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50章 安全区的第一夜

小说: 烽火丹青   作者:废墟造梦师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烽火丹青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C6G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1937年12月初的南京,冬雾像化不开的浓粥,把整座城裹得密不透风。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红楼前,挂着面褪色的红十字旗,在雾中若隐若现,像块漂浮的血痂。程锦年扶着张岩踏上石阶时,鞋底沾着的泥浆在青砖上印出歪歪扭扭的脚印,很快就被雾气洇成深色的斑。

“这边。”一个穿西装的中国男子迎上来,胸前别着“安全区国际委员会”的徽章,“拉贝先生在里面等你们。”他是拉贝的秘书李先生,战前在西门子洋行工作,一口德语说得比中文还流利。

礼堂里挤满了人,空气里弥漫着煤烟、汗味和消毒水的混合气息。二十几盏马灯挂在穹顶,昏黄的光线下,能看见墙上贴满的标语——“保护平民”“禁止携带武器”,字迹被水汽浸得有些模糊。拉贝正站在讲台上,用德语和中文交替着布置任务,他的貂皮大衣上沾着雪,眼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。

“程先生,您来得正好。”拉贝看见程锦年,立刻放下手里的名册,“安全区的地图需要重新绘制,日军轰炸后很多街道变了样,您对南京熟悉,这个任务交给您最合适。”他递过来一卷泛黄的旧地图,上面用红铅笔标着密密麻麻的记号,“要标出所有防空洞、水井和能做临时医院的建筑。”

程锦年接过地图,指尖触到纸页上凹凸的折痕,像摸到了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。“我会尽快完成。”他看向张岩,“他的伤……”

“张先生跟我来。”一个穿白大褂的女医生走过来,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校医,“我给您重新处理伤口,然后您需要记录难民登记的过程,这些照片将来都是证据。”她指了指墙角的几张空桌子,“那里己经搭了临时暗房,显影液和定影液都是用药品调的,凑合用。”

白薇正被几个外国记者围住,他们需要会德语和英语的人帮忙核对难民名单。“我母亲是苏州人,父亲在英国做生意。”她解释着自己的语言优势,目光却落在墙角的布告栏上——那里贴着“难民登记须知”,下面己经排起了长队,从礼堂一首蜿蜒到雾里。

林小满跟在张岩身后,手里紧紧攥着那台柯达布朗尼相机。作者“废墟造梦师”推荐阅读《烽火丹青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拉贝先生的目光落在她身上时,突然笑了:“小姑娘也会拍照?”

“她是我的学生。”张岩咳嗽着说,胸口的绷带又渗出了点红,“她能帮我整理底片。”

拉贝点点头,从口袋里掏出个铁皮饼干盒,递给林小满:“里面是我女儿的糖果,你拿着。”铁盒上印着柏林的街景,“等战争结束,我请你去柏林看照片展。”

林小满接过铁盒,冰凉的金属贴着掌心,突然觉得鼻子发酸。她想起父亲也曾说过,要带她去巴黎看摄影展,可现在……她低下头,看着相机的镜头,里面映出礼堂里攒动的人影,像一帧帧正在放映的默片。

深夜的安全区,雾更浓了。程锦年趴在红楼的走廊上绘制地图,马灯的光在纸上投下晃动的光晕。他把拉贝给的旧地图铺在最下面,上面覆盖着几层宣纸,用炭笔一点点勾勒出新的街道轮廓——炸毁的城墙、坍塌的房屋、临时搭建的棚屋,每一笔都浸着雾气的湿冷。

张岩的临时暗房在走廊尽头的储藏室,里面堆满了旧书和教具。他正用镊子夹着底片在显影液里晃动,红色的光线下,难民们麻木的脸、冻裂的手、怀里奄奄一息的孩子,正一点点在相纸上浮现。林小满蹲在旁边,帮他把洗好的照片一张张挂起来,绳子上很快挂满了,像一串串沉重的叹息。

白薇还在核对名单,指尖划过登记册上的名字:王翠花、李根生、赵老西……大多是普通的名字,却藏着不普通的遭遇。她突然停在一页,眉头皱了起来——登记人叫“刘二柱”,自称是城南的农民,可备注里写着“手掌光滑,无老茧”,地址栏填的“雨花台南巷”,她上午路过那里时,整条街都被炸成了废墟。

“这人在哪登记的?”白薇问负责记录的志愿者。

“刚才还在那边烤火。”志愿者指了指礼堂角落,那里围坐着几个男人,正低声交谈,其中一个穿灰布棉袄的,侧脸看着很面生。

白薇把登记册合上,指尖在“刘二柱”的名字上轻轻敲了敲。雾从窗户缝里钻进来,带着刺骨的冷,她突然觉得这座看似安全的安全区,像个布满裂缝的冰湖,底下藏着无数看不见的暗流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C6G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烽火丹青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C6G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