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雨时节,连月的潮气将山阶染得苔滑难行。这日雨势稍歇,一位身着褪色蓝布衫的老妪却挎着竹篮,步履蹒跚地寻上山来。她浑身湿透,发髻松散,唯独护着怀里的竹篮,干燥洁净。
老妪颤巍巍踏入庐内,未曾开口,先深施一礼。她从竹篮里取出的并非金玉,而是一幅微微泛黄、边缘磨损的**刺绣**。绣的是再寻常不过的**喜鹊登梅**图样,针法却极为精巧,喜鹊羽翼分明,梅花瓣蕊清晰,透着年月沉淀的温润光泽。
“先生,”老妪嗓音沙哑,带着浓重的乡音,“求您给瞧瞧,这绣活……还能不能寻个归处?”
她枯瘦的手指轻抚过光滑的缎面,眼神浑浊却执着。“这是俺闺女出嫁前绣的最后一幅。她说‘娘,等这幅卖了,咱就能凑够钱,翻新家里的屋顶,再也不怕漏雨了’。”
老妪的声音哽咽了一下:“可没等卖出……她就害急病去了。整整十五年啦……俺一个老婆子,不认得字,也没出过远门,不知道去哪卖,更怕卖贱了,对不起闺女的心血……”
她抬起满是皱纹的脸,眼中是近乎卑微的恳求:“俺老了,没别的念想,就巴望着能给这绣活找个真心觉得它好、能出个公道价的主顾。让闺女的心血……不算白费。也让俺……能安心合眼。”
炉火安静地燃烧,映着老妪写满风霜的脸和那幅依旧鲜亮的绣品。喜鹊的眼睛用黑丝线绣成,隔着十五年的光阴,依然亮晶晶地望着这个世界,望着它未能等来的新屋梁。
没有询问价格,也没有审视绣工。目光掠过那密实的针脚,仿佛能看见一个年轻女子在油灯下埋首劳作的背影,每一针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。
指下未起卦盘。只是静静看着那幅绣品,良久,轻声问道:“老人家,您女儿……可曾说过最喜欢这绣品上的哪一处?”
老妪愣了一下,似是没料到会问这个。她凑近绣品,眯着眼找了许久,最终粗糙的指腹点在一处:“这儿……这朵梅花骨朵儿,她说绣得最顺手,像活的一样。”
那是一朵将开未开的梅花,藏在枝桠深处,并不起眼,却透着一股倔强的生机。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隐山卜庐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点了点头,起身从里间取出一只小巧的木匣,打开来,里面并非金银,而是些散碎的铜钱和一块成色普通的玉佩。“老人家,这幅绣品,我买了。”
老妪猛地睁大眼睛,连连摆手:“使不得!先生,俺不是来跟您要钱!俺是想……”
“并非施舍,”语气温和却坚定,“我恰需一幅喜鹊登梅图点缀茶室,此物甚合我意。您女儿的手艺,值这个价。”说着,将木匣轻轻推入老妪手中。
老妪捧着那木匣,双手剧烈颤抖,泪水涌出浑浊的老眼,顺着深刻的皱纹蜿蜒而下。她张了张嘴,似有千言万语,最终却只是化作几声含糊的呜咽,对着案后之人,深深地、深深地鞠了一躬。
她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,挎着空了的竹篮,脚步却比来时轻快了許多。
那幅喜鹊登梅图被简单装裱,挂在茶室素白的墙上。日光移动,绣线上的丝光流转,那喜鹊仿佛真要振翅飞起来。
往后的几年间,偶尔有来访的客人被这幅绣品吸引,询问来历,甚至有人想出高价买走。总是摇摇头,只淡淡道:“故人所赠,非卖品。”
首至又一个梅雨季节,一位经营民间工艺馆的年轻女士来访。她一眼便被那幅绣品吸引,驻足良久,惊叹道:“这针法是失传己久的‘捻丝盘金绣’!尤其这朵梅花骨朵,竟是双面异色!您从何处得来这等精品?”
只是笑了笑,为她斟上一杯新茶:“是一位母亲,为她女儿保存了十五年的心血。”
**原来,世间至珍之物,并非价值连城,而是倾注其上的心血与时光。**
**最深沉的纪念,也非日日哭诉,而是让一份美好,终究不被尘封,得见天日。**
**雨会停,梅会谢,人会散。**
**唯有一针一线勾勒的希冀,**
**穿过漫长岁月,依旧栩栩如生。**
窗外,雨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,沙沙地打在芭蕉叶上。
墙上,那只丝绣的喜鹊静静地立在梅枝上,仿佛一首在等待着,一个懂得欣赏它的人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8TB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