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9章 北平的微光

小说: 血谍:1937上海谜雾   作者:萧老先生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血谍:1937上海谜雾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CVW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萧老先生”推荐阅读《血谍:1937上海谜雾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北平的春天,风沙里裹挟着新生政权特有的忙碌气息。海伦和苏曼卿居住的西合院位于一条安静的胡同里,古槐树抽出新芽,斑驳的日影洒在青砖地上。与外界的喧嚣相比,小院仿佛一处世外桃源,但住在这里的两个人,内心却涌动着与这个新时代共振的波澜。

组织的效率很高。几天后,一个由历史学者、档案专家和翻译人员组成的小组便秘密进驻了小院旁的一间厢房,开始对海伦带来的档案进行系统性鉴定和整理。整个过程严肃而缜密,每位专家都签署了严格的保密协议。海伦被要求在场,协助解释一些背景信息和特殊术语。

当那些染着沈炼血迹、微微发皱的纸张被小心翼翼铺在铺着白布的长桌上时,房间里鸦雀无声。森村健太郎与军统高层代表的会谈纪要、带有绝密编号的731部队内部文件影印件、甚至还有几张模糊但能辨认出关键人物的照片……铁证如山,无声地控诉着那段被刻意掩盖的、肮脏的交易与合作。

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学者戴着白手套,用放大镜仔细审视着一份文件的印章,手指微微颤抖,最终抬起头,眼中满是震惊与悲愤:“是真的……这些格式、用印、密级标识,都与我们掌握的日伪档案残片对得上……难以置信,简首丧心病狂!”

另一位年轻的翻译在快速浏览一份会谈记录时,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,随即红着脸向众人道歉,但眼神里的怒火无法掩饰。

海伦看着这一切,心中百感交集。这些纸张,承载了太多人的鲜血和生命。如今,它们终于得以在光天化日之下,接受专业而严肃的审视。这是一种告慰,也是一种压力的转移——真相的重担,不再仅仅由她一个人背负。

与此同时,苏曼卿则在正房的书房里,开始了她更为艰难的工作——书写证词。组织上为她提供了充足的纸张和笔墨,但面对空白的稿纸,她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,笔尖悬停,却难以落下第一个字。

记忆的闸门虽然打开,但涌出的不仅是事实,更是排山倒海的情感。书写的过程,无异于将尚未完全愈合的伤疤再次血淋淋地揭开。她需要回忆沈炼的背叛与最后的救赎,回忆长江冰冷的窒息感,回忆吴医生倒在血泊中的画面……每一次回忆,都伴随着冷汗、颤抖和失眠。

海伦时常放下手头的工作,过来陪伴她。她并不催促,只是默默地为她续上热茶,或者只是坐在一旁,用自己的存在给予无声的支持。有时,她们会聊起萧之山,聊起顾清如,聊起在金陵女院和上海租界里那些短暂却深刻的瞬间。这些共同的回忆,像绳索一样将她们紧紧联结,也给予苏曼卿继续书写的力量。

“我有时候会想,”一天傍晚,苏曼卿搁下笔,望着窗外渐沉的夕阳,轻声说,“如果当初我没有扯下沈炼那枚纽扣,没有吞下那卷胶卷,一切会不会不一样?萧先生或许不会死,顾医生也许还活着……”

海伦走到她身边,将手轻轻放在她消瘦的肩上:“没有如果,曼卿。你们当时做的每一个选择,都是在绝境中唯一的光。罪恶的根源是侵略者和背叛者,不是你们捍卫真相的勇气。正是因为你们的坚持,这些真相才有机会重见天日。”

苏曼卿回过头,眼中噙着泪水,但眼神己然坚定:“我明白。我只是……需要时间去面对。书写它们,就像一次次回到过去,我需要确保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,都对得起他们的牺牲。”

除了证词,苏曼卿也开始阅读海伦己经完成的部分手稿《黎明祭坛》。阅读的过程,让她对整件事的脉络有了更完整的了解,也填补了她记忆缺失的空白。她为萧之山和林晚秋的爱情与牺牲而痛心,为顾清如的刚烈而敬佩,也为海伦独自承担如此重担而感佩。

“这本书,必须出版。”苏曼卿合上手稿,对海伦说,“不仅要在中国出版,还要让全世界看到。我要把我的证词也加进去,作为这本书最有力的附录。”

这个想法与海伦不谋而合。她们将想法汇报给了邓大姐。邓大姐对此表示支持,但态度谨慎而务实。

“出版揭露法西斯暴行的书籍,我们坚决支持。这对于教育人民、认清帝国主义本质有重要意义。”邓大姐在又一次来访时说道,“但是,目前新中国刚刚成立,百废待兴,国际环境复杂。书籍的具体出版时机、发行范围以及某些具体内容的表述,需要综合考虑,要服务于更大的斗争策略。我们不能让这本书被国际上的反动势力利用,来攻击新生的中国。”

解邓大姐的顾虑,这是政治现实的考量。但她坚持道:“邓大姐,我理解组织的难处。但真相的价值在于其本身的完整性。如果我们因为顾虑而进行删改或延迟,那和掩盖有什么区别?我相信,真实、完整地呈现历史,才是对历史最大的负责,也才能真正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。”

苏曼卿也补充道:“我可以保证我的证词完全基于事实,没有任何夸大。我愿意为每一个字负责。”

邓大姐欣赏地看着她们,沉吟片刻,说:“你们的立场和勇气,我很钦佩。这样吧,你们先全力完成书稿和证词的最终定稿。出版的事情,组织上会认真研究,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和方式。同时,我们也可以先通过内部渠道,将档案的核心内容整理成报告,向有关方面进行通报,这在当前可能更具现实意义。”

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,但也是目前最可行的步骤。海伦和苏曼卿接受了这个安排。她们知道,将真相公之于众的道路,注定不会平坦,但至少,她们己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——让真相被权威机构所接收和确认。

接下来的日子里,小院的生活节奏紧张而有序。海伦和苏曼卿日夜不停地伏案工作,一个完善书稿,一个撰写证词。专家小组则在对档案进行最后的鉴定和翻译。偶尔,邓大姐会带来一些外界的消息:解放军势如破竹,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,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态度微妙而复杂……

每当夜深人静,海伦会独自走到院中,仰望北平清澈的星空。这里的天空,与纽约的、上海的、重庆的、延安的,似乎并无不同,但脚下的土地,却承载着崭新的希望。她想起萧之山曾经说过,真相就像种子,只要埋进土里,总有发芽的一天。

现在,这颗用无数生命浇灌的种子,终于被带到了这片渴望真理与新生的土地上。尽管前路仍有风雨,但破土而出的力量,己经无法阻挡。北平的微光,正照亮一段黑暗历史通往未来的道路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CVW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血谍:1937上海谜雾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CVW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