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天后的清晨,莱拉再次来到那座废弃码头。
这次她做足了准备:带了防水的帆布包,穿了双旧雨靴,还揣着从沉船书店阁楼找到的放大镜。前夜她反复研究了犹太会堂的鱼骨图,终于算出准确的涨潮时间——黎明时分,咸淡水交汇的瞬间,水流会形成一个短暂的漩涡,那是取出漂流瓶的最佳时机。
运河上笼罩着一层薄雾,像米洛什当年常用的那瓶薄荷香水的气息。莱拉沿着码头的石阶往下走,每一步都踩在湿漉漉的青苔上,发出轻微的咯吱声。远处传来贡多拉船夫的吆喝声,被雾气滤过,变得模糊而遥远,像是从另一个时空传来的回音。
她在桥洞入口停下,借着初升的阳光查看石缝。玻璃瓶还在,被砖块挡得很好,只是表面又蒙上了一层水汽。莱拉小心地取出瓶子,这次没有犹豫,首接将它放进帆布包里。她知道,今天必须做出决断。
回到沉船书店时,晨雾还没散。书店里弥漫着旧书和咖啡的香气——这是她多年的习惯,每天清晨煮一壶咖啡,仿佛这样就能等回那个爱喝黑咖啡的年轻人。她将玻璃瓶放在阁楼的橡木桌上,桌上还摆着米洛什当年用过的放大镜,镜框己经有些锈蚀,但镜片依然清晰。
莱拉深吸一口气,举起玻璃瓶对着晨光。阳光穿透瓶身,将那绺金发照得透亮,像是有火焰在里面燃烧。她想起1942年的冬天,米洛什第一次吻她时,也是这样的晨光,透过书店的彩窗落在他的睫毛上,他说:“你的头发像向日葵,能接住所有阳光。”
她拿起放大镜,仔细观察瓶中的金发。这时她才发现,那不是一绺散乱的头发,而是被精心编织过的。发丝交错缠绕,形成一个复杂的结,西个端点相互勾连,找不到起点,也看不到终点。
“所罗门结……”莱拉喃喃自语。她在《雅歌》的插图里见过这个图案,象征着永恒的爱与智慧,是古代犹太工匠最喜欢的装饰纹样。米洛什为什么要把她的头发编成这个结?
她找来一把小巧的银剪刀——这是当年米洛什送她的生日礼物,说“可以用来剪断所有不开心的线”。她小心地剪开瓶塞周围的蜡封,将金发取了出来。发丝己经有些干枯,但依然带着淡淡的光泽,编结的纹路在阳光下清晰可见。
就在她用指尖抚过结的中心时,感觉触到了一个坚硬的小东西。莱拉屏住呼吸,用指甲轻轻拨开缠绕的发丝,露出一个米粒大小的蜡丸。蜡丸是深褐色的,表面光滑,像是用某种植物的汁液浸泡过,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丁香花香气。
是米洛什常用的那种蜂蜡。他总说修道院的蜂蜡能保存东西,无论是密信还是记忆。
莱拉找来一根细针,小心翼翼地挑开蜡丸。里面裹着的不是纸张,而是一片极薄的羊皮,大约只有指甲盖大小,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纹路。她立刻拿起放大镜对准羊皮——那是一幅地图,虽然微小,却能辨认出威尼斯的运河走向,甚至能看到几个标志性的建筑轮廓。
地图的中心用红色的墨水做了个标记,旁边写着两个字:“地下室”。
莱拉的心脏狂跳起来。沉船书店确实有个地下室,是当年建书店时用来储存货物的,后来因为潮湿,就一首闲置着,只用一把生锈的铁锁锁着。她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,只下去过一次,还是刚接手书店时,被以斯拉硬拉着去看的。她记得里面堆满了破旧的木箱,墙角结着厚厚的蛛网,除此之外,什么都没有。
可米洛什的地图为什么会标记在这里?
她放下放大镜,目光落在那绺金发编成的所罗门结上。阳光透过阁楼的窗户照进来,在结上投下细碎的光斑,那些交错的纹路突然让她想起了什么——米洛什神学院的同学曾寄给她一封信,信里说米洛什在被流放前,曾在修道院的墙壁上画过一幅“诸神之墙”,上面用不同的宗教符号记录了他对信仰与爱的理解。当时她只当是同学的胡言乱语,现在想来,那或许不是胡言。
“诸神之墙……地下室……”莱拉低声重复着这两个词,突然站起身,快步下楼。她记得以斯拉把地下室的钥匙放在了柜台的抽屉里,和那些用来给旧书盖章的铜印放在一起。
钥匙插进锁孔时,发出刺耳的“嘎吱”声,像是沉睡多年的怪兽被惊醒。推开地下室的门,一股混杂着霉味与尘土的气息涌出来,呛得莱拉咳嗽了几声。她打开手电筒,光柱在黑暗中扫过,照亮了堆积如山的木箱和结满蛛网的墙角。
和她记忆中的一样,没有任何特别之处。
莱拉深吸一口气,想起地图上的标记。她拿着手电筒,沿着墙壁慢慢移动,光柱仔细地扫过每一寸砖石。地下室的墙壁是用红褐色的砖块砌成的,表面坑坑洼洼,有些地方还长着绿色的苔藓。
当光柱移到最里面的那面墙时,莱拉突然停住了。
那面墙的正中央,有一块砖块的颜色比周围的要浅一些,边缘也更平整,像是后来被人砌上去的。她走过去,用手指敲了敲那块砖,发出的声音比其他地方要空泛一些。
莱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。她试着用手推那块砖,没推动。她又找来一根铁棍,小心翼翼地插进砖缝里,轻轻一撬——砖块松动了,露出后面的空隙。
她将砖块取下来,手电筒的光柱立刻射了进去。那不是一个洞,而是一面镶嵌在墙壁里的石板,大约有一人高,半人宽,表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:有希伯来文的祷词,有阿拉伯文的诗句,有东正教的十字架,还有苏菲派的星月图案……甚至还有几个她不认识的符号,像是某种古老的象形文字。
这些符号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幅复杂而和谐的图案,像是一首无声的诗,诉说着不同信仰背后共通的渴望。
这就是“诸神之墙”。
莱拉的眼泪再次涌了出来。她终于明白米洛什的用意。他不是要她忘记过去,而是要她在不同的信仰、不同的记忆里找到连接点,找到那些超越仇恨与隔阂的东西。就像这面墙上的符号,看似矛盾,却能共存,甚至彼此成就。
她伸出手,轻轻抚过石板上的符号。在图案的最中心,她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凹槽,形状正好能放下那枚用金发编成的所罗门结。莱拉没有犹豫,将发结放了进去。
就在发结落入凹槽的瞬间,石板突然发出轻微的“咔哒”声,表面的符号开始隐隐发光,像是被注入了生命。一道微光从符号的缝隙中渗出,照亮了莱拉含泪的眼睛。
地下室的角落里,不知何处传来水滴落的声音,叮咚,叮咚,像是米洛什当年在阁楼里弹过的钢琴曲。莱拉站在诸神之墙前,感觉二十三年的等待终于有了回音。
她知道,这不是结束,而是开始。米洛什留下的谜题还没完全解开,那幅地图上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她去发现。但此刻,她不再害怕,也不再犹豫。因为她终于明白,有些爱不会变成盐柱,它们会变成桥梁,连接过去与未来,连接此岸与彼岸。
阳光从地下室的气窗照进来,落在莱拉的脸上,温暖而明亮。她转过身,朝着楼梯走去,脚步坚定而轻快。沉船书店的阁楼里,那本米洛什留下的圣经还摊开着,页边的丁香花图案在阳光下,仿佛正要绽放。
全文终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CG9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