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章 片场争辩

小说: 烽火丹青   作者:废墟造梦师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烽火丹青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C6G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上海车墩影视基地的柏油路在七月流火里软得快要化开,《铁血山河》剧组搭建的1937年外滩街景像块被烈日烤得变形的油画布。程锦年蹲在"先施百货"的雕花窗棂下,卷尺在指间绕了三圈,尾端坠着的黄铜吊坠正对着一块窗玻璃的边缘,与他素描本上标注的"1.2厘米水纹间距"严丝合缝。

"我说过,这种平板玻璃不行。"他头也不抬,声音被远处发电机的轰鸣磨得有些毛糙。工装马甲口袋里露出半截铅笔,笔杆上咬出的齿痕是他思考时的习惯。

副导演王涛踩着凉鞋从热浪里挤过来,塑料鞋底粘在路面上发出"滋滋"的声响。"程指导,您这卷尺是金箍棒变的?差两毫米观众能看出来?"他扯着湿透的衬衫领口,露出锁骨处被汗泡白的皮肤,"投资方上午刚发邮件,下周必须出片花,您让道具组重做三十块玻璃,这是要逼死我?"

程锦年终于起身,手里的素描本翻开到第17页,铅笔勾勒的老照片拓印清晰可见——1937年7月《良友》画报上的先施百货橱窗,玻璃上浮动的水纹像被阳光揉碎的河。"1936年上海进口的比利时水纹玻璃,每平方厘米有11个折射点,"他指尖点过纸面,"这种现代玻璃只有3个。观众或许看不出数字,但他们能感觉到'不对'——就像你穿西装系运动裤,说不出哪错,就是别扭。"

"又来了。"王涛往后退了半步,仿佛怕被这股较真劲儿烫到,"上周为了招牌上的宋体还是楷体,您让书法老师飞了趟苏州;前天说黄包车轮子的辐条数不对,道具组拆了二十辆旧自行车才凑够......"

"那是因为祖父日记里写过,"程锦年的声音突然低了些,指腹着素描本边缘的磨损处,"1937年夏天,他在这附近的洋行上班,每天路过先施百货时,阳光透过玻璃会在 sidewalk(人行道)上投下细碎的光斑,像撒了把金粉。"

人群外传来相机快门声,张岩扛着他那台宝贝RED摄影机晃悠过来,镜头盖用红绳系在手腕上,随着步伐甩得像个小旗子。"王导别气,"他举着相机对着街景连拍,取景器里的画面被热浪扭曲成流动的油画,"咱们程指导这是沉浸式创作——上次拍《北洋往事》,他为了还原电报局的摩斯密码声,愣是跟老报务员学了仨月。"

"学密码能当饭吃?"王涛的火气没下去,却被逗得笑了声。

"至少不会让观众出戏。"白薇的声音从遮阳伞下飘过来,带着刚冰镇过的汽水味。她穿着月白色旗袍坐在帆布椅上,手里捏着本1930年代的《玲珑》杂志,作者“废墟造梦师”推荐阅读《烽火丹青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旗袍领口的珍珠扣在阳光下滚过一层柔光。"我上午试装时发现,道具组给的盘扣是机绣的,"她轻轻拽起衣襟,露出腋下隐蔽的手工锁边,"1937年上海时髦小姐的旗袍,盘扣必须是苏绣'一字扣',针脚要像米粒那么细。"

王涛看着她指尖捏着的那枚盘扣,确实比道具组准备的精致太多,细得几乎看不见针脚。"白老师您就别跟着添乱了,"他苦着脸,"这戏是抗战剧,不是时装秀......"

"正是因为是抗战剧,"程锦年合上素描本,金属搭扣"咔嗒"一声扣住,"才要让观众相信,那些在战火里挣扎的人,也曾有过这样讲究的日子。他们失去的不只是生命,还有这些——"他指着橱窗里的蕾丝手套、留声机上的铜喇叭、黄包车上的皮质坐垫,"这些值得守护的东西。"

老周背着工具包从"永安百货"的方向过来,帆布包上的补丁用的是老式蓝布,针脚歪歪扭扭却格外结实。"程指导说的是理儿,"他往手心里吐了口唾沫,操起刨子开始修整一块招牌,"昨儿我仿的那些通行证,要是油墨不对,当年早被日本人识破了。"老周是剧组的道具师,最擅长仿制旧物,手里的刨子还是他父亲传下来的,木柄被磨得油光水滑。

王涛还想说什么,场务小李抱着一摞剧本跑过来,草帽被风吹得扣在头上:"王导!西边乌云压过来了!气象站说有强对流天气!"

众人抬头,方才还亮得刺眼的天空,不知何时被西北方涌来的墨云啃掉了一块。那云层黑得发蓝,边缘却镶着诡异的橘红色,像烧红的烙铁浸了水。风突然变了向,卷着沙尘扑在脸上,街景里的布幡被吹得猎猎作响,露出后面临时搭建的脚手架——在狂风里抖得像根脆弱的芦苇。

"各单位加快速度!拍最后一个镜头!"王涛对着对讲机吼,声音劈了叉。

程锦年下意识地摸向帆布包,里面装着祖父那本1937年的战地日记。牛皮封面己经磨得发亮,边角卷成了波浪,他总在改场景时翻几页,仿佛能听见九十多年前的风声。

"抓紧时间。"他对张岩点头,目光扫过片场。演员们在狂风里整理衣襟,场务抱着反光板东倒西歪,白薇正把那本《玲珑》杂志塞进包里,封面上的女明星在风中微微颤动,像要从纸页里走出来。

张岩扛起摄影机跑到机位,镜头对准白薇即将走过的街角。"程指导帮看看,"他朝取景器努努嘴,"这角度的光影对不对?"

程锦年走过去,透过镜头看向那些临时搭建的建筑。风越来越大,吹得木板墙面发出"咯吱"的呻吟,远处的塔吊在乌云里时隐时现。他忽然觉得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攥住了——取景器里的画面,竟和祖父日记里夹着的那张泛黄照片,有了几分重叠的影子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C6G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烽火丹青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C6G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