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巡天一号”的建造己进入最后也是最紧张的冲刺阶段,尽管ASTD和ESJO采取了人类所能想象到的最高级别的保密措施,但如此规模浩大的工程,终究不可能完全隔绝于世的。蛛丝马迹,正通过各种渠道,悄然泄露到外部世界,在国际社会和高层领域引发了一系列的猜测、疑虑与暗流涌动。
首先察觉到异常的,是各国的情报机构。
CIA、MI6、俄联邦对外情报局等世界主要情报组织,几乎在同一时期,注意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异常动向:
中国西南部某片原本交通不便的山区,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运输流量呈指数级增长,但所有通往该区域的通道都被军方严密管控,卫星图片显示该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新建地下设施痕迹,但其具体用途成谜。 中国多家顶尖高校和研究所的数十名在材料学、等离子物理、航天工程领域堪称国宝级的专家,以及大批熟练的高级技师,近一两年内陆续“人间蒸发”,从其熟悉的社交圈和学术圈中彻底消失,仿佛从未存在过。 全球范围内,数种用于航天级材料制造的特殊稀有金属和稀土元素,其交易流向出现异常,最终都隐约指向中国,但其消耗量远远超出己知的任何航天项目(如空间站建设、探月工程)的需求。 中国能源网络的监测数据显示,有巨额电能被输送到一个未知的、负载极高的用户,其用电模式与己知的任何工业设施或数据中心都不相符。
这些零散的情报碎片被汇集到各国情报分析官的桌上,拼凑出的画面令人不安且困惑。
“中国人到底在西南部的山里搞什么?新的核武器储存基地?规模对不上。” “那些消失的科学家…是被软禁了?还是在进行某种绝密研究?” “如此巨大的资源倾斜…他们是在建造什么东西?一种新型的战略武器?空天飞机?还是…?”
猜测多种多样,但缺乏决定性的证据。中国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,任何试图靠近侦察的尝试(无论是人力还是技术手段)都以失败告终,甚至损失了几颗昂贵的侦察卫星(它们都在试图变轨进行详细侦查时莫名失效)。
紧接着,国际商业与科技领域也感受到了涟漪。
数家与中国星火科技有合作关系的欧洲精密仪器制造企业,收到了一些技术参数要求高得离谱、设计理念极其超前的零部件订单,其用途完全无法理解。一些敏感的、受到出口管制的技术或设备,也通过层层转口的复杂贸易网络,最终流向了中国。 国际学术期刊上,来自中国相关领域的顶尖论文发表数量明显下降,仿佛中国的科学家们集体转入了一个无法公开发表成果的领域。
这些迹象让西方的科技巨头和战略分析家们坐立不安。他们意识到,中国正在某个尖端科技领域进行着一场全力以赴的冲刺,其投入力度和技术层级可能远超外界想象。
“雷霆汽车”CEO再次跳了出来,他在一次行业峰会上公开暗示:“我们监测到某些国家正在进行的所谓‘科技创新’,其资源消耗模式和技术路径充满了不可持续性和高风险性,很可能对全球技术生态和战略平衡造成严重破坏。国际社会有权利知道真相,并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性后果的发生。” 尽管没有指名道姓,但其矛头所指,昭然若揭。
一些被西方势力影响的国际媒体开始跟进,发表一些捕风捉影的报道,渲染“中国秘密工程威胁论”,质疑其目的的不透明性,甚至将其与之前的瑞士事件联系起来,影射其可能与“危险技术”或“国际安全威胁”有关。
虽然这些报道缺乏实锤,但在精心引导下,还是在国际舆论场上制造了一定的负面声音,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外交压力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ESJO通过特殊渠道监测到,“降临派”的外围组织似乎也在利用这些猜测和混乱局面。他们在暗网上散播更加危言耸听的谣言,将中国的秘密项目与“外星技术”、“世界末日武器”等联系起来,试图吸引更多的恐慌者和投机者,并混淆视听。
“我们必须有所回应。”在ESJO的一次高层会议上,情报部门负责人面色凝重,“虽然核心机密绝不能泄露,但完全沉默只会让猜测愈演愈烈,甚至给‘降临派’可乘之机。”
经过精心策划,一套组合拳打了出去:
官方层面,由外交部发言人出面,以一种“无可奉告但义正辞严”的姿态,驳斥了所有不实猜测,强调中国有权进行任何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科学研究,其过程完全合法合规,不容他人指手画脚,并反诘某些国家对他国内政的过度关注才是对国际秩序的最大破坏。
技术层面,适时地、有限度地“泄露”出一些经过处理的信息:例如,公布一项在“受控核聚变小型化”领域取得的“重大进展”(确实是真的,但只是“巡天”计划的副产品);组织一次经过严格筛选的、参观某处“新型能源技术实验基地”的活动(该基地与ASTD完全无关,但足够先进以转移注意力)。
舆论层面,发动友好的海外媒体和学者,发布分析文章,将中国的资源调动解释为“新一轮科技革命下的集中力量办大事”,将其聚焦于民用能源、空天探索等“无害”且令人向往的领域,巧妙地引导舆论。
这一系列操作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部的压力,将最恶意的猜测压制了下去。但明眼人都知道,这仅仅是权宜之计。
真正的风暴,恐怕要等到“巡天一号”真正现身的那一刻,才会彻底爆发。
ASTD总部内,林风也得知了外界的风波。他对此并不意外,只是感到肩上的压力又重了几分。他们的每一个动作,都在被无数双眼睛盯着。成功,则开创未来;失败,则可能万劫不复。
“加快进度。”他对所有部门负责人只说了一句话,“我们必须在外界反应过来之前,做好准备。”
建造基地内的气氛更加紧张,仿佛在与时间,以及与外界窥探的目光,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赛跑。
各方猜测如同乌云般汇聚,而乌云之下,钢铁的巨舰正在加速完成它最后的蜕变,静待那一飞冲天的时刻,震惊整个世界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8VI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