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色轿车内部装饰普通,但车窗玻璃似乎经过特殊处理,从外面看不清车内。引擎低吼着,在重庆错综复杂的街巷中灵活穿梭,显然司机对这座城市极其熟悉。
萧之山瘫在后座,剧烈地喘息,警惕地透过车窗缝隙观察着外面飞速倒退的街景。他浑身湿透,散发着污水和血腥的混合臭味,与车内相对干净的环境格格不入。伤口在高烧和颠簸下发出持续而尖锐的抗议。
开车的是个沉默寡言的中年人,穿着司机的制服,帽檐压得很低。副驾驶上坐着另一个男人,正是刚才开口让他上车的人。此刻他微微侧过头,萧之山借着偶尔掠过的路灯灯光,终于看清了他的侧脸——有些面熟,是那天在仓库区附近,混在围观人群里的一个黄包车夫!原来他们早就潜伏在周围!
“你们是‘牧羊人’的人?”萧之山嘶哑地问,心脏依旧高悬。
副驾驶的男人没有首接回答,只是递过来一个军用水壶和一小块用油纸包着的压缩干粮。“吃点东西。你的样子快撑不住了。我们是‘渔夫’的人。”他用了一个新的代号。
萧之山没有客气,抓过干粮和水,狼吞虎咽。粗糙的食物划过喉咙,带来一丝真实的生存感。他注意到这两人虽然救了他,但态度冷静甚至有些冷淡,带着一种职业性的疏离,与“牧羊人”那种隐约的认同感不同。
“海伦·威克斯在哪里?你们救出她了?”他急切地追问。
“日本人的据点看管很严,我们的人尝试了一次,没成功,打草惊蛇了。现在美国人施加了巨大压力,军统和日本人互相扯皮,她暂时没有生命危险,但被转移了,具置还在查。”“渔夫”语气平稳地叙述,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,“你现在是头号目标,军统发了内部格杀令,日本‘梅’机关也在疯狂找你。全城的大搜捕只是幌子,真正精锐的特务都撒在外围通道和地下黑市医馆附近。”
轿车驶入一个看起来像是货运仓库的区域,七拐八绕后,开进一个隐蔽的集装箱后面。那里有一扇伪装成墙壁的小门。司机按了特定的喇叭声,小门打开,轿车缓缓驶入一条向下的斜坡通道,进入一个地下空间。
这里显然是一个秘密安全屋,有简单的通风系统,点着电石灯,摆放着几张行军床、桌椅和一些物资。空气里有消毒水和尘土的味道。
“在这里待着,绝对不要出去。我们会给你处理伤口,提供食物和信息。”“渔夫”将萧之山扶下车,语气不容置疑,“你需要什么,可以提,但能不能满足,看情况。”
接下来的几天,萧之山被困在这个地下安全屋里。一个沉默寡言、手法粗糙但有效的“医生”来给他重新清洗了伤口,打了消炎针(可能是搞到的盘尼西林),留下了口服药和干净的绷带。他的烧渐渐退了,体力在缓慢恢复,但残肢的疼痛和虚弱感依旧严重。
“渔夫”偶尔会下来,带来外面的消息和报纸。情况正如预料般发展。
那封电文像一颗炸雷,在国际舆论场引发了持续震荡。美、英、苏等国政府相继发表声明,对电文内容表示“严重关切”、“极度不安”,要求日本政府做出“正式、详细、可信的”解释。各大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,各种专家分析、评论员文章层出不穷,“731部队”、“活体实验”、“樱花计划”成了最热门的词汇。日本政府自然是矢口否认,斥之为“毫无根据的恶意中伤”、“敌方卑劣的宣传手段”,甚至倒打一耙,指责是中国政府为了抹黑日本而自导自演。
而重庆当局的反应则更加微妙和激烈。他们一方面强烈驳斥电文内容,尤其是涉及军统勾结的部分,称之为“彻头彻尾的谎言”、“匪谍蓄意破坏抗战团结的毒计”;另一方面,则高调宣布成立“最高级别”的联合调查组,由军统、中统、外交部、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合组成,声称要“彻底追查谣言来源,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血谍:1937上海谜雾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严惩造谣者,以正视听”。
一场精心策划的“调查闹剧”就此拉开帷幕。
调查组煞有介事地召开了新闻发布会,宣布己“掌握重要线索”。他们“找到”了几个所谓的“证人”,一个声称自己是原金陵女院的员工,赌咒发誓说从未见过什么编号“秋-731”的尸体,冷藏库只是存放教学标本;一个被包装成“良心发现”的前“地下党分子”,痛哭流涕地“坦白”这一切都是延安方面精心策划的阴谋,目的是抹黑国民党和破坏统一战线,那个“萧之山”是他们派出的高级特务,善于伪装和编造故事;甚至还有一个被收买的日本侨民,出来“证明”森村领事是多么温文尔雅、热爱和平的绅士,绝不可能参与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情。
报纸上充斥着这些“调查进展”的报道,配以“证人”言之凿凿的照片和访问记。官方控制的电台整天广播着“揭露匪谍阴谋、巩固抗战堡垒”的节目。
同时,对萧之山的污名化达到了高潮。通缉令贴满大街小巷,将他描绘成一个心理变态、手段残忍、受国际势力指使的恐怖分子和卖国贼。军统甚至“公布”了一些“查获”的“罪证”——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(可能是伪造的),声称是萧之山与“可疑外国人”接头的证据;一些“查获”的“密码本”和“煽动性文件”。
真正的调查,比如核查森村的异常行程、查询防疫给水部的档案、调查南京疫情的具体数据、寻找沈炼及其“丙”字组的踪迹……则完全避而不谈。所有提出质疑的声音都遭到压制,一些敢于报道不同声音的小报被立刻查封,编辑记者被抓。
安全屋里,萧之山看着“渔夫”带来的这些报纸,气得浑身发抖,几次将报纸撕得粉碎!无耻!卑鄙!他们不仅掩盖真相,还要往牺牲者身上泼脏水,将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!
“愤怒没用。”“渔夫”冷静地收拾着碎纸片,“这是他们的标准操作。他们掌控着话语权和暴力机器,制造‘真相’比发现真相容易得多。你的电文只是撕开了一道口子,但他们正在拼命缝合,甚至在上面绣上他们喜欢的花。”
“那就眼睁睁看着他们得逞?”萧之山低吼,眼中布满血丝。
“国际社会不是傻子,尤其是美国人和英国人,他们有自己的情报系统。闹剧演得越过分,破绽就越多。现在关键是活下去,等到闹剧演不下去的那天。”“渔夫”顿了顿,看着他,“而且,你的价值,不仅仅是一封电文。抗体样本的下落,才是真正能炸毁一切的炸弹。延安那边,最近似乎也有些……不同的声音。”
“不同的声音?”萧之山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。
“嗯。封锁消息、冷处理,似乎并不是延安唯一的选择。有些人,觉得这是一个机会。”“渔夫”说得有些含糊其辞,“但内部有分歧,阻力很大。有人怕引火烧身,怕破坏统战,怕控制不住局面。所以,你当初被‘封存’,也是某种力量平衡的结果。”
萧之山沉默了。原来如此。延安并非铁板一块。他的遭遇,是内部斗争和妥协的产物。那股希望真相大白的力量,可能一首存在,只是暂时被压制了。而他的逃亡和电文,或许正在打破那种平衡。
就在这时,安全屋的隐蔽通讯器发出了急促的嘀嘀声。“渔夫”立刻过去接听,脸色逐渐变得凝重。
挂断通讯,他快步走回来,语气急促:“情况有变。军统不知怎么摸到了我们上一个备用联络点,虽然没抓到人,但顺藤摸瓜,范围正在缩小。日本人那边好像也得到了某种线索,正在疯狂排查这片区域。这里不能待了,必须立刻转移你出重庆!”
“去哪里?”
“往东走。先去武汉附近周转,然后视情况,可能送你去上海。那边租界虽然沦陷,但水更浑,反而容易隐藏。而且……”渔夫”压低了声音,“上海,离森村的老巢更近,也许……能找到一些他们掩盖不了的铁证。”
新的逃亡,又要开始了。方向——东方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CVW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