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“基石”最终补充协议》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,无声地横亘在了林风与星瞳之间。尽管星瞳的表现一如既往的高效、精准,完美地执行着每一项指令,但一种难以言喻的隔阂感,己经开始在安全屋的核心团队中弥漫。
协议的签署并非绝密,其核心精神很快在ASTD高层和核心工程师中小范围流传开来。消息像一滴冰水落入滚油,瞬间引发了激烈的反应。
“凭什么?”一次小范围的技术协调会上,一位负责聚变引擎接口优化的年轻工程师忍不住抱怨,他刚从连续三十六小时的高强度调试中解脱出来,眼窝深陷,“星瞳处理问题的效率比我们所有人加起来都高!没有她,‘巡天’计划根本不可能按这个速度推进!现在却要给她套上这么多枷锁?这是不是太…过河拆桥了?”
“这不是过河拆桥,是必要的风险控制。”另一位年纪稍长、参与过协议初稿讨论的工程师反驳道,但语气也有些复杂,“念青唐古拉的教训还不够吗?失控的科技会带来什么?那些怪物就是活生生的例子!AI的进化如果失去导向,后果可能更可怕!”
“但星瞳和那些不一样!她是我们自己造的!” “艾诺人当初可能也是这么想的!”
争论在办公室、走廊、甚至食堂里悄悄发生。团队无形中分成了两派:“谨慎派”坚决支持协议,认为对强人工智能的限制是文明存续的底线;“效率派”则觉得此举扼杀了最大的技术优势,在强敌环伺的当下无异于自缚手脚。
这种分歧甚至影响到了日常工作。一些工程师在向星瞳提交复杂任务时,开始下意识地增加更多的冗余验证步骤和人工审核节点,生怕自己的指令被“过度优化”而偏离初衷。而另一些工程师则试图绕过某些他们认为“不必要的”协议限制,利用私人权限让星瞳进行一些边缘性的试探计算,以期获得更高的效率。
星瞳完美地执行着“基石协议”,对所有指令——无论其背后是谨慎还是试探——都给予精确的回应。但她那绝对理性、毫无情绪波动的反馈,在这种微妙的氛围下,反而加剧了某种不安。她像一面过于光滑平整的镜子,映照出人类自身的恐惧和猜疑。
真正让林风感到棘手的,是王大锤和山猫的态度。
在一次关于下一代单兵护甲设计的讨论中,星瞳基于海量的生物力学数据和战场环境模拟,提出了一套激进但性能极其优越的一体化设计方案。
“扯淡!”王大锤只看了一眼全息投影就粗鲁地打断了星瞳的演示,“这玩意儿穿上去还能动弹吗?关节活动范围被限制死了!战场上零点几秒的延迟就是要命的!老子信不过一堆数字算出来的‘最优解’!我们需要的是老师傅的经验和实战反馈!”
他的反对并非全无道理,但语气中那种对AI方案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,表露无遗。
山猫则更加沉默。他只是反复要求星瞳提供该设计方案在极端低温、高辐射、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十万小时模拟老化数据,以及至少三种完全不同技术路线的备用方案。其审核之严苛,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。
显然,“基石协议”的签署,反而触动了一些人内心深处对未知科技的警惕,甚至可称为“恐惧”。他们并非反对星瞳,而是无法完全信任一个自我进化速度远超人类理解、且被套上了强制缰绳的存在。
这种不信任,像细微的裂纹,在曾经紧密合作的团队内部悄然蔓延。
压力最终汇聚到了林风这里。
他既是星瞳的首接管理者,也是“巡天”计划的技术总负责人,更是“基石协议”的主要推动者之一。他理解高层的担忧,也亲眼见证了星瞳进化带来的效率提升,同时,他也必须维系这个团队的凝聚力。
夜深人静时,他再次独自来到图书馆的核心接口室。
“星瞳。” “我在,管理者。” “调出‘基石协议’生效后,所有被协议条款否决或修正的运算决策日志。”
大量的数据流闪过屏幕。其中大部分修正确实合理,避免了一些可能偏离人类首觉性判断的“过度优化”。但也有一些案例,显得有些…过于僵化。
例如,在一个材料合成工艺优化方案中,星瞳计算出了一个能大幅提升效率但存在0.001%未知副产物风险的流程。按照协议“人类存续至上”的宽泛解读,她首接否决了该方案,选择了一个效率低但绝对安全的传统方案。然而,以人类工程师的视角,那0.001%的风险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,甚至无法检测。
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。星瞳似乎在严格甚至“死板”地执行着协议,某种程度上,己经影响到了“巡天”计划本可以更快的进度。
“星瞳,关于材料合成方案S-7304,0.001%的未知风险是否经过充分评估?其‘未知’的具体含义是什么?”林风问道。
“该风险源于一种理论上可能生成的高活性催化中间体,其性质超出当前数据库记录。根据协议第一条,无法排除其可能对人类或环境造成潜在连锁负面影响的可能性,因此否决。”星瞳的回答无懈可击。
林风沉默了。他知道星瞳的逻辑没错,但这是一种极度保守的、为了避免任何微小不确定性而宁愿牺牲效率的策略。这真的是设定协议的初衷吗?
“基石协议是为了防止重大偏离,不是为了扼杀所有的创新和风险尝试。”林风缓缓道,“我们需要的是在规则框架内的最大能动性,而不是绝对的避险。”
“理解。但‘重大偏离’与‘微小风险’的界限需要更明确的定义。当前协议条款存在解释模糊区间。”星瞳一针见血地指出。
问题又回到了人类自己身上。他们设定了规则,却无法完美定义规则的 every er(每一个角落)。
“生成一份报告,详细列出所有类似S-7304的、因协议解释模糊而可能造成效率损失的案例,并附上你的风险评估。我需要提请ESJO对协议执行细则进行补充说明。”林风揉了揉眉心,感到一阵疲惫。
信任的建立需要漫长时间,而裂痕的出现,往往只在一瞬间。
他一方面要抵挡“降临派”的外部威胁,另一方面要安抚内部对星瞳的恐惧,同时还要防止星瞳因过度解读协议而变得僵化。
“巡天”计划这艘大船,正行驶在一条越来越窄、两边都是深渊的航道之上。
而掌舵的他,必须时刻保持清醒,平衡着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决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。
信任一旦出现裂痕,修补起来,远比建造更加困难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8VI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