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意渐深,图书馆靠窗的位置依旧是他们最常驻足的角落。但不知不觉间,那张长桌的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。原本各占一端、泾渭分明的书本领地,如今己渐渐模糊了边界。
周日下午,阳光正好。苏晚抱着一摞新借的画册和艺术史文献来到老位置时,发现陈默己经在那里了。他正专注地看着电脑屏幕,手边放着一杯氤氲着热气的咖啡。而在他习惯座位的旁边,那个原本属于苏晚的位置桌面上,安静地放着一本她上次没看完、夹着银杏叶书签的《现代艺术一百年》。
仿佛那本就是该放在那里,等待她归来继续阅读。
苏晚的心轻轻动了一下,一种细微的暖流悄然蔓延。她放轻脚步走过去,没有打扰他,只是在他旁边的位置自然坐下,拿起那本属于自己的书,翻到书签所在的那一页。
陈默似乎察觉到她的到来,目光从屏幕移开片刻,看向她,极轻微地点了下头算作招呼,然后视线落在她刚放下的那摞新书上。 “新借的?”他低声问。 “嗯,关于拜占庭镶嵌画和光影运用的,想找点新灵感。”苏晚小声回答,将一本装帧精美的大开本画册往他那边推了推,“里面的金色背景处理得很特别,你要不要看看?” 陈默接过画册,仔细翻看了几页,点了点头:“这种金属质感与色块的结合,确实能产生独特的视觉震撼力。从材料学和光学角度也很有意思。” 他总是能迅速抓住核心,并给出跨学科的独特视角。苏晚己经习惯并开始享受这种思维碰撞。
阳光透过玻璃窗,温暖地笼罩着两人。他们各自安静地阅读学习,偶尔会极低声地交流一两句,分享刚看到的有趣观点或产生的新想法。有时是苏晚指着书上的某幅画低声惊叹,陈默便会凑近些看,然后给出冷静却精准的分析;有时是陈默将电脑屏幕微微转向她,展示某个数据图表,简单解释其背后的逻辑,苏晚则会努力理解并尝试与艺术现象联系起来。
他们的书籍、笔记、平板电脑甚至水杯,都自然而然地散布在桌面上,不再区分“你的”和“我的”,而是形成了“我们”的共享空间。一种踏实而安宁的默契在书香和阳光中静静流淌。
过了一会儿,苏晚遇到一个关于中世纪手抄本装饰符号的难题,翻遍手头的资料也没找到确切的解释,不禁轻轻叹了口气,无意识地咬着笔杆。 这细微的动静立刻引起了陈默的注意。他转过头,看到她蹙眉苦恼的样子,低声问:“怎么了?” “这个符号,好几个地方的解读都不太一样,”苏晚指着书上一处复杂的纹样,“找不到权威一点的定义。” 陈默接过书,仔细看了看那个符号,沉吟片刻:“这类冷门符号,图书馆三楼东区古籍工具书那边可能有更详细的记载。D排书架,大概中间位置,有几本很厚的符号学辞典。”
他对图书馆馆藏分布的熟悉程度让苏晚惊讶:“你怎么连这个都知道?” “以前写一篇涉及宗教艺术的论文时查过资料。”陈默语气平淡,仿佛这没什么大不了,“要去看看吗?我陪你过去。” “好啊!”苏晚立刻点头。
三楼东区人迹罕至,高大的书架林立,弥漫着旧书特有的沉静气息。陈默轻车熟路地带着她走到D排书架前,目光精准地扫过书脊,很快从中间层抽出一本砖头般厚重的《西方装饰符号大辞典》。 “应该是这本。”他递给她。
书很沉,苏晚接过时手腕微微沉了一下。陈默很自然地从她手里拿回辞典:“我帮你拿,你查。” 两人就近找了一张小桌坐下。陈默扶着厚重的辞典,苏晚小心地翻动着泛黄的书页,按照索引寻找那个符号。纸张翻动发出沙沙的轻响,阳光从高窗斜射进来,在空气中形成一道道光柱,尘埃在其中缓缓飞舞。
“找到了!”苏晚兴奋地低呼,指尖点着书页上一处复杂的图解和冗长的拉丁文注释,“果然这里的解释更全面!” 她低头专注地阅读着,遇到不懂的拉丁文词汇,便下意识地小声念出来。 “这个词指的是‘守护’或‘神圣边界’。”陈默的声音在一旁低沉地响起。他微微倾身,手指点着那个词汇,流畅地翻译并解释着其后一大段注释的核心含义。他的侧脸离她很近,呼吸轻轻拂过她的耳际。
苏晚怔怔地侧头看他。阳光勾勒出他清晰的下颌线和专注的神情,那双总是理性冷静的眼睛,在解读这些古老符号时,竟闪烁着一种别样的、深邃的光彩。他懂得远比她想象的更多。 “你……连拉丁文都懂?”她忍不住问,声音里带着惊叹。 “不算懂,只是恰好认识一些学术常用词。”陈默谦虚道,目光依旧停留在书页上,耐心地将那段复杂的释义用她能理解的方式拆解清楚。
在他的帮助下,那个困扰苏晚的符号终于变得清晰起来。她豁然开朗,心情也变得雀跃。 “太感谢了!陈默你真是我的万能钥匙!”她合上辞典,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,毫不吝啬她的赞美和感激。 “不客气。”陈默合上那本厚重的辞典,动作小心,“知识本身就在那里,只是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。”
两人抱着辞典往回走。经过一排摆放着艺术期刊的书架时,苏晚被最新一期《美术馆》杂志的封面吸引,停下脚步想拿来看看。杂志放得有点高,她踮起脚,指尖刚刚碰到书脊。 就在这时,一只手臂从她身后伸过,轻松地取下了那本杂志。陈默不知何时己站在她身后,形成了一个短暂的、几乎将她圈在怀里的姿势。他的胸膛离她的后背只有寸许距离,她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身体的温热和那股令人安心的气息。
“是这本吗?”他将杂志递到她面前,声音从头顶传来,低沉而清晰。 “……嗯,谢谢。”苏晚接过杂志,心跳莫名漏跳了一拍,脸颊微热。他很快便退开了,仿佛刚才那个短暂的靠近只是顺手帮忙。
回到一楼的老位置,阳光依旧温暖。那本厚重的符号辞典被放在桌子中央,像一座小小的纪念碑,纪念着刚才那次成功的“联合检索”。苏晚的新灵感源源不断,埋头开始整理笔记。陈默也重新投入他的数据分析,但手边多了一杯苏晚刚刚帮他续满的热咖啡。
学习间隙,苏晚抬起头,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酸的脖颈,目光掠过陈默专注的侧脸,和他面前那本摊开的、写满她看不懂的公式的专著。她忽然想起什么,从笔袋里拿出一张便签纸,拿起笔,飞快地画了一个Q版的小小研究员,正抱着一本巨大的、写着“符号”二字的书啃得津津有味,旁边画了一个箭头,指向那个小人,写上“陈研究员辛苦了!”
她画完,偷偷抿嘴一笑,将那张便签纸轻轻贴在了陈默那本专著的页角。
陈默似乎察觉到了,从屏幕上移开目光,低头看向那张突然出现的便签纸。当看到那个可爱的Q版小人和自己那本严肃的专著形成的反差萌时,他愣了一下,随即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,形成一个清晰而温柔的弧度。他抬起头,看向正假装认真看书、眼角却偷瞄他反应的苏晚,眼中的笑意更深了。
他没有说话,只是伸出手,用指尖轻轻点了点那个Q版小人的脑袋,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那张便签纸揭下来,夹进了自己常用的笔记本里。整个过程自然无比。
阳光悄然移动,将两人的影子拉长,交融在一起。桌面上,她的艺术画册和他的经济专著并肩而放,她的草莓味记号笔和他的黑色签字笔插在同一个笔筒里,她的保温杯和他的咖啡杯紧挨着,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慢慢滑落,痕迹交汇,不分彼此。
一种无需言明的亲密与默契,在这个平凡的下午,通过共享的知识、交织的物品和心照不宣的笑容,深深地织入了彼此的日常里。
本章蕴含的恋爱小技巧:
技巧七十九:构建并融入对方的日常习惯与空间。 有意识地逐渐融入对方的学习、工作或生活空间(如常去的座位、共享的书桌),让彼此的物品自然交织,形成“我们”的领地。这种无声的空间占领和习惯融合,能带来极强的安定感和亲密感,仿佛对方的存在己成为自己生活里理所当然的一部分,是关系深入的重要标志。
技巧八十:成为对方知识体系的有效补充与支持。 留意对方在学业或专业上遇到的难题,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或信息检索能力,及时提供精准、有效的帮助(如指引资料位置、解释疑难概念)。这种“智库”般的支持,不仅能切实解决困难,更能展现自身的可靠性和价值,满足对方被理解、被帮助的核心需求,极大增强信任感和依赖感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4VO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