,偶尔补充一两句。路过一盏路灯时,他忽然开口:“你之前的那个流浪猫窝的想法,其实很有价值。等这个项目结束后,如果你还有兴趣,我们可以试着做个更简单的原型,就在学校范围内试点。” 他记得她所有被暂时搁置的创意。
苏晚惊讶地转头看他,路灯的光在他眼中洒下细碎的光点。她忽然明白,他的理性从来不是为了否定她的感性,而是为了守护那些感性的想法,让它们有机会真正照进现实。 “好呀!”她笑着用力点头,“说定了!”
项目初期的分歧与磨合,最终化为了更深的理解和默契。他们仿佛找到了最适合彼此的节奏——一个负责仰望星空,一个负责丈量土地,然后一起,走向更远的远方。
本章蕴含的恋爱小技巧:
技巧八十一:将共同目标转化为关系磨合的契机。 主动发起或积极参与需要紧密合作的任务(如小组项目、策划活动),在为了同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,不可避免会遇到分歧和摩擦。学会在争论中保持对事不对人的态度,尊重对方观点,适时妥协或寻找创造性解决方案,能将冲突转化为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,让关系在共同克服困难中得到实质性升华。
技巧八十二:珍视并反馈对方的未被采纳的提议。 在合作中,对于对方提出但最终未被采用的创意或想法,不要简单否定后便置之不理。事后特意提及并肯定其价值,甚至承诺未来有机会共同实现,这种行为传递出极大的尊重和认可——“你的所有想法都值得被认真对待”,能有效维护对方积极性,极大增强安全感和被重视感。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恋爱三十六计:爱之攻略手册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4VO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