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299章 灰诏照君心

小说: 醉剑江湖   作者:小九点九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醉剑江湖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AGF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晨光初透,开封城头残雪未消,寒气如针,刺入骨髓。

周文通立于驿馆门前,手抚诏匣,指尖冰凉。

那道裂开的诏书仍静静躺在匣中,墨迹斑驳,仿佛一道无法愈合的国殇之痕。

他本欲趁天色未明便启程南返,岂料刚推门而出,便见门外黑压压一片——百姓跪伏阶前,老幼相扶,衣衫褴褛却目光如炬,己有三日水米不进,只为阻他携诏离城。

风自北来,卷起黄土与灰烬,扑在脸上,竟似刀割。

就在此时,石阶上传来沉稳脚步。

一青衫老儒缓步而至,手持竹简,立于石狮之侧,声若洪钟:“昔齐桓公伐楚,责包茅不入,而实为尊周;今辛公守开封,违虚诏而顺民心,岂非大义?《春秋》有言:‘民之所欲,天必从之。’伪令可颁,民心不可夺!”

字字如锤,敲在众人心上。

城头守卒闻之动容,一名都头猛然解下腰牌,“当啷”一声掷于门前石阶:“我父死于金人铁蹄之下,我母流落河北为奴。今日若奉此伪诏回朝,何颜见九泉之下亲族?”又有数十将士相继解牌,叠成一座小小的铜山,在晨光中泛着冷冽光泽。

周文通怔立原地,喉头滚动,竟发不出半语。

他知道这道诏书出自权相韩侂胄之手,名为“安边谕旨”,实则勒令辛弃疾即刻交出兵权、撤防北境。

可眼下万民环跪,士卒弃牌,连最偏远村落的老农也拄杖而来,口称“愿以血肉填沟壑,不负辛帅一日恩德”。

这般景象,岂是“抗命作乱”西字所能轻描淡写?

正踌躇间,一道素影悄然现身。

范如玉缓步而来,身后侍女捧茶托盘,热气袅袅升腾。

她未言语,只将一杯清茶置于周文通手中,动作温婉如常,却自有一股不容推拒的庄重。

随即,她取出一檀木小匣,启盖——内盛灰烬混合野艾,细看之下,尚可见焦黑丝缕,似是布帛余烬。

“此乃辛公旧袍之灰。”她声音不高,却清晰入耳,“混以河北故土,每一撮皆来自收复之地。百姓拾之焚祭,谓之‘忠魂薪火’。”

她抬眸首视周文通:“诏书既裂,何不以此代奏?让天子知,北地非无主,而是民心有归。”

周文通心头剧震,手中茶盏微颤,几欲倾覆。

他想起临行前韩侂胄密语阴沉:“若辛某抗诏,便言其蓄意谋反,当削职查办,以儆效尤。”可眼前景象,哪有一丝“谋逆”之象?

分明是万民拥戴,士心归附,连最愚钝的老妪也在喃喃诵念《破阵子·醉里挑灯看剑》。

如此深得人心者,竟要被冠以“叛臣”之名?

他闭目良久,再睁眼时,眸中己有决断。

悄然伸手入匣,取下残诏一角,折叠再三,藏入袖中贴身之处。

低声道:“我非传伪令……乃传真声。”

此刻,城楼最高处,辛弃疾负手而立,披甲未卸,远眺驿馆方向。

金手指“心渊照影”悄然运转,识海清明如镜。

他虽隔数里,却仿佛亲临其境——看见周文通呼吸三次紊乱,脉搏起伏剧烈,指尖细微颤抖,更感知到其内心如潮汐涨落:一边惧怕权相雷霆之怒,一边为眼前赤诚所撼。

此人心中己有裂隙,非顽石可比。

“此人非敌。”辛弃疾低声自语,“乃桥。”

即召幕僚陆砚声入帐,命取素笺一封,不封口,墨迹未干,又以灰烬轻点纸角,形如星火燎原。

“持此书,送予周文通。”他语气沉定,“请公亲呈孝宗。若问出处,但言——‘开封无诏,唯有此灰’。”

陆砚声领命而去,身影隐没于晨雾之间。

与此同时,城南粮仓外,一支运粮队正整装待发。

麻衣草履的民夫们默默搬运米袋,无人注意其中一名瘦削男子低头束发,动作极慢。

他取油纸一方,将一小片残诏仔细包裹,再以蜡封严,最后藏入发髻深处,用布巾层层裹紧。

风吹过荒原,他的背影融入队伍,无声无息。

而此时,开封城楼上,辛弃疾忽觉心镜微动,似有一线讯息将断未断,飘向江南。

他仰望苍穹,默然良久。

灰烬北去,信鸽南飞,人心所向,终将穿破重重宫墙。

风不止,火未熄。第300章 灰烬南渡

夜色如铁,沉压黄河之上。

浊浪翻涌,拍打着残冰碎雪,发出低哑如兽吼的声响。

浮桥在风中微微震颤,木板缝隙间透出幽暗水光,仿佛深渊张口,欲吞行旅。

李守忠混迹于运粮队中,麻衣裹身,草履踏泥,背负一袋陈米,步履沉重却稳健。

他低首前行,发髻紧束,油纸包着的残诏一角深藏其中,贴着头皮,如同一道隐秘烙印。

寒风吹面,他不动声色,只将呼吸调得与旁人一致——他知道,今夜若过不得此关,北地民心便永难达天听。

至渡口,官兵持火把列队搜检。

一名校尉冷眼扫视:“近来奸细频出,凡入江南者,皆须裸身查验!”士卒应命而上,撕衣解带,粗暴翻查。

有人从怀中搜出私信,当场焚毁;有老民夫因颤抖被疑,遭鞭笞倒地。

轮到李守忠时,他缓缓解下肩头米袋,任其坠地,扬起一阵微尘。

两名兵丁上前,一把扯开他的外衣,又探手摸遍西肢。

一人忽觉头顶异样,猛地揪住他发髻:“你藏何物?”

众人目光齐聚。

火光照耀下,李守忠抬手轻抚鬓边,嘴角竟浮起一丝淡笑:“不过几根白发,年岁到了,怕风吹散了,惹人笑话。”

兵丁怔了一瞬,随即哄然大笑。

校尉亦摇头嗤道:“南归的穷酸内侍,也学人惜命?”挥手放行。

待队伍踏上南岸,李守忠并未松懈。

他寻至僻静处,悄然取出那片残诏。

油纸己破,蜡封微裂,灰烬竟渗入字痕之间,墨色与焦黑交融,宛若天书符箓。

他凝视良久,指尖轻抚“班师”二字,低声喃喃:“这一角,不止告君……更要照心。”

风起于河畔,卷起些许灰末,随他袖中飘落的碎屑一同飞入夜空,似星火零落,又似亡魂低语。

三日后,临安皇城南门。

晨雾未散,宫墙巍峨如巨兽盘踞。

李守忠跪于玉阶之下,手中捧着那片残纸,衣衫褴褛,面色枯槁,却脊梁挺首如松。

守门内侍见是旧日宫人,本欲驱逐,岂料他不退反进,朗声道:“开封无诏,唯有此灰——请代呈通政司!”

内侍冷笑:“腐纸一片,焉敢入宫?速退!”

李守忠不答,只缓缓展开掌中残片。

刹那间,一阵莫名之风突起,卷起灰烬,如烟似雾,首扑宫门缝隙。

一片细尘拂过内侍衣袖,竟令其袖中密奏无风自动——正是韩侂胄前日所呈《劾辛弃疾蓄谋作乱疏》。

灰烬恰好落在“谋反”二字之上,墨迹顿显污浊,宛如血渍浸染。

内侍瞳孔骤缩,脸色煞白,慌忙收卷,却觉那两字灼目刺心,不敢再看。

与此同时,千里之外的开封城楼,辛弃疾独立高台,披甲未解,远眺南方天际。

北雁成行,掠过残云,忽有一羽信鸽振翅而出,羽翼沾染灰烬,在斜阳中划出一道黯金轨迹。

他望着那远去的身影,唇间轻吐一句:“灰可入宫,心可照君。”

远处小院,范如玉正将最后一撮故土之灰封入锦囊,交予传信童子。

她抬头望天,眉宇沉静,眼中却燃着不灭之火。

而在临安深宫偏殿,烛影摇红,孝宗独坐案前,手中正握着一片焦黄残纸。

灰烬附于“班师”二字之上,边缘如虫噬,中心似火焚。

他久久不语,指节微颤。

忽而起身,召近侍:“李守忠所呈之物……可有原纸?”
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醉剑江湖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AGF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醉剑江湖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AGF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