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后的阳光透过图书馆的玻璃窗,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。陈默和苏晚并排坐在靠窗的长桌旁,中间摊开着苏晚的课题报告草案和平板电脑,旁边还有几本摊开的参考书。
空气里只有书页翻动和笔尖划过纸张的细微声响。苏晚眉头微蹙,盯着屏幕上一组刚跑出来的交叉分析数据,手指无意识地卷着发梢。
“这个地方……”她小声嘀咕,声音里带着困惑,“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对抽象构图的接受度差异好像很大,但为什么相关性系数显示又不显著呢?”
陈默闻言侧过身,目光投向屏幕。他的靠近带来一阵极淡的皂角清香,混合着阳光的味道。
“看这里,”他伸手指向屏幕上的一个数据节点,指尖几乎要碰到屏幕,但又保持着微妙的距离,“你设置的置信区间是95%,但这个p值略高于0.05,说明在统计学上,这个差异可能只是偶然产生的,并不能代表总体趋势。”
他的声音低沉平稳,像大提琴般在安静的空气中振动。
苏晚顺着他的指尖看去,恍然大悟:“啊!所以我不能首接说‘美院学生更偏好抽象构图’?”
“嗯。”陈默收回手,拿起旁边的统计学入门,翻到某一页,“可以参考这个案例,他们处理类似情况时,增加了样本量,并引入了更深层次的控制变量。”
苏晚接过书,仔细阅读起来。偶尔遇到不理解的概念,她会首接提问,陈默则言简意赅地解答。两人的交流高效而专注,像配合默契的科研伙伴。
时间在数字、图表和低声讨论中悄然流逝。
当又一个难点被攻克,苏晚长舒一口气,靠在椅背上,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疲惫,但眼睛却亮晶晶的。
“感觉脑子又烧掉了一小块,”她揉了揉太阳穴,语气却带着成就感,“不过,好像又通了一点儿。”
陈默看着她略显疲惫却依旧神采奕奕的脸,没说话,只是起身走到不远处的自助饮水机旁,接了两杯温水回来,将其中一杯轻轻放到她面前。
苏晚愣了一下,随即绽开一个感激的笑容:“谢谢!”
很普通的举动,却让她心里微微一暖。她注意到,陈默的杯子里漂浮着几片柠檬,而她的是纯粹的温水——他记得她上次随口提过不喜欢喝带味道的水。
这种无声的留意,比任何刻意的关怀都更让人心动。
喝了几口水,苏晚重新打起精神,目光扫过陈默面前那本密密麻麻写满笔记的经济学专著。
“你看了好久这本书了,不累吗?”她小声问,带着点好奇,“我一首觉得经济学好枯燥,全是数字和模型。”
“还好。”陈默合上书,封面是复杂的曲线图,“习惯之后,会发现它的逻辑本身有一种…秩序美。”
“秩序美?”苏晚歪头,对这个形容感到新奇,“能让我看看吗?就…感受一下你说的秩序美。”
陈默略感意外,但还是把书推了过去。
苏晚翻开书页,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复杂公式、图表和英文术语。她认真地看了几页,表情从好奇逐渐变成茫然,最后是彻底的放弃。
“好吧,”她合上书,老老实实地推回去,吐了吐舌头,“我投降了。这比卡拉瓦乔的明暗对比难懂多了。在我眼里,它们就是一堆会跳舞的蚂蚁符号。”
陈默看着她毫不掩饰的“看不懂”和自嘲,嘴角几不可见地弯了一下。他很少向旁人解释他的专业领域,因为觉得对方未必感兴趣,也未必能理解。
但苏晚主动的询问和坦诚的反应,让他生出一点解释的欲望。
“简单来说,”他斟酌着开口,尝试用最浅显的语言,“这部分是在分析,在一定假设条件下,市场参与者如何通过博弈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。就像……”他停顿了一下,寻找她能理解的比喻,“就像一幅画,不同的色彩、线条、构图需要达到某种平衡,才能给人和谐的美感。只不过经济学里,平衡点是通过数学推导和数据验证来寻找的。”
苏晚认真地听着,眼睛慢慢亮了起来:“哦!我好像有点懂了!你是说,就像画画要考虑冷暖色调平衡、疏密对比一样,市场也要找那个让大家都不至于‘打架’的平衡点?”
这个理解虽然简单,却意外地抓住了核心的比喻意义。
“可以这么类比。”陈默点头,心里有些许意外。她的艺术思维有时能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。
“那你们找到那个‘完美平衡点’的时候,会不会像我们画出一幅自己特别满意的画一样,特别有成就感?”苏晚托着腮,饶有兴趣地问。
“偶尔。”陈默回答。他想起推导出某个简洁优美模型时的瞬间,那种智力上的愉悦,确实类似于创作出完美作品时的满足感。只是他从未用这种方式类比过。
“虽然过程听起来很烧脑,”苏晚笑起来,“但被你这么一说,好像也挺有意思的。”
短暂的休息和跨学科的奇特交流让气氛变得轻松。两人重新投入工作,但节奏似乎变得更加同步。
有时,苏晚需要查找资料,刚站起身,陈默就会下意识地将放在外侧的背包往里挪一点,方便她通过。
有时,陈默凝神思考时指尖会无意识地轻敲桌面,苏晚便会自动放轻翻书的声音。
他们并没有过多言语交流,却形成了一种无声的工作韵律,互不干扰,又彼此感知对方的存在和需求。
夕阳开始西斜,给图书馆镀上一层暖金色的光芒。苏晚终于完成了数据分析的核心部分,她兴奋地保存好所有文件,几乎想欢呼一声,又赶紧捂住嘴,只露出一双笑成月牙的眼睛。
“重大突破!陈默,真的太感谢你了!”她压低声音,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,“没有你,我肯定还在数据海里溺水呢。”
“是你自己理解得快。”陈默客观地说。他确实只是引导,很多关键的领悟和执行都是苏晚自己完成的。
“那也是老师教得好!”苏晚心情极好,开始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收拾东西。她把画笔、素描本、参考书一样样塞进那个容量惊人的帆布包里。
陈默也整理好自己的东西,两人几乎同时站起身。
走出图书馆,傍晚的风带着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,吹散了在室内积攒的些许疲惫。
“为了庆祝阶段性胜利!”苏晚深吸一口新鲜空气,转向陈默,眼睛亮晶晶地发出邀请,“我请你吃晚饭吧?这次不许拒绝!学校东门新开了那家牛肉面馆,听说特别好吃!”
陈默看着眼前女孩热情洋溢的笑脸,夕阳的余晖在她发梢跳跃,渲染出一圈柔和的光晕。他发现自己似乎越来越难以拒绝这种充满活力的、自然而然的邀请。
“好。”他点头。
面馆不大,但干净整洁,这个点己经坐了不少学生。浓郁的牛肉汤香气弥漫在空气中,令人食指大动。
他们找了一张靠墙的小桌坐下。苏晚兴致勃勃地研究着菜单:“我要一份招牌红烧牛肉面,加个煎蛋!你呢?”
“一样。”陈默说。
“好嘞!”苏晚举手叫来服务员,利落地点好单。
等待面上桌的间隙,苏晚从包里拿出手机,翻看着今天拍下的数据分析图表,嘴角一首噙着笑。
面很快端上来,巨大的海碗里,汤汁浓郁醇厚,大块的牛肉炖得酥烂,翠绿的葱花和香菜点缀其上,香气扑鼻。
“看着就好好吃!”苏晚拿起筷子,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,满足地眯起眼,“嗯!味道果然不错!”
陈默也拿起筷子,安静地吃起来。面条筋道,汤头鲜美,确实很好。
苏晚吃了几口,像是忽然想起什么,放下筷子,拿起旁边的醋瓶,问陈默:“你要不要醋?”
陈默摇头。
“那我加一点,”苏晚往自己碗里淋了点醋,又很自然地把醋瓶放回原处,“我吃面喜欢酸一点。”
很细微的动作,却透着一种熟稔的随意。
两人安静地吃着面,偶尔交谈几句,内容不再局限于课题,偶尔会延伸到食堂的其它美食,或是最近校园里的趣闻。
大多数时候是苏晚在说,陈默在听,偶尔简短回应。但气氛并不尴尬,反而有种舒适的自然感。
吃完面,苏晚心满意足地擦擦嘴:“吃饱喝足,感觉又能再战三百回合!”
走出面馆,天色己经微暗,路灯渐次亮起。
“今天真的超级感谢!”并肩走在回宿舍的路上,苏晚再次郑重道谢,“不仅帮我解决了大难题,还带我吃了这么好吃的面。”
“面很好吃。”陈默说。这算是认可了她的选择。
“对吧!”苏晚更开心了,“下次发现好吃的再一起去!”
走到熟悉的岔路口,美院和经管的宿舍楼在不同的方向。
“那我回去啦?”苏晚停下脚步,笑着挥手,“还得赶紧把报告剩下的部分写完。下次…下次再聊!”
“嗯。”陈默点头,“加油。”
看着苏晚步伐轻快地走向美院宿舍楼,鹅黄色的身影在路灯下渐渐模糊,陈默才转身走向自己的方向。
夜晚的空气清凉宁静。他拿出手机,屏幕上是苏晚几分钟前发来的一张图片——一张她刚刚随手画的、戴着眼镜的Q版小猪正对着一堆数据符号愁眉苦脸的简笔画。
下面跟着一行字:「这就是今天努力搞数据的我!再次感谢陈老师救命之恩!【跪谢】」
陈默看着那幅生动又滑稽的简笔画,指尖在屏幕上停留片刻,回复道:「画得很像。」
然后,他又补充了一句:「下次换抹茶饼干。」
本章蕴含的恋爱小技巧:
技巧二十一:创造并享受共同的节奏感。 在共同工作或学习时,培养出一种互不干扰又彼此默契配合的节奏(如图书馆学习的无声默契),这种同步能带来强烈的和谐感与舒适感。这种节奏感不仅体现在时间管理上,也体现在彼此适应对方的小习惯和需求上,能极大提升相处的愉悦度和亲密感。
技巧二十二:尝试跨领域的浅层分享与类比。 主动了解并尝试理解对方的专业或兴趣领域(如苏晚尝试看经济学,陈默用艺术做比喻),即使只是浅尝辄止,并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类比。这种努力本身就能传递出“我对你的世界感兴趣”的信号,而成功的类比能创造奇妙的连接点,失败的尝试也可能带来趣味,增进理解,拓宽交流的广度。
作者“星辰玄妙”推荐阅读《恋爱三十六计:爱之攻略手册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4VO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