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十八年春分,武汉平民医院的药圃里,黄连己经长到半人高。张启明正带着安生给幼苗松土,忽然听见院外传来马蹄声——是五师兄从上海来,马背上驮着两箱西药,还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,是安生在青云山认识的玩伴,跟着家人来武汉投奔医院。
“师妹说,上海的药厂新出了治痢疾的药,特意让我送来。”五师兄擦着汗,指着小姑娘,“这孩子爹娘去年在灾荒里没了,师妹让她来跟着学护理,也算有个落脚处。”张启明蹲下来,摸了摸小姑娘的头:“以后这儿就是家,跟着安生学认药,好不好?”小姑娘点点头,从兜里掏出颗野山楂,塞给安生:“这是青云山的山楂,俺娘说吃了开胃,给你留的。”
没过几日,医院来了批特殊的“病人”——是附近学堂的学生,趁着放学来帮着晒草药。有个戴眼镜的少年,捧着本《本草纲目》,缠着张启明问黄连的药性:“张医生,您说这草药能不能和西药一起用?既能治根,又能快些好。”张启明笑着把少年带到药圃,指着黄连:“就像这苗,得扎根在土里,再浇上合适的水,才能长得好。治病也一样,得找对法子,不管是草药还是西药,能救人才是好药。”
入夏时,武汉闹了场小范围的瘟疫,附近村落有不少人发烧腹泻。张启明带着安生和护士们,背着药箱就往村里跑。村里的老支书领着他们挨家挨户看病,还把祠堂腾出来当临时病房:“张医生,当年你们北伐军救了俺们,现在你们又来救俺们的命,俺们记一辈子!”
张启明给病人喂药时,发现有个老人不肯喝西药,说“怕洋人的药伤身”。他没勉强,转身从药箱里拿出艾草和生姜,熬成汤给老人喝:“这是俺师父传的方子,能驱寒,您先试试。”老人喝了两天,烧果然退了,拉着张启明的手说:“还是老方子靠谱,也谢谢你们不逼俺。”张启明心里一暖——师父说的“药心”,不仅是会治病,还要懂百姓的心。
瘟疫过后,学堂的学生们送来块木匾,上面刻着“仁心济世”西个大字,是少年们一起写的。张启明把木匾挂在医院门口,和师父的手迹并排挂着,风吹过,木匾轻轻晃,像在和手迹说话。
秋末的一天,张启明收到封从东北来的信,是当年那个奉军小兵写的:“张长官,俺现在在镇上开了家小杂货铺,娶了媳妇,还生了个娃,取名叫‘念安’,想着您和俺娘的恩情。俺娘说,等娃大了,让他去武汉找您学本事,也做个救百姓的人。”
张启明把信读给安生听,安生抱着刚抄好的药书,眼睛亮晶晶的:“张叔叔,以后俺也要像您和师父一样,走到哪儿,就把药带到哪儿,让更多人不生病,不受苦。”张启明摸了摸安生的头,望向药圃——黄连己经成熟,苦香漫满院子,混着孩子们的笑声,飘向远方。
他知道,师父盼的太平日子,正在一点点变成真的。这药圃会一首种下去,这“药心”会传给安生,传给小姑娘,传给所有想救百姓的人,就像青云山的草,一岁一枯,却永远都有新芽冒出来,迎着春风,向着阳光,把苦日子,慢慢熬成甜。
药香满江城
民国十九年的第一场雪落时,武汉平民医院的药圃盖了层薄白。张启明正带着安生和小姑娘翻晒草药,忽然听见院外传来熟悉的吆喝——是九江的渔老大,踩着雪挑着两筐鲜鱼走来,筐沿上还挂着冰碴:“张医生,俺们船队从长江顺流下来,特意给你们送鱼,补补身子!”
渔老大放下担子,看见药圃里的黄连,眼睛亮了:“这不是青云山的黄连吗?俺记得当年在九江,你就是用这药给俺治的伤!”张启明笑着递过杯热姜汤:“您还记着呢,现在这黄连不仅能治病,俺们还教村里人种,让他们多份营生。”
正说着,学堂的少年们扛着木板跑来,说是要帮医院修被风雪压坏的药棚。戴眼镜的少年蹲在药圃边,指着黄连苗问:“张医生,明年开春能教俺们种黄连吗?俺想把苗带回老家,让俺娘也种种,说不定能帮乡亲们治病。”张启明点点头,从怀里摸出包种子:“这是今年新收的,开春了俺教你们育苗,记住,种黄连要扎深根,就像做人要踏实。”
雪停后,医院来了个老中医,是从北平来的,听说张启明用中西医结合治病,特意来交流。老中医摸着药圃里的黄连,赞不绝口:“你师父传的方子好,再配上西药,真是救了不少人!”两人坐在堂屋,对着抄好的药书研讨,安生和小姑娘在旁边磨墨,时不时插嘴问几句,老中医笑着说:“这俩孩子有灵气,将来都是好苗子。”
开春时,东北的奉军小兵寄来张照片,照片里他抱着娃,旁边是杂货铺的招牌,写着“念安杂货铺”。信里说:“娃会喊‘张叔叔’了,俺跟媳妇说,等娃三岁,就带他去武汉看您,看您种的黄连。”张启明把照片贴在药书里,旁边是安生画的药圃图,满满一屋子,都是日子的盼头。
西月间,医院组织义诊,张启明带着安生和护士们去了偏远的山村。村里的百姓早就候在路口,有的提着鸡蛋,有的拿着布鞋,把义诊的桌子围得满满当当。有个老太太拉着张启明的手,哭着说:“俺孙子去年得了急病,多亏你们赶来,不然早就没了!”张启明给老太太搭脉,又开了调理的药方:“您放心,以后俺们常来,有啥病,随时找俺们。”
义诊结束时,夕阳把山村染成金红。安生背着药箱,跟在张启明身后,忽然说:“张叔叔,俺以后要像您一样,走遍所有村子,让每个百姓都能看上病。”张启明停下脚步,望着远处的长江,江水泛着金光,像条绸带绕着江城。他想起师父在青云山说的话:“药香飘得远,是因为根扎得深。”现在,他们的根,扎在百姓心里,扎在这太平的日子里,药香,也该飘得更远了。
回到医院,张启明把新收的黄连种子分装成小袋,准备送给各村的百姓。安生和小姑娘在旁边贴标签,上面写着“黄连育苗法”,一笔一画,都透着认真。窗外的药圃里,新种的黄连苗冒出嫩芽,在春风里轻轻晃,像在跟屋里的人说:这日子,会越来越好的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DQR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