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启明刚帮百姓拆完碉堡的残砖,就见安生拎着个布包跑过来,里面是刚从街上买的驴打滚:“张叔叔,五叔说北平的点心最好吃,你快尝尝!”他接过一块,甜糯的豆沙裹着黄豆面,忽然想起在青云山,师父用野蜂蜜拌的黄连糕——苦里藏甜,就像现在的日子。
正吃着,巷口传来吵嚷声。是几个奉军降兵蹲在墙根哭,说家里在东北,不知道怎么回去,也怕百姓不饶他们。张启明走过去,从怀里摸出张地图,是部队发的行军图,他在上面圈出东北的路线:“跟着铁路走,路上有我们的兵站,会给你们发干粮。回去后别再扛枪了,种庄稼、学手艺,比啥都强。”
降兵们攥着地图,对着他磕头。张启明赶紧扶起来,想起师父当年救清军战俘时说的“知错就改,就是好人”。这时,绸缎庄的老板提着两匹布过来,笑着说:“长官,俺给这些弟兄做了身新衣裳,让他们穿着干净衣裳回家!”布面上印着新缝的补丁,却比任何绸缎都暖。
没过几日,五师兄从上海来,带来个好消息:安生发的画在报纸上发表了,画的是北伐军和百姓一起修桥,标题写着“军民一条心”。“还有个事,”五师兄压低声音,“咱们在武汉办的平民医院要扩建了,缺个懂药的人,你要是愿意……”
张启明没等他说完就点头:“俺去!当年师父教俺认药,就是为了救人,现在仗快打完了,该回去做老本行了。”他想起在战场上用掉的最后一包金疮药,想起那些被他救过的伤兵和百姓,心里忽然亮堂起来——枪能打跑军阀,药能治好伤痛,这两样,都是师父盼着的“救民”。
离开北平那天,百姓们在车站送行。有个老太太塞给他个布偶,是用碎布拼的小老虎,说:“长官,带着它,保平安!”张启明把布偶揣在怀里,和师父的手迹、安生的画放在一起。火车开动时,他看见安生跟着火车跑,手里举着那幅“军民一条心”的画,喊声被风吹得老远:“张叔叔,俺以后也要当医生!”
火车驶过黄河,张启明望着窗外的田野,地里的麦子绿油油的,像青云山的药圃。他摸出怀里的布偶,想起师父说的“黄连要扎根,人心也要扎根”,现在,他要把根扎在医院里,扎在百姓需要的地方,像师父那样,用一辈子的时间,熬一锅能治国家、能暖百姓的“药”。
到武汉的那天,平民医院的门口挤满了人。有当年他在汀泗桥救过的少年,现在成了医院的护工;有九江的渔老大,带着渔民来送鲜鱼;还有个熟悉的身影——是当年在青云山出生的安生,正跟着护士学配药,看见他就喊:“张叔叔,俺等你来教俺认黄连呢!”
张启明笑着走过去,从药箱里拿出师父传的药锄,锄头上的豁口还在,却被磨得发亮。他指着医院后院的空地:“走,咱们先种上黄连,师父说过,只要有黄连在,就有治病的希望,就有好日子的希望。”
阳光洒在空地上,安生握着小锄头,张启明扶着他的手,一锄一锄地挖着土。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,像是在为这新生的日子喝彩,也像是在告诉远方的青云山——师父,您盼的太平,来了;您教的“药心”,我们传下去了。
药圃新苗
作者“苏博特”推荐阅读《去往青云之上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武汉的夏天来得急,平民医院后院的黄连苗刚冒芽,就遇上了连阴雨。张启明一早起来就往圃里跑,看见安生正蹲在地里,用树枝给幼苗搭挡雨棚,裤脚全溅上了泥。
“慢点搭,别碰断了苗。”张启明走过去,接过安生手里的树枝,像当年师父教他那样,轻轻把枝桠架在苗上,“这黄连跟人一样,得细心护着,才能长得结实。”安生点点头,忽然指着远处:“张叔叔你看,好多人来医院了!”
门口果然围着一群百姓,有扛着锄头的农夫,有挎着竹篮的妇人,还有个拄着拐杖的老汉,正是去年在济南帮他们打奉军的黑脸汉子。“长官,俺们听说医院缺人手,就来搭把手!”老汉放下背上的粮袋,里面装着新收的小米,“这是俺们自家种的,给医生护士们补身子。”
张启明把百姓往院里迎,刚安排好分工,就见护士跑过来:“张医生,有个孩子发烧烧得厉害,还咳血!”他赶紧往诊室跑,看见个妇人抱着孩子,满脸是泪:“医生,您救救他,他爹去年被军阀抓壮丁,就剩俺娘俩了!”
张启明摸出听诊器,又用师父传的法子给孩子搭脉,眉头渐渐皱起来:“是肺痨,得用新药,还得好好养着。”他让护士取来五师兄从上海寄的西药,又从药圃里采了新鲜的艾草,熬成水给孩子喝。夜里,他守在孩子床边,看着孩子呼吸渐渐平稳,忽然想起在青云山,师父守着生病的流民,也是这样一夜不合眼。
孩子好起来那天,妇人带着他来谢恩,手里捧着双布鞋,针脚歪歪扭扭,却纳得格外厚实:“医生,这鞋您收下,俺没啥能报答的,就会做鞋。”张启明接过鞋,穿在脚上,大小正合适,走在药圃里,每一步都觉得踏实——这就是师父说的“药心”,不是收多少谢礼,是看着百姓能笑着离开医院。
秋末时,医院来了个特殊的病人——是当年在南京投降的奉军小兵,现在成了个货郎,路过武汉时淋了雨,得了风寒。他看见张启明,赶紧从货担里拿出个布包:“长官,俺给您带了东北的人参,俺娘说这能补身子。”
张启明没收人参,却给了他包黄连粉:“你跑货辛苦,这药能治风寒,也能提醒你,以后不管做啥,都别忘本。”小兵攥着药粉,红了眼:“俺记住了,俺再也不扛枪了,就做个本分货郎,养活俺娘。”
冬至那天,安生捧着本新抄的药书跑来:“张叔叔,俺把师父教你的药方都抄下来了,还加了五叔寄的西药用法!”张启明翻开书,看见里面夹着张画,画的是青云山的药圃,圃里有师父、有他,还有安生和一群孩子,都在忙着种黄连。
他把书贴在胸口,忽然听见院外传来熟悉的歌声——是《国民革命歌》,一群孩子举着小旗子跑进来,旗子上画着黄连苗和红十字。安生也跟着唱起来,声音清亮,飘在武汉的冬天里,飘向青云山的方向。
张启明走到药圃边,看着长势正好的黄连,又望了望满院的百姓和孩子,忽然觉得师父就在身边,正笑着看他——看他把“药心”传下去,看他用师父教的法子,救着百姓,护着这刚太平的天下。他知道,这药圃会一首种下去,这“药心”会一首传下去,就像长江水,永远朝着百姓好日子的方向流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VDQR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